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語文特級教師于漪: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但一輩子還在學做教師。
親筆簽名
■本報記者 董少校 沈祖蕓
參與20多所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的評審、領銜名師基地定期培訓、指導制定上?!笆濉睅熧Y隊伍建設規劃……82歲高齡的她,依然鏗鏘行走、奮筆疾書、呼吁吶喊。為了更多教師的成長,她不遺余力。
她,就是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60年的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語文特級教師于漪。在于漪心目中,教師要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淡泊名利,勤勤懇懇,一步一個腳印攀登。她就這樣努力攀登著,走到峰頂時,自己化作了山峰。于漪說過三句話,平白樸實卻又內涵豐厚,道出了一位師者的堅守與追求。
“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一頭挑著學生的今天,一頭挑著國家的未來”
在幾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于漪有一種切身的體會:教師的責任大于天。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她認為上課不是簡單的技術性問題,它關系著每一個孩子的素質培養,因為學校培養的是國家的后代、民族的后代。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面對孩子,于漪的心中充滿了沉甸甸的責任。
她為母語的邊緣化而痛心疾首,為功利化的課外作業擠占了學生的閱讀時間而傷感。在一次研討活動中,于漪憂心忡忡地說,新世紀中學生的心靈如同干涸的鹽堿地,缺少精神養料。她大聲疾呼:“不要讓題海毀了孩子們。老師們要好好鉆研學科的規律,將語文教學與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無縫對接,喚醒孩子青春的心靈……”
正因為如此,對于《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于漪高度認同。她說,這是對急功近利教育行為的有力回擊,將會起到積極的正面引導作用,“明天的國民素質取決于今天的教育質量。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正是著眼于全民族素質的提高”。
對于一些新教材中傳統篇目保留過少、新增篇目太多的狀況,于漪隱隱擔憂:“教材固然需要介紹外國文學作品,打開學生的視野,但更要首先學好本民族的文化。我們培養的人是符合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合格公民,應該深深打上中華民族的烙印,懷有一顆中國心。這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每個教師的責任?!庇阡魣远ǖ卣J為,在義務教育階段,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導向不能動搖。
一肩挑著學生的今天,一肩挑著國家的未來。有了這樣強烈的使命感,于漪自覺維護著師道的尊嚴。她說:“我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讓自己的生命和我肩負的教書育人使命結伴同行?!闭驹跒閷W生成長、為民族未來發展的高度,她鑄起偉大的師魂,自身也獲得了崇高的人格力量。
“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但一輩子還在學做教師”
于漪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技能,修身養性為人師表。她說:“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但一輩子還在學做教師?!?
對于學生的“不懂事”,于漪是這么看的:“他們畢竟是不成熟的青少年,如果他們都懂事,有很強的自控能力,學習做事都很自覺,還要我們教師干什么?”于漪認為,教師要教育學生成人成才首先要教育自己,誨人不倦首先要學而不倦。
每次上語文課,于漪都力求打破平鋪直敘的套路,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帶給學生深刻的課堂體驗。一位多年追隨于漪的教師說:“于老師從來不重復自己,即使是同樣內容的課,也絕對不重復,每節課都是美麗動人的人文景觀?!?
“時代的活水要在課堂上流淌?!庇阡糇⒅亟Y合時代特點,從身邊獲取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吹胶芏鄬W生喜歡周杰倫的歌,于漪并沒有簡單地批評孩子,而是找來有關專輯認真試聽,終于找到了周杰倫吸引孩子的原因:《青花瓷》等歌詞從古典名章中尋找靈感,借鑒了傳統文化元素,讓學生樂意親近;現代獨生子女無人傾訴,煩悶時哼哼周杰倫的說唱音樂,是種很好的宣泄。許多學生得到了于老師的理解,高興地說:“再告訴您第三個原因,周杰倫的歌,好就好在學不像?!卑雮€多世紀的代溝一下子消除了,師生關系更加融洽,開展課堂教學時就有了更強的感染力。
“活到老,學到老?!?0年的教育生涯,60年的艱苦探索,于漪沒有一天停止過對教育的探索,不斷從經驗與感悟走向理性與科學。她已發表幾百萬字的教學研究文章和專著,留下了“學做教師”的探索印跡。
“我的心中有兩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別人的長處,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
1951年7月,22歲的于漪畢業于復旦大學教育系,來到上海第二師范學校工作。她先是按照校領導安排教歷史,后又服從需要改行教語文。第一次登上語文講臺,于漪講授王愿堅的小說《普通勞動者》,組長徐老師在臺下聽課,她非常緊張。一堂課結束,徐老師失望地說:“你雖然在教學上有許多優點,不過語文教學的這扇大門在哪里,你還不知道呢?!庇阡羯钍艽驌?,記住“不過”后邊的話,暗暗下定決心:不僅要找到語文教學的大門,還要做出一番像樣的成績。
勤于學習、樂于學習,這是于漪堅持了一生的習慣。她的心中裝著兩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別人的長處,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她認真向語文教研組的同事們取經,白天,她站在窗外,看別的教師是怎么上課的;晚上,她對著參考書仔細琢磨,不到深夜一兩點鐘不睡覺。教研組里共有18位教師,于漪把其他17位教師的長處都學來了;不到3年的時間,她自修了大學語文的全部課程。
作為一名非中文系“科班出身”的語文教師,于漪課堂教學的深刻思想、精湛語言、豐富信息常常引得聽課者嘖嘖稱贊,對視界融合、后現代等前沿概念,她也領會深刻,使用十分嫻熟。于漪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知道了“陽春白雪”,還要弄明白什么是“引商刻羽”;聽到溫家寶總理引用“明年春色倍還人”,她窮究這句詩的來龍去脈,讓它真正成為自己的內在積累。
于漪非常關心教師們的個人成長,從今年1月開始,她率專家組進行教師專業發展專題調研,對幾十所學校進行了調研及現場評審,關注教師們的成長環境。近年來,于漪主持了“于漪語文名師培養基地”、“于漪德育實訓基地”等師資培訓基地,同樣將“兩把尺子”傳遞給學員。在基地授課過程中,于漪注重引導學員之間彼此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每名學員都要說課、上課、評課,反反復復地實踐,教后評論求其真。學員之間形成了坦誠交流的氛圍,進行思想的碰撞,不避其短,實話實說。于漪說:“你好我好大家好是捧不出名師的。不是服從哪一個人,是服從真理,要與真理為伴?!?
“從知之極少到知之不斷地增加,是發奮學習的結果,要緊扣自己的工作、所教的課程來學習?!睅е鴥砂殉咦?,于漪走入了基礎教育的大門,登堂入室,成為卓然大家?!?/font>
【眾人評說于漪】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駿修:
于漪把自己融入到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中,把學生當作民族的棟梁,當作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來培養,展示了一代教育大家的風采,演繹了無怨無悔的人生,是教師們的楷模。上海市楊浦區的“讓于漪成為我們共同的形象”這一口號,道出了上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心聲,發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強音。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助理、特級教師譚軼斌:
對怎樣上好一堂課,于漪老師有著許多前瞻性的辯證思考。聽過她講課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她很早之前就反對“單打一”,強調“綜合”與“立體”。她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有形成語文能力的側面,又要有形成個人思想情操、思維品質和行為方式的側面,只有二者有機統一,教學才能獲得綜合效應,學生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培養。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