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農村28載,從一名民辦教師成長為“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諸城市枳溝小學教師呂映紅,用矢志不渝的愛與責任,詮釋了一名鄉村教師的境界與風范。
出身農民的呂映紅對農村孩子懷有特殊的感情。近年來農村留守兒童大幅增多,他們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得不到及時的關愛,針對這一現狀,呂映紅把家辦成了留守兒童8小時之外的課堂。常年在上海打工的張曉說:“我們在外很安心,不像其他工友那樣整天牽掛孩子,因為我們知道放學后孩子會在呂老師的家里”。
在教學上,呂映紅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實驗,探索實施“合作學習”、“愉快寫作”、“自主互動、個性賞讀”等閱讀教學法,開展“分層次、步步高、探究學習”數學教學實驗以及“一周無錯題”、“寫作小能手”、“小小書法家”、“背誦大王”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白灾餍越逃?、“賞識教育”是呂映紅一直以來的追求。
2008年9月,呂映紅創立的“自主互動,賞評結合”作文教學法獲得了濰坊市創新獎、濰坊市政府教學成果獎。因為“自主互動,賞評結合”習作教學法的改革實踐,呂映紅多次在省、市舉行公開課、觀摩課、示范課,省內外前來枳溝小學觀摩學習的達5000多人次。目前,這種“自主互動、賞評結合”習作教學方法已在市域乃至省際推廣。
在班主任的崗位上,呂映紅一干就是28年,為了引導任課教師也來關注學生發展,她倡導建立了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定期“會診”學生學習、品德和其他情況的制度。去年,濰坊市在深入剖析、挖掘呂老師典型做法的基礎上,在全市推廣了“全員育人導師制”、“定期學情會商制”等12項學生管理新做法。
日前,2012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眲倓偨視?,呂映紅光榮當選。面對榮譽,呂映紅說:“教師在黑板上寫下的是奉獻,擦去的是名利,我做得還不夠!”(光明日報記者趙秋麗 光明日報特約記者 李志臣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桂智)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