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稱: | 國家教育督導團對北京等11?。ㄖ陛犑校嵤爸行W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督導檢查情況的公報 | ||||
信息索引: | 360A11-04-2003-0111-1 | 生成日期: | 2003-04-09 | 發文機構: | 國家教育督導團 |
發文字號: | 國教督〔2003〕3號 | 信息類別: | 教育綜合管理 | ||
內容概述: | 公布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督導檢查結果 |
國教督〔2003〕3號
為了促進“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 (以下簡稱“工程”)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推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國家教育督導團于2002年10月組織國家督學和有關專家,分別對北京、吉林、山東、浙江、海南、福建、江西、四川、安徽、陜西、甘肅等11個?。ㄊ校嵤?ldquo;工程”的情況進行了督導檢查。本次督導檢查聽取省、地、縣三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培訓院校所做的匯報112次;召開管理人員、培訓者、中小學教師及校長座談會72次;考察培訓基地63個,中小學42所,參加教學觀摩活動36次;發放并收回問卷676份,同時督導檢查組對各地實施“工程”的檔案資料進行了查閱?,F將此次督導檢查的綜合情況通報如下:
一、 基本情況
總體上說,11個?。ㄊ校┱徒逃姓块T從科教興國的戰略高度重視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工程”。各地教育行政部門主要領導親自領導“工程”的實施工作,召開了繼續教育工作會議,對實施“工程”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和動員,加強繼續教育的法規和制度建設,強化對“工程”的管理,基本保證了“工程”的有效實施。11?。ㄊ校┒寄軓谋镜貙嶋H出發,堅持以全員培訓為目標,以骨干培訓為重點,以計算機培訓為突破口,加強師德教育,全面規劃,分類指導,分階段推進。“工程”總體進展順利,成效較為顯著。截止2002年10月,11個?。ㄊ校┲行W教師全員培訓已完成80 %以上;省級骨干教師培訓已完成95 %以上,地(市)級骨干教師培訓已完成90%以上;計算機培訓已完成90%以上;培訓者培訓已完成95%左右;截止2002年,上述11個?。ㄊ校┲行W教師學歷狀況與1999年比較,其中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平均提高1.55%,小學高一層次教師學歷提高18.24%。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平均提高4.67%,初中高一學歷層次教師提高8.48%。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平均提高6.59%。“工程”的實施,對上述地區中小學教師的學歷水平和整體質量的提高,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1、加強“工程”領導和管理,積極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
各?。ㄊ校┢毡榧訌娏藢?ldquo;工程”的領導,積極探索具有本?。ㄊ校┨厣睦^續教育有效領導管理機制。如安徽、福建、江西、吉林、陜西、山東、浙江等省分別成立了以省教育行政部門主要領導牽頭的“工程”領導小組,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配合抓”的良好局面;北京市實施嚴格的學分制管理,充分利用北京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力量,初步形成了開放的教師教育局面;福建、山東、北京、安徽、浙江、吉林、四川等省建立了以省繼續教育中心為龍頭的繼續教育業務管理體系。北京、陜西、甘肅、江西等省還把教師培訓與教師晉級評優掛鉤,實行“一票否決”制度等。四川等省還建立了體現政府行為,融組織管理、統籌協調、激勵督促機制為一體的“繼續教育登記制度”。
2、努力增加投入,保障“工程”順利實施。
11?。ㄊ校┒疾扇∫欢ù胧┘訌娏藢?ldquo;工程”的經費投入。如北京市從1997-2002年共投入1.6億元,各區縣投入近1.3億元,使中小學教師人均年繼續教育經費從50元增加到200元;浙江省較好的落實了“三個一點”的經費保障機制,省、地、縣骨干教師培訓經費累計達到1.2億元,其他培訓、科研和設備投入達8000萬元,省級財政還每年補助欠發達縣繼續教育???000萬元;陜西省自1999年以來省政府和教育廳共劃撥1200萬元用于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福建省明確規定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經費按教職工年工資總額的1.5%予以保證,有條件的地方培訓經費應提高到2.5%,培訓經費在教育事業費中專項列支,2000-2002年省財政撥款7727萬元;山東省已投入骨干教師省級培訓專項經費2100萬元,并決定在新課程師資培訓中,每年劃撥300余萬元,用于省級培訓者培訓;甘肅省注重引進和利用各種國內外項目解決教師繼續教育經費問題,自1999年以來項目經費投入1.2億元。
3、普遍重視地方性繼續教育法規建設,注意理順政府職能部門的關系。
11?。ㄊ校└鶕也俊吨行W教師繼續教育規定》和《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的意見》,重視加強地方性繼續教育政策法規建設。據統計,上述11個?。ㄊ校┳?ldquo;工程”啟動以來由省級部門頒發的有關繼續教育的文件100多個,基本確定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制度,保證了“工程”的順利實施。一些?。ㄊ校┙逃姓块T還注重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理順繼續教育的職責。如福建省教育廳、人事廳、財政廳聯合簽發了《福建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規定》;安徽省教育廳會同財政和人事部門聯合下發了《安徽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實施辦法》等,北京、浙江、江西、四川等?。ㄊ校┮灿捎嘘P部門共同發文,基本理順了教師繼續教育的職責。
4、加強培訓基地建設,努力構建開放性的教師繼續教育體系。
各省注重加強?。ㄒ愿叩葞煼对盒橹鳎┑兀◣煂?、教育學院)縣(師范學校、教師進修學校)鄉(培訓站、中心校)四級培訓基地建設,同時還積極整合有關力量,努力構建開放性的教師繼續教育體系。如安徽省按照分級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建立了以各級教師培訓院校為龍頭,各級培訓院校、教科研部門、電教部門、中小學校等共同參與的五級培訓網絡;福建省注重優化與整合培訓資源,因地制宜推進現有獨立設置的培訓機構與師范、師專合并,探索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的一體化,同時積極整合教師進修院校、師范院校、非師范院校及教育科研、電教機構等培訓資源,形成合力,推進繼續教育;四川省政府把建立市州級教師繼續教育中心作為2002年教育辦的10件實事之一,現已相繼建立了21個市、州級教師繼續教育中心;吉林、江西、浙江、四川、安徽、甘肅等省積極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建設的意見》,開展了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評估活動。陜西省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每年安排500萬元??钣糜谂嘤柣氐默F代化裝備建設。
5、積極創新培訓模式,提高培訓實效。
各省在實施“工程”的過程中,不斷更新培訓觀念,變革培訓模式,注重培訓實效。如,浙江省突出以學員發展為本,實行菜單式培訓內容設計,省教育學院的“主題-反思”、杭州上城區的“學員參與-互動探究”、紹興的“個性化培訓”、寧波的“培訓超市”等模式等都很受學員歡迎,效果很好;北京市融匯首都的大教育資源,給教師充分的選課權,把原來的“套餐”變為“自助餐”,實行“掛牌授課”等;四川省根據本省實際,實施“以校本模式+多元模式”和“規范性培訓+靈活性培訓”的模式,并形成了以成都市為代表的“科研驅動式”,以綿陽為代表的“自培自練式”和以宜賓為代表的“區域性整體推進”等各具特色的校本培訓模式;吉林省不斷發展研培一體的培訓模式,如長春市南關區的“教研、科研、培訓”三位一體、松原市“研、訓、管合一”的培訓模式,都取得了很好的實效;甘肅省實施的“以校本為主,輔以遠程教育和送教下鄉,依托鄉教師學習資源中心開展培訓”的做法,深受邊遠山區教師歡迎;山東省評選出10名優秀教師組成“全省優秀教師師德報告團”,到全省17個市做巡回報告,濟南、青島、濰坊等市還開展了“教師宣誓”、“教師職業道德承諾”等活動,推動師德教育落到實處。
6、基礎教育新課程培訓有序展開,進展較為順利。
按照教育部下發《關于開展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各?。ㄊ校└叨戎匾曅抡n程師資培訓工作。普遍的做法是:從新課程培訓者培訓入手,切實抓好新課程的通識性培訓、學科課程標準培訓和新教材適應性培訓。堅持“整體規劃,分年實施、先骨干,后全員,先實驗區教師,后全體教師,分級培訓,統一管理”的思路,新課程培訓進展比較順利。如,江西省目前全省新課程師資培訓已完成48404人,保證了每位教師上崗前都能及時接受一輪培訓;安徽省把省級骨干培訓者和新課程實驗區骨干教師培訓作為重點,目前已培訓骨干培訓者1000余人,骨干教師1.3萬人,有力帶動了實驗區教師的上崗前的培訓;山東省在新課程培訓中,注重理順培訓體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在抓好新課程培訓者和骨干教師的同時,還對全省教師進修院校校長和各市教育局師范科長進行了新課程培訓,提高了管理人員對新課程的認識和管理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經費投入不足,培訓基地建設相對薄弱。
首先,繼續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仍是制約各地繼續教育健康發展的“瓶頸”,各省尚未普遍建立持續穩定的教師繼續教育經費投入機制,有些省甚至骨干教師省級培訓的經費至今尚未落實,在少數地區繼續教育經費“零運轉”的現象仍然存在,一些地方教師個人負擔培訓費用過多;教師培訓基地建設仍然比較薄弱,獨立設置的省級教育學院普遍感到前途未卜,有些培訓機構并入到有關高等學校后,還需進一步探索職前職后一體化的有效運行機制,尤其是縣級培訓機構功能需要拓展,培訓能力和培訓水平亟待加強。
2、教師培訓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理順,學歷提高培訓需要加強管理。
山東、甘肅、吉林、陜西和海南等省反映,教師繼續教育不同程度的存在管理體制不順,尤其是對教師計算機、外語等培訓方面多頭要求,重復培訓的問題比較突出,教師繼續教育統一歸口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的體制需要進一步理順;另外,在職教師提高學歷的培訓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師所學非所教,各種渠道學歷提高培訓政出多門、要求不統一、質量不能保證等問題。
3、培訓資源不足,利用現代遠程手段開展教師繼續教育較薄弱。
首先,從總體看,各地繼續教育教材種類較少,尤其是針對性和實用性強的教材較少,缺乏核心資源。一些地方在選用教師繼續教育教材方面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硬性攤派和地方保護主義的現象;另外,各地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開展教師繼續教育正處于起步階段,相對較薄弱,遠程教育資源不足。
4、校本培訓需要加強指導和研究,培訓質量需進一步提高。
由于中小學教師編制偏緊,“工學矛盾”突出等因素,中小學教師外出培訓困難。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經費短缺,交通不便,外出培訓成本過高,一些地區雖然開展了以校本培訓為主要方式的繼續教育,但主要是以自學為主,質量難以保證。另外,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培訓觀念相對落后,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培訓模式單一等問題。有些培訓者知識陳舊,手段落后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培訓效果。
四、主要建議
1、進一步加強領導,完善配套法規建設,理順管理體制,增加投入,促進教師繼續教育可持續發展。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進一步提高對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加強領導,把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擺到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地位的高度予以落實。要將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納入各級教育督導檢查的范疇,并形成制度化。要根據國家教育發展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有關精神,結合本地實際,繼續完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地方性法規和政策,按照教師專業化的要求,將教師繼續教育與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和實施《中小學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結合起來,把教師繼續教育作為教師資格認定、考核、評聘的必備條件,積極探索中小學教師“培養、培訓、管理”一體化的有效機制,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制度。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有關規定,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發展改革決定》的要求,理順中小學教師培訓歸口教育部門管理的體制。另外,各地應進一步加大對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投入,建立穩定的教師繼續教育經費投入機制,促進教師繼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2、進一步加強各級培訓基地和培訓者隊伍建設,積極研究和規范校本培訓模式,不斷增強教師繼續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要進一步完善省、市(地)、縣、鄉、校五級培訓基地建設,積極探索教師培養培訓一體化的體制,積極推進以縣級教師進修學校為基礎,培訓、教研、電教等相關機構的整合,構建多功能的新型現代縣級教師學習和資源中心,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式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絡體系;要做好各級培訓者培訓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培訓水平;要加強對校本培訓工作的研究和實驗,加強對各地校本培訓工作的指導,規范校本培訓的行為,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訓模式。要加強對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研究和實驗,將教育科研工作貫穿于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始終。要與時俱進,更新培訓觀念,探索創新各種行之有效的培訓形式和培訓模式,不斷提高教師繼續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扎實做好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積極探索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開展教師繼續教育,注重對廣大農村及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教師的繼續教育。
要把開展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核心工作,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開展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的意見》,周密部署,精心實施,狠抓落實,從實際出發,切實解決教師在新課程實驗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保證新課程實驗推廣工作健康有序發展;要根據信息時代的發展趨勢,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師教育,加強衛星電視和計算機網絡環境設施和資源的建設,積極探索和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開展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推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跨越式發展;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和扶持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要加強對國家有關專項師資培訓經費及國內援助款項的管理,切實發揮效益。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