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 沙月
茫茫雪域,高原腹地,地處西藏日喀則最西部、海拔5000米的仲巴縣仁多鄉,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生命禁區的禁區”,條件艱苦、氣候惡劣、自然災害頻發……
普瓊,34歲的藏族漢子,西藏日喀則地區仲巴縣仁多鄉完小校長,“全國教書育人楷?!狈Q號獲得者,就是在這塊土地上,用平凡和堅守詮釋了他對“擔當”二字的理解。
“我不留下誰留下,我不堅守誰堅守”
2003年,得知仁多鄉教師緊缺,普瓊主動要求從條件較好的康馬縣調到仁多鄉工作。
鄉里的老師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他們第一次見到的普瓊:精瘦的身材,黝黑的皮膚,削瘦的臉龐,憨厚的笑容。對他到仁多鄉教書,鄉里的老師們十分不解,問他原因,他撓撓頭笑著說:“聽說這兒缺老師,我就來了?!?/p>
不久,人們明白了,普瓊這句看似樸實的話,是發自肺腑的決心與承諾。
到仁多鄉的第三天,普瓊就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頭痛、失眠、氣喘、渾身乏力。老師們勸他休息一下,等身體完全適應了再工作。普瓊卻憨笑著答謝了大家的關心,依舊堅持上課。等身體適應仁多鄉的氣候以后,他又主動要求多帶幾個班的課,毅然地承擔了二年級的藏文課和三年級的數學課。雖然工作量加大了許多,但他備課、上課、聽課、測試、批改作業、輔導學生,依然一絲不茍,兢兢業業。
仁多鄉的夏天只有不到兩個月時間,還時常下雪,需要穿秋衣秋褲御寒。到了冬天更是寒風凜冽,天寒地凍。由于大雪封山,仁多鄉小學的寒假是從12月底放到次年2月底。寒假需要值班的時候,普瓊每年都留守,把與親人團聚的機會讓給那些年輕教師。
一次,縣教育局領導去仁多檢查學校開學準備情況,他們看到寂靜空蕩的校園里,普瓊正獨自一人打掃校園,一群野狗在他身旁跑前跑后。問及學校開學的準備情況,普瓊笑著說:“都搞好了,就等著孩子們來上學了?!鼻叭z查的人看到,校區的衛生搞好了,教室的玻璃擦亮了,課桌椅擺好了,就連老師上課用的粉筆都擺得整整齊齊。
在這“生命禁區的禁區”里,普瓊至今已經堅守了7年多,把自己的滿腔熱情獻給了三尺講臺,獻給了渴望知識的孩子們。
白天,他和孩子們一起唱歌、打球、做游戲;深夜,他到學生宿舍查鋪,輕輕給孩子們掖好被子。學校放假,他親自送走最后一名學生,獨守著空蕩蕩的校園。學校開學,他把整個學校仔細打掃一遍,然后拿著鄉政府統計的適齡兒童名單,挨家挨戶勸學。
仁多鄉環境艱苦,教師流動性較大。為了讓其他老師和他一起堅守,普瓊以心換心,以情動情,把同事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同事生病了,他噓寒問暖,端茶倒水;同事思想有了波動,他與之懇切交談;同事的家庭鬧矛盾了,他熱心協調。在學校的民主生活會、教師座談會上,他鼓勵大家說出各自遇到的困難,之后,他跑前跑后想方設法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他鼓勵教師“呆一天仁多,奉獻一天教育”。自從普瓊擔任校長以來,仁多鄉教師隊伍一直保持相對穩定,幾年來,只有3名教師因身體不適調離。
7年來,只要普瓊在學校,每天早上第一個起床的肯定是他,因為他要為孩子們搖響起床的鈴聲。不管寒來暑往,不論雨雪冰霜,這清脆的鈴聲在這所雪域高原深處的小學校里從未間斷過。
7年來,看著學生笑,普瓊也會跟著笑;看見學生生病,普瓊就忙里忙外地為學生服務。作為校長,他能夠叫得出全校每個學生的名字,甚至能說出每個學生的點滴變化。雖然工作瑣碎、忙碌,但同事們從未聽見過普瓊的抱怨,他總是充滿活力,臉上掛著陽光般的笑容,守護在仁多鄉的孩子們身邊。
當記者問普瓊為什么可以堅守“生命禁區的禁區”,他說:“我不留下誰留下?我不堅守誰堅守?我要是離開了,把這兒的孩子交給誰?”
“走進學校的孩子,一個都不能少”
“剛到仁多鄉時,家長讓孩子進學校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并不高。學生請假或者逃學回家放牧的事情時常發生?!逼窄傉f。因此,“控輟保學”,讓每個適學兒童都能走進學校,是當時學校工作的主要內容。
仁多鄉是一個純牧業鄉,牧民教育觀念相對落后,一些家長寧愿讓孩子放牛放羊,也不愿意送他們去上學。普瓊不厭其煩地上門動員。平時不善言辭的他,到了學生家里,講法律,講政策,講身邊的故事,講孩子的發展,講社會的進步,用執著和熱忱感動著家長……
2003年的一個下午,普瓊在清點學生人數時發現仁多鄉二村的一個學生剛剛逃學回家了,他連忙和一位同事騎上摩托車追了出去。路況太差,剛離開鄉政府所在地不遠,摩托車就壞了。二人棄車步行了幾十里山路,摸黑找到了學生的家。學生家長被感動了,同意孩子繼續上學。從此以后,這個學生再也沒有逃過學,每學期假期結束后,總是第一個返校。如今,他已經成為內地西藏班的一名優秀學生,他的家長也成了仁多鄉遠近聞名的義務教育宣傳員。
2005年夏天,正在學校上課的仁多鄉一村學生措吉被父母強行帶走。普瓊得知后,立刻與同事趕到幾十公里外的措吉家,耐心勸說措吉的父母,一遍遍地解釋國家對西藏教育實行的優惠政策。措吉的父母堅持認為,女孩子沒有必要上學,只要能放牛放羊就可以了。普瓊說:“即使是放牛放羊,也得有知識、懂科學,有知識的人放牛放羊也會做出大名堂?!薄败浤ビ才荨绷舜蟀胩?,普瓊最終說服了措吉的父母,把措吉帶回了學?!,F在,措吉已經是一名高二學生了。
2006年8月,招生工作又開始了,這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日子。普瓊和同事去三村招生,一位固執的家長不管怎么動員就是不同意讓孩子上學??纯磳嵲跓o望了,普瓊突然拿起牧民家桌子上的一盒藥,對學生家長說:“這盒藥不能吃了,吃了治不了病,還對身體不好?!奔议L問原因,他指著盒子上印的保質期對家長說:“這盒藥已經過期一年多了。這就是你沒上學的后果。你要是不讓孩子們上學,那以后你們全家的生活還會有很多不便?!币娖窄偫蠋熤v得非常有道理,家長最終同意孩子上學了。
這些年來,為了實現“走進學校的孩子一個也不能少”的愿望,走村串戶、忍凍挨餓地去勸學,對普瓊來說已是家常便飯。這些還不是最困難的,露宿野外的時候,漫漫長夜,一個人在凄冷的荒野獨守篝火,陣陣野獸的嚎叫聲從四面八方傳來,那種孤獨、恐懼和無助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2010年,新學期開學了,縣教育局要求各校對學生到位情況日日上報。當時,由于信號發射塔發生故障,仁多鄉與外界失去了聯系。讓縣教育局同志感到納悶的是,普瓊每天都能正常向教育局報告情況??h教育局的同志們深入了解情況后才知道,原來普瓊每天都騎著摩托車跑30公里,到相鄰的有手機信號的阿里地界上,報告學生到位的準確數字。
仁多鄉地域遼闊,5個行政村13個自然村分布在400多平方公里的蒼茫草原上,牧民們居住得很分散。為了“一個都不能少”,開學前的那段日子,普瓊常常騎著摩托車,奔馳在茫?;囊吧?,把孩子們一個個接到學校。
2010年,仁多鄉完小一年級招了70多個孩子,第一次分成了兩個教學班,在校生也達到了歷史最高的231人。如今,仁多鄉成為全縣13個鄉鎮中適齡兒童入學率最高、鞏固率最好的鄉鎮。仁多鄉也多次受到上級黨委、政府的表彰。學校會議室墻上的一面面錦旗、學校德育室里的一本本獲獎證書,凝聚了普瓊多年來的心血與汗水。
“喜歡看牧區孩子紅彤彤的臉”
在普瓊看來,守著仁多的孩子們,為仁多的孩子們做事情,就是與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就是為自己的家人做事情,天經地義。
由于地處牧區,居住分散,所有學生都必須寄宿。老師們除了教育教學外,還要“給孩子當父母,吃喝拉撒睡全都要管”。仁多鄉沒有蔬菜,所有蔬菜都要到470公里外的縣城去買。不管有多難,為了讓學生吃上蔬菜,普瓊為學校食堂專門制定了菜譜:早飯是糌粑,午飯必須是葷素搭配的兩個菜,晚飯是面食。
仁多鄉的氣溫常年偏低,到了冬天,學生們常常被凍得手腳發麻,握不住筆。普瓊說:“每當看見有學生因為穿不暖和,凍得直發抖時,我心里就特別難受?!泵總€學期,他都會自己出錢,給家庭經濟困難的孩子買些御寒的衣物。他自己也記不清楚在孩子們身上花過多少錢。他說:“我也是一位父親,哪忍心看著孩子們受凍呢?”
2008年8月25日晚上,仲巴縣發生了里氏6.8級的地震,震中距離仁多鄉不遠,學校震感強烈。那時仁多鄉學校的房子正在申請危房鑒定。地震發生的瞬間,普瓊大喊了一聲:“糟糕,快,去宿舍!”話音未落,他帶頭沖向了學生宿舍。等到學生們全部安全轉移到了操場,普瓊擦擦汗,開心地笑了。那一刻,所有老師都感受到了什么叫愛,這種愛來源于生命本身,又遠遠超越生命的局限。
普瓊是一校之長,是全校職稱最高的教師,按理說,他可以住全校最好的房子。2009年學校校舍改造完工以前,普瓊一家四口擠在只有16平方米、全校最破舊的一間房子里。一天,學校后勤主任找到普瓊說:“有個臨時工辭職不干了,他的房子空出來了,你搬進去吧?!逼窄倕s說:“今年縣里說有新老師來,給他留著吧,我湊合著住就行了?!?/p>
2009年5月的一天,普瓊突然背部絞痛,豆大的汗珠浸透了衣服。他忍著巨痛在路上輾轉兩天后才到達日喀則的大醫院檢查,診斷結果是腎結石,必須馬上手術治療。術后不到一個月,普瓊就提前出院回到了學校。大家問他怎么不多休息幾天,他說:“想孩子們了?!彼换氐綄W校,孩子們便紛紛圍上去說:“普瓊老師回來了!”“普瓊老師,你怎么走了那么多天?”“普瓊老師,我想你了!”“普瓊老師,你不在的時候我沒有逃學”……
2009年7月,考慮到普瓊的身體狀況,縣教育局決定把他調到縣教育局工作,改善一下他的工作生活環境。征求意見時,普瓊說希望考慮一下。后來,普瓊給領導的回復是,他更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他喜歡看到牧區孩子們紅彤彤的臉龐……
“既然選擇了,就要自覺擔當”
普瓊的家鄉康馬縣是一個半農半牧縣,父母和姐姐都是農民,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老父親常年患病,母親已經年邁,平時照顧老人的主要是姐姐。孩子出生時,普瓊也沒能守在妻子身邊。但是他卻從沒有想過要離開。不僅如此,他還把妻子、孩子都從康馬帶了過來,并堅持讓自己的孩子在仁多鄉完小上學。他用這種方式證明自己堅守的決心,給家長、老師和學生帶去了信心。
妻子沒有工作,普瓊從未向組織提出過要求。學校有過招收臨時工的機會,他把機會讓給了別人。他說:“我們家有我一個人的工資就夠了?!笨墒?,10元錢一大袋的牛糞,普瓊卻舍不得買,硬是讓妻子背著背簍去草原上撿拾?!?·12”汶川地震后,普瓊在第一時間向災區捐了1000多元。幾年來為了“勸學”花費的交通油料款,他一分錢也沒有報銷過。一次,教育局的工作人員忍不住問普瓊:“你怎么就沒有報銷的票據呢?”普瓊告訴他們,要報銷的錢不算多,自己老是忘?!皳炫<S的校長夫人”說出了大實話,普瓊“對公家大方,對自己吝嗇”。
2008年以前,仁多鄉完小的校舍破舊不堪。為改善辦學條件,普瓊動員老師們自己動手,改變學校面貌。為了堅持舉行升旗儀式,他們自制旗桿;學生宿舍漏雨了,他們自己動手修補;為了豐富體育活動,他們自制籃球架;學校牛糞不夠了,他們自己去撿……
每學年開學,不少學校都要求教育局解決課桌椅,但仁多鄉完小幾乎沒有要求過,縣教育局領導問普瓊原因,普瓊說,他以前學過木匠,那些壞了的,暑假都修好了,還能用。
由于地處偏僻,教學設施相對落后,不要說仁多鄉的孩子們,學校有幾位老教師都沒見過電腦。于是,普瓊自費購置了一臺筆記本電腦,供全校師生免費使用。他還兼任了學校的電教員,他的家成了學校的電教室……
擔任校長以來,普瓊在全縣范圍內率先建立健全了教學獎懲制度、教職工考勤制度、逃輟學生追回制度、后勤和三包管理制度、24小時值班制度。他經常深入課堂聽課,及時了解每個班級的教學狀況。他還狠抓教學管理,建立完善了學生會組織,在班級管理上開展了“班干部輪換制”……
在政府的重視下,在普瓊和全校教師的努力下,如今的仁多鄉完小,已經配備了教學電視機和教學光盤,有了電腦等現代化教育教學設備。鄉政府在光伏電站電力緊張的情況下,優先為學校通了電。學生終于看到了電視,看到了以往在書本中才能看到的高樓大廈,看到了豐富多彩的現代生活……
對于自己的堅守,普瓊這樣解釋:“既然選擇了教育事業,我最大的情就是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之情,就是對農牧區孩子們無怨無悔的奉獻之情,就是對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的自覺擔當之情?!?/p>
7年來,普瓊多次受到縣、地、自治區的表彰獎勵。2010年教師節,他榮獲“全國教書育人楷?!狈Q號,受到了胡錦濤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在北京參加授獎儀式后,北京、成都、拉薩、日喀則、仲巴縣的各級領導都勸他在那里多呆幾天,普瓊一一婉言謝絕,他著急回到學校去,他的心在藏區的孩子們身上。
帶著榮譽,也帶著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執著的追求、更加赤誠的心,普瓊回到了仁多,回到了草原、雪山的懷抱,回到了鄉親們熱情的笑臉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繼續在茫茫雪域高原深處默默堅守,繼續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他艱苦而又美麗的教育人生……
普瓊說
教書育人不僅是我的職業,更是我的事業。
離開學校和學生們一天,我就會感到心里空落落的。
我最大的職業成就感是在廣袤的草原上,我們仁多鄉所有學齡兒童都來上學了。
在這里,我的聰明才智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我的人生價值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因此,我選擇了堅守。
教師最重要的品質是愛與忠誠。
看到學生們一天天進步、老師們一天天提高、學校一天天發展,我感到自豪,感到幸福,感到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教師要甘愿奉獻、自覺奉獻、無私奉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教師職業的神圣與崇高、光榮與幸福。
采訪手
他的愛在平凡質樸中閃光
采訪普瓊,很像是在雪山和草原間的一次長途跋涉,質樸無華中不時會出現一道感人的風景。
普瓊性格內斂、不善言談、真誠樸實,和仁多鄉小學西邊那美麗的仁青秀木措一樣,平靜淡泊,透明質樸。
辦公室就是他在學校的家,沒有什么像樣的家具陳設。進門靠墻處是一條低矮的藏式長“沙發”,靠著火爐破舊的藏式茶幾就是他的“辦公桌”,另一邊是一張簡單的床鋪?!稗k公桌”上放的電腦是學校里唯一的一臺,普瓊告訴我,可惜的是那里每天只能供電幾個小時,師生們可以用電腦的時間并不多。他的床頭放著大約半米高的一摞書,普瓊說,那是他的寶貝。他看我詫異地盯著“沙發”前放著的一塊木板,解釋說,水泥地面,冷,怕坐在那里學習的孩子們凍著了腳。
普瓊大多數時候稱呼學生為“孩子”,在校園里,不時能看到他忙前忙后的身影。他和老師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照管好孩子們”,眼神里流露出父親般的慈愛。
當我提出看看他的榮譽證書時,普瓊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了。磨蹭了一會,他從柜子里拿出一個布包來,打開,里面全是獲獎證書和獎章。那時,他的表情十分平靜,好像在說“其實這沒有什么的”。
談到他的家庭和生活,他的話也不多,大多時候是微笑一下,點點頭或者搖搖頭,像個靦腆的小姑娘。談到學校這幾年的發展,普瓊有些興奮,說,到縣城初中去上學的學生個子越來越低了,成績越來越高了。
普瓊的故事,我大部分是從老師、學生和家長那里了解到的。
牧閑季節,我在校門口遇到來看小孫女的62歲老人扎西旺堆,談起普瓊,老人豎起大拇指說:“把孩子交給他放心,孩子在學校里吃得好,穿得好,有老師疼著?!比识噜l黨委書記尼瑪頓珠說:“普瓊是學生的貼心人,說得少做得多,熱愛教育,很癡心的?!鼻涫?006年分配到學校的英語老師,聊起普瓊校長時說:“他是學校里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p>
普瓊很平凡,很淳樸,他所做的一切瑣碎而細微,在一些人看來,這些事情很多人都能做得到、做得好。但是,普瓊正是在平凡中創造了崇高,在淳樸中展現了品格。在普瓊看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人民教師,他做這些事情,是理所應當的,是自己的職責與使命。令無數人感動的,正是純樸的他對教育事業的這份忠誠,對教師職業的這份投入,對學生的這份真情。也正是這樣的情懷,使他無怨無悔地在仁多這片“生命禁區”毅然堅守、默默耕耘、無私奉獻,頑強且執著地描繪出美麗的教育人生。(沙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