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稱: |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教育系統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09年工作總結及2010年工作計劃的通報 | ||||
信息索引: | 360A07-06-2010-0066-1 | 生成日期: | 2010-04-07 | 發文機構: | 教育部辦公廳 |
發文字號: | 教職成廳〔2010〕5號 | 信息類別: |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 ||
內容概述: | 教育部印發教育系統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09年工作總結及2010年工作計劃的通報。 |
教職成廳〔2010〕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各計劃單列市教育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2009年,教育系統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健全縣域職業教育培訓網絡,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廣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求,認真組織實施教育部“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計劃”,加大新型農民培養培訓力度,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轉化農村人口壓力為人力資源優勢,為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F將教育系統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09年工作總結及2010年工作計劃通報如下:
一、2009年培訓工作基本情況
1.據我部統計,全國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培訓學校結業生4130.67萬人(詳見附件),其中教育行政部門和集體舉辦的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培訓4007.18萬人,其他部門和民辦機構培訓123.49萬人,教育系統培訓數占培訓總數的97.01%,在農民教育培訓中發揮著主要作用。
有8個省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人數超過200萬人。其中,云南515.2萬人,河南438萬人,江蘇400.5萬人,浙江、河北、山東、貴州、四川培訓人數也超過200萬人。8個省共培訓2642.24萬人,占全國培訓總量的63.97%。
有12個?。▍^、市)培訓人數比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廣西增加89.24萬人,內蒙古增加28.56萬人,河北增加27.68萬人,陜西增加22.26萬人,廣東增加15.12萬人,云南增加12.64萬人,青海、遼寧、安徽、上海、天津、江西等?。ㄊ校┮灿性黾?。
全國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人數與上年相比減少了227.55萬人。有18個?。▍^、市)培訓人數比上年有所減少。其中,培訓人數減少超過20萬人的有:山東、四川、浙江、重慶、黑龍江和湖北。
2.2009年農村實用技術培訓4130.67萬人,占全國農村就業人員總數47640萬人的8.67%。15個?。▍^、市)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天津32.47%,新疆29.60%,北京24.76%,云南24.57%,上海21.51%,青海20.51%,江蘇、浙江、重慶、貴州、遼寧、陜西、河北等?。ㄊ校┑呐嘤柭室捕荚?0%以上。
有9個?。▍^)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率低于5%,其中海南4.82%,廣西4.56%,黑龍江3.59%,寧夏2.51%,湖北2.14%,廣東、江西、安徽、湖南等省培訓率低于2%。
3.2009年全國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人數與年初發布指導性計劃數相比,全國共未完成指導性計劃數1869.33萬人。有5個省未完成指導性計劃數超過200萬人,其中湖南349.27萬人,安徽316.29萬人,廣東316.05萬人,四川235.17萬人,山東202.32萬人。有4個?。▍^)未完成指導性計劃數超過100萬人,其中湖北193.47萬人,江西174.29萬人,廣西162.07萬人,河南124萬人。有6個?。ㄊ校┏~完成了指導性計劃數,分別是:云南、青海、上海、天津、遼寧和江蘇。
4.2009年全國12.94萬所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培訓學校(機構)和35.33萬個教學點(班)開展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全國縣辦學校有2107所,培訓學員181.33萬人,鄉辦學校18341所,培訓學員1910.56萬人,村辦學校10.57萬所,培訓學員1915.30萬人。鄉、村兩級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培訓人數合計3825.86萬人,占培訓總量的92.62%,是農民培訓的主要陣地。
5.2009年參加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4130.67萬人中,女性有1942.31萬人,占47.02%,男性有2188.36萬人,占52.98%。
6.2009年全國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培訓學校(機構)占地13.70萬畝,教學行政用房建筑2603.86萬平方米,圖書總藏量4444.29萬冊,教學用計算機22.05萬臺,語音實驗室座位數10.22萬個,多媒體教室座位數37.35萬個,固定資產總值163.46億元,其中教學、實習儀器設備資產總值25.30億元。
7.西藏已連續兩年未報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統計數據。
二、我部工作基本情況和工作措施
我部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國家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繼續推動實施“教育部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計劃”?!督逃?009年工作要點》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和發展農民技能培訓,特別要積極開展返鄉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努力完成6000萬人次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任務。為此,我部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1.動員職成學校面向返鄉農民工開展現代農業技術培訓。2009年2月,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切實做好返鄉農民工職業教育和培訓等工作的通知》(教職成〔2009〕5號),要求確定一批有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和成人學校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全國職成教育戰線響應號召,積極面向返鄉農民工開展種植、養殖和農產品深加工等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幫助返鄉農民工成功實現再就業或創業。
2.印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教育系統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08年工作總結及2009年工作計劃的通報》。2009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公布了2008年各?。▍^、市)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數據,總結推廣部分省份的先進經驗,并對2009年培訓任務進行了分解和部署。
3.推動部分中心城市農村成人教育的改革與發展。2009年5月,我部職成教司在濟南市召開部分中心城市農村成人教育研討會,會議通報了2008年全國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實施情況并對2009年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來自濟南等15個中心城市代表交流了各地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縣域職業教育培訓網絡、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經驗和做法,研討了當前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進一步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政策建議。
4.選擇部分縣(市、區)作為 “教育部新型農民培養培訓工作”聯系點。2009年,我部組織各地推薦了一批新型農民培訓工作聯系點,經過聯系點專家指導小組研究和我部審核,11月24日,印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新型農民培訓工作聯系點名單的通知》(教職成廳〔2009〕3號),確定了北京市大興區等61個縣(市、區)為“教育部新型農民培訓工作聯系點”,要求聯系點在建立新型農民培訓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健全培訓網絡,創新培訓模式,提供條件保障等方面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典型經驗,創建一批縣域培訓規模大、培訓項目多、培訓質量高,為農服務能力強的先進典型。
5.表彰一批農村成人教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學校。2009年11月27日,我部職成教司和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共同商定,以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名義表彰了200個在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等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村成人教育先進單位和學校,為各地進一步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提供了示范。同時還舉辦了振興農村成人教育圓桌會議,深入研討了振興農村成人教育的政策與措施。
6.總結、宣傳和推廣地方工作經驗。印發教育部簡報和職教成教情況,總結、宣傳和推廣了安徽省教育廳制定政策性文件推動農村成人教育工作,河南省和武漢市、南京市江寧區教育系統面向返鄉農民工開展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寧波市教育局選送優秀農民進修涉農專業等工作經驗和做法。
三、各地主要經驗和做法
2009年,各地教育系統認真落實《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點》提出的“完成6000萬人次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任務”要求,加強“三教統籌”,促進“農科教”結合,擴大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實施對象和實施范圍,實施對象擴大到返鄉農民工、農村初高中未升學畢業生和復轉軍人等,實施范圍拓展到特種養殖、農產品深加工和市場營銷及流通領域。各地主要經驗做法如下:
1.提高認識,加強政府統籌。大力開展農村職業教育與培訓,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解決“三農”問題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保障。河北省高度重視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把開展農民教育培訓作為職業教育為經濟社會服務的重要任務,作為考核各縣(市)區教育局的重要指標,作為衡量職業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準,召開專題會議,層層分解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任務,落實縣級職教中心(或縣域職業學校)、鄉鎮成校目標責任。湖北省成立“農科教”結合協調領導小組,統籌規劃和指導全省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省教育廳、農業廳、勞動和保障廳、科技廳緊密配合,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形成了各部門齊抓共管機制,嚴格目標考核責任制和督導檢查制度,建立了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和獎勵機制。
2.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構建縣域職業教育培訓網絡。各地著力構建縣域職業教育培訓網絡,形成以縣職教中心和縣域職業學校為龍頭,鄉鎮成校為骨干、村級成校為輻射點的三級辦學網絡。天津市開展鄉鎮成校實體化建設,全市12個涉農區縣170個鄉鎮(街道)中有135所鄉鎮(街道)成功通過市級驗收,覆蓋率達80%。如,北辰區提升三級辦學網絡的載體功能,區政府投資1.2億元建成區職成教中心,區、鎮政府投入377.47萬元資金建成實體化鄉鎮成校13所,覆蓋率100%,區政府投資建成126所村民學校和43所市民學校,三級網絡共享共用師資、信息、設施設備等教學資源,貼近百姓開展實用技術培訓。上海市市委、市政府提出“每一個鄉鎮都必須建設一所符合標準的成?!?,上海市教委據此開展鄉鎮成校標準化建設評估,今年16所鄉鎮成校被市成校評估領導小組認定“達標”,達標鄉鎮成校按初級中學同等規格獨立建制,專職校長為法人單位代表,校舍建筑面積平均達4,035平方米,專任教師按當地總人口的萬分之二配備,學校擁有辦學許可證和完善的規章制度。安徽省印發《關于加強縣(區)職教中心建設的意見》,并開展合格縣(區)職教中心的評估,進一步加強縣(區)職教中心建設,把縣(區)職教中心作為實施農民教育培訓的主陣地和重要載體。要求所有縣(區)都要建成至少1所辦學條件較好、辦學實力強、管理水平高、專業特色鮮明、集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為一體的多功能縣(區)職教中心,每年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等短期培訓要達到1000人次以上,同時要求以縣(區)職教中心為依托,指導、建立和完善縣域鄉鎮成校和社區學校等培訓機構,健全終身教育體系,并把合格縣(區)職教中心建設與教育強縣、縣(區)黨政領導教育工作考核掛鉤。湖南省教育廳已初步形成以14所農業類高等院校為龍頭,以51省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和41個省級示范性縣級職教中心為骨干,以1960所鄉鎮農校為基礎的省、市、縣三級職業教育培訓網絡,構建起了符合農民生產、生活實際和市場規律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同時大力加強鄉鎮農校建設,遴選確定了34所省級示范性鄉鎮農校建設單位,加上2009年以前已立項建設的66所省級示范性鄉鎮農校,全省在建的省級示范性鄉鎮農校達100所,順利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10年,全省建設100所省級示范性鄉鎮農?!蹦繕?。
3.積極實踐探索,創新培訓模式。各地努力探索實踐,積極開展多種形式培訓,不斷創新培訓模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加強鄉鎮初中三年級學生3+x培訓教育,動員農牧民文化技術學校每年利用寒、暑假間隙,抽出3-5天時間,對初中三年級學生進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讓學生了解園藝、農技、蔬菜大棚種植、養殖育肥等一、二項實用技術,并將此項工作和學生取得畢業資格掛鉤。上海市組織實施農村信息化培訓普及工程,鄉鎮成校和農技推廣中心開展農村信息化培訓,共培訓了36373名農民和農村信息員,共出動“信息大篷車、小篷車”1532次,創作多媒體科普滑稽戲《橘樹下的婚禮》進村、進廠巡演,開展活動2200場,向316057人進行了信息化宣傳普及,受到農民的普遍歡迎。河北省有重點地樹立一批培訓后提高技能發家致富的典型,用農民身邊活生生的事實,提高農民對實用技術培訓的認識,幫助農民破除傳統的種植、養殖觀念,開闊視野,增強技能,樹立起科學致富、創業致富、爭做新型農民的新觀念。浙江省全面啟動實施成人“雙證制”教育培訓,編寫、出版、免費配送成人“雙證制”教育培訓文化課程輔導教材,召開全省工作經驗交流會總結推廣成功經驗,廣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努力提高農民的職業技能和學歷水平。
4.加大經費投入,提高培訓效果。各地多方積極籌措資金,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改善職成學校辦學條件,提高培訓效果。北京市從職教專項中劃出8000多萬元專門用于農村成人教育,主要用于獎勵評估合格的市級示范性鄉鎮成校每校80萬元,購買“流動課堂”大篷車進村入戶培訓,獎勵優秀農民教育培訓項目,支持“技能+基礎”農民中專學歷教育及加強農村遠程教育網絡建設。上海、浙江、江蘇和天津等?。ㄊ校┱畬⑥r民培訓經費按常住人口人均0.5元-2元標準納入財政年度預算。云南省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用于教育部門開展農民教育培訓。河南省要求各地教育部門都要設立成人職業培訓專項經費,并隨著任務的增加而增加。安徽省要求縣級政府按照每年人均1元錢的標準安排成人教育費用,統籌用于職業教育培訓工作。
5.加大培訓力度,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各地重視成教專職干部和教師的配備和培訓,不斷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天津市舉辦第三期鄉鎮成校校長培訓班,邀請教育部職成教司、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做成人教育、勞動就業與職業資格培訓專題報告,并請農村成人教育工作開展較好的北辰、寶坻和武清等三個區介紹經驗做法,每位學員均在培訓班作了業務交流和工作總結,12個涉農區縣教育局成教科長帶隊并參加培訓。河南省加強鄉鎮成校校長和骨干教師培訓。一些市、縣教育部門常年聘請農業、科技等方面的專家集中對校長和骨干教師進行培訓,提高了校長管理水平和教師教學水平,如安陽市連續舉辦了兩屆鄉鎮成校校長培訓班,邀請省內外職業教育專家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專題講座,為開展培訓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部分地方對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重視不夠。
2.培訓機構基礎能力薄弱。由于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獨立建制、編制、人員、經費、待遇等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學校數萎縮,培訓能力弱化。2009年與2008年相比,學校共減少了8384所,其中鄉鎮成校減少了1577所,學校占地面積共減少了2800畝,固定資產總值減少了24.22億元,其中教學、實習儀器設備資產總值減少了6.66億元。
3.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組織難度加大。近年來由于農村地區青壯年勞動力大部分已外出打工,在鄉農村勞動力或年齡偏大、或缺乏培訓意愿、或文化素質偏低,開展培訓組織難度加大。
五、進一步推動2010年工作的意見
教育系統要貫徹落實2010年中央1號文件和教育部工作要點等文件精神,組織動員職業學校和成人學校開展各種類型新型農民培訓,提高農民就業能力,積極開展高效特色農業技術培訓,挖掘農業內部就業潛力;積極開展休閑農業等農村服務業培訓,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積極開展農民工返鄉創業和農民就地就近創業培訓,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1.抓緊落實培訓任務。2010年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總體要求是:完成5000萬培訓任務,全國培訓率要達到10.50%,比2009年全國實際培訓率8.67%增加1.83個百分點。2009年培訓率高于10.50%的省份要繼續鞏固已有培訓規模,低于10.50%的省份要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將培訓率提高到10.50%以上,確保順利完成全年培訓任務。各地要按照要求抓好落實工作,將培訓任務逐級分解到基層,具體落實到每所職業學校、成人學校和社區學校,督導其采取切實措施,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
2.加強對教育部新型農民培訓工作聯系點的工作指導,創建一批“新型農民職業教育培訓示范縣”。教育部要繼續推動實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計劃,以健全縣域職業教育培訓網絡為載體,健全以縣級職教中心為龍頭,以鄉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農村中小學校、其他培訓機構、村委會為基礎,覆蓋縣、鄉、村的職業教育培訓網絡,廣泛開展新型農民培訓。以創建“新型農民職業教育培訓示范縣”活動為抓手,在總結聯系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制訂“新型農民職業教育培訓示范縣”評估標準,開展創建活動。
3.加強鄉鎮成校建設。鄉鎮成校是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主陣地,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分類指導,增強鄉鎮成校培訓能力。保留有鄉鎮成校的地區要繼續辦好做強,鄉鎮成校已經解體的地區要依托鄉鎮初中或鄉鎮中心小學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工作。
4.加強督導檢查。各地要將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作為職業教育督導重要內容之一,引導各類職業學校和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積極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要把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開發農村人力資源、培育新型農民作為農村基礎教育督導內容之一,引導農村中小學校成為當地文化學習、技術培訓和知識傳播的中心。
5.建立表彰激勵機制。各地要表彰獎勵一批培訓規模大、培訓質量高、社會效益好的農民教育培訓先進單位,總結、宣傳、推廣先進單位的經驗做法。
各地要及時總結2010年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情況和規劃2011年培訓方案,并將上述材料于2010年12月底報送我部。
附件:教育系統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09年統計和2010年計劃安排表.doc
教育部辦公廳
二○一○年三月十七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