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龍超凡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有這樣一句話:“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重視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比藗兓蛟S不知道,報告中“關心特殊教育”這句話,竟然來自一名閩北山區基層學校普通校長的建議。
這位校長就是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黃金蓮。1991年,她在一片茅草叢生的荒山上建起了三明市第一所特殊教育學校,招收的特教生從最初的28人發展到如今的182人,教學班級涵蓋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
荒山上辦起特教學校
1971年,17歲的黃金蓮在一所初小校擔任民辦教師。半年后,她到原三明師范學校普通師范專業就讀。畢業后,她被分配到一所農村小學任教。由于教學業績突出,她先后擔任了三明市梅列區洋溪中心小學總輔導員、副校長、校長等職務。
1991年,三明市決定建立全市第一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人選卻令人發愁。幾經討論,市教育局一致認為黃金蓮最合適??紤]到工作的艱巨性,上級給她提供了三個優厚待遇:在市區安排一套住房、愛人可以調動到市區工作、可以帶幾名助手。
當時的黃金蓮很茫然,因為她對特教工作一無所知。不少同事、朋友勸她不要接手這項工作:“去教那些聾啞人,出不了什么成績呀!如果干不好,還會抹殺了你以前的成績?!?/p>
對此,黃金蓮有過動搖,內心有過掙扎,但想到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想到每年只有兩三個聾啞孩子有機會到外地上學,黃金蓮便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把特教事業干好,填補三明市特教事業的空白?!?/p>
同時,她委婉拒絕了上級給予的三個優厚待遇,僅從學校帶了一名副總務主任當助手。
建特教學校完全是零起點,建校地點是市區郊外一片長著茅草的荒山,黃金蓮接手后的首要工作就是興建校舍。
市財政撥款300萬元蓋學校,但經核算,300萬元只夠建一座綜合樓。于是,她開始千方百計省錢。建校之初,她舍不得在城里租辦公室,但家又住在偏遠鄉鎮,于是她每天早上6點就出門趕第一趟進市區的班車,然后走10余公里到學校。
1992年春節,綜合樓終于蓋起來了,學校招收了第一批28名盲聾啞學生。她跑遍了全市的工廠,買來便宜又優質的辦公用品和教學設備。由于農村的課桌椅比城區要便宜一半,她便帶著男教職工乘坐拖拉機到鄉下去搬運課桌椅。
18年過去了,黃金蓮仍對1992年的春節記憶猶新。那時,綜合樓剛剛竣工,學校四周沒有圍墻,她主動承擔了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的值班。當時,這幢樓沒有通水通電,只能點蠟燭照明,用煤爐煮飯,用水就到隔壁的園林處去挑,晚上則住在黑燈瞎火的大樓里……
千方百計給孩子找前途
沒搞過特殊教育的黃金蓮,并非兩眼一抹黑,她在教學和辦學上有自己的思路。
黃金蓮第一個目標就是學會手語。獨處時,她認真看手語書自學;晚上,她向特教專業畢業的教師學習手語;白天,她就把自己學會的手語教給學生。若遇到手語水平較好的聾啞學生,她則把字寫在紙上,讓學生教自己。一年后,黃金蓮便能用手語與學生無障礙地交流。
在辦學經驗上,黃金蓮注重向其他聾啞學校取經。1993年,她帶領教師們到福建省其他縣市的聾啞學??疾?,學習教育教學及管理等方面的經驗??疾熘?,黃金蓮發現了聾啞學校的一個重大弊病——混合班教學,即不論學生是否有聽力,一律打手語?!坝幸恍┞犃Φ膶W生,不讓他們通過聽來訓練說話,多可惜呀!”黃金蓮感嘆道。
回到學校,黃金蓮便通過測聽器對每一個聾啞學生進行聽力檢測,把有部分聽力的學生分在同一個班級,完全沒有聽力的學生分在一個班級。對于有部分聽力的學生,黃金蓮讓他們戴著助聽器直接聽,教師上課盡量不使用手語,而是努力訓練學生開口說話。在教師的輔導下,有約三分之一的學生能說話了,不用依賴打手語與人交流了。不少家長說:“鐵樹開花,聾啞人說話,奇跡呀!”
這一年,原福建省教委在三明召開全省特殊教育現場會,推廣該校聾啞學生分類教學班的做法。
黃金蓮還介紹了學校一些有重大意義的發展舉措:1998年,學校開辦了職教班;2006年,學校開辦了聾啞學生高中班;2008年,學校開辦了聾啞學生學前班;2010年,學校開辦了智障學生職業班。
黃金蓮說,學?,F在開設了美容、烹飪、裁縫、木工等10個職教班,讓學生都有一技之長,畢業后能靠手藝謀生,“有的學生開了金銀首飾加工店,一個月可以掙一兩千元呢!”
在校孩子一個也不能少
黃金蓮深深地感到要干好特殊教育,首先必須有一顆博大的愛心。十幾年來,她憑著女性特有的慈愛,對聾啞兒童的健康成長傾盡愛心。她提出,要用“愛心、耐心、信心、誠意、愿意”來對待工作。她這樣做了,也要求老師們這樣做。
1998年,有一位來自永安市的聾啞孩子因父親突然病故,家庭沒有了經濟來源,他母親來到學校要讓孩子退學。得知這一情況后,黃金蓮帶頭捐款,全校教職工積極響應,紛紛慷慨解囊,為孩子解決了學費。母親激動地對孩子說:“你是媽媽生的,但你是老師們培養的,你就認黃校長做媽媽吧!”
類似的事情舉不勝舉。然而,最令人感動的是黃金蓮親自“主演”了一個真實版的《一個都不能少》。2002年12月的一個星期天早上,5名聾啞學生向學校請假到校外超市購物,一個小時后仍沒回來。學校教師趕到超市一看,哪有學生的蹤影!超市的人推測說,可能被外地的聾啞人騙走了。當天,黃金蓮立即組織教師在三明市區附近到處尋找,毫無所獲。
報案后,黃金蓮趕印了大量的尋人啟事,和教師們一起四處張貼。一天天過去,熱心的電話一個個打來,教師立即跑過去辨認是否是學校的學生,仍無果。黃金蓮說:“有時半夜接到相關消息的電話,我們也立即起床前往辨認?!?/p>
把三明的大街小巷、鄉鎮農村找遍了后,黃金蓮帶領教師們到福州、廈門、南平等地尋找。終于,他們在廈門獲得了一條線索:5名聾生可能被騙到湖南長沙了。于是,黃金蓮和教師們馬不停蹄地趕赴長沙,向長沙市公安機關報案,與公安人員一起到一個個收容所、派出所尋找。
結果,他們不僅找回了5名聾啞學生,還幫助長沙市公安部門破獲了一個外地聾啞人盜竊團伙,解救了全國各地被騙的在校聾啞學生200多名。長沙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說:“我們以前也破獲過聾啞人犯罪團伙,也知道一些被騙的聾啞人還是在校讀書的學生,但是卻不知道往哪里送,你們學校由校長帶隊來找學生,還是第一回遇上呢!”
10余年來,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一個也不少!人們說,是黃金蓮用愛心換來了孩子們的希望,讓孩子們無聲的世界有了天籟之音。
【師生評說黃金蓮】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馬蘭英:
黃校長對老師嚴中有愛,引導有加,決不厚此薄彼。她對學生傾注愛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等都十分關心,可謂事無巨細。她刻苦鉆研,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讓特教生有一技之長。學生頑皮走失,天涯海角黃校長也要把他們找回來。由此,學生們都稱呼她為“校長媽媽”。每逢教師節、母親節、生日,黃校長總能收到特別多的鮮花和賀卡。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全體盲生:
上學之前,我們在各自的小山村里,對未來一片迷茫,對世界、對人生一無所知。自黃校長拉住我們的手,我們就有了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的機會,我們這些殘疾孩子就能夠像正常孩子一樣,逐步向著人類文明進發。我們不會忘記,黃校長對我們說的,“做一個身殘志不殘的孩子”。在我們的心目中,校長就如同和藹可親的媽媽??梢哉f,我們一點一滴的進步,都飽含著“校長媽媽”的心血。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