五千年文明古國,一百年現代教育變遷,七十年教育發展,四十年改革開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教育普及,百年夢圓。從人人都上學、人人有學上到人人上好學,中國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到教育大國的歷史性轉變,正向著教育強國目標邁進。義務教育從全面普及走向優質均衡,高等教育從大眾化走向普及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全面建成。教育事業中國特色更加鮮明,加速教育現代化推進,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全面提升了中國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于漪
于漪,女,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2月生,江蘇鎮江人,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曾任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她長期躬耕于中學語文教學事業,堅持教文育人,推動“人文性”寫入全國《語文課程標準》。主張教育思想和教學實踐同步創新,撰寫數百萬字教育著述,許多重要觀點被教育部門采納,為推動全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作出突出貢獻。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工作者”“改革先鋒”等稱號。
衛興華
衛興華,男,漢族,中共黨員,1925年10月生,山西五臺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系原主任、教授,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經濟學科評議組成員。他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和經濟學教育家,長期從事《資本論》研究,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作出重要貢獻,主編的《政治經濟學原理》教材是全國影響力和發行量最大的教材之一。他提出的商品經濟論、生產力多要素論等,在經濟學界影響廣泛。榮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第一、二屆論文獎。
高銘暄
高銘暄,男,漢族,中共黨員,1928年5月生,浙江玉環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他是當代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新中國刑法學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作為唯一全程參與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制定的學者、新中國第一位刑法學博導、改革開放后第一部法學學術專著的撰寫者和第一部統編刑法學教科書的主編者,為我國刑法學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作出重大貢獻。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充分展示各地各校學習貫徹的切實行動和積極昂揚的精神風貌,以奮進姿態迎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教育部新聞辦組織開展“落實全教會 奮進迎華誕”1+1系列發布采訪活動。進入專題 >>
教育部新聞辦公室策劃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制作201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