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關工委2022年工作總體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學習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精神,落實部黨組有關文件及教育部關工委第六次工作會議暨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要求,圍繞教育中心工作,發揮“五老”優勢,著力政治建設、組織建設、體制機制建設和品牌建設,推動關工委工作高質量發展,助力立德樹人工作取得新成效,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工作
1.學習宣傳闡釋黨的創新理論。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廣泛開展專題學習、座談交流;推動各地教育系統關工委組織動員“五老”報告團、宣講團、講師團深入校園、社區、網絡開展宣講活動,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發揮“五老”理論專長優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組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學校、進課堂、進頭腦相關課題研究,提供戰略性、前瞻性、規律性成果,積極建言獻策,發揮智庫作用。
2.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這條主線,安排全年工作,廣泛宣傳發動,掀起學習高潮,狠抓落實舉措,在部關工委微信公眾號、《心系下一代》雜志等宣傳平臺開設“喜迎黨的二十大”專欄,組織“五老”撰寫心得體會,開展交流,學深悟透。開展“老少共話二十大”專項主題教育活動,推動大會精神入腦入心。
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辦、國辦《意見》,推進新時代關工委建設
3.充分認識《意見》重大意義。及時將《意見》精神傳達至各級教育系統關工委和廣大“五老”,引導大家深刻理解關工委工作的主線和原則,把握重點任務,領會推進關工委建設的要求和強化組織建設的具體舉措。
4.開展分級分類培訓。分別面向省級、直屬高校和地市級、省屬高校教育系統關工委負責同志組織貫徹落實中辦、國辦《意見》專項培訓。
5.著力破解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項調研,調查了解各地各校學習貫徹中辦、國辦《意見》精神相關情況,進一步推動各地各校落實落細部黨組有關文件要求。召開全國教育系統關工委貫徹落實中辦、國辦《意見》精神推進會,交流做法經驗,研討貫徹落實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和破解途徑。
6.加強組織建設。根據工作需要,適當增加部關工委委員單位,加強協調溝通,積極爭取支持。加強部關工委家庭教育中心、宣傳與研究中心、社區中心建設,進一步理順中心運行機制,鼓勵支持中心創新發展。指導各地各校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基層關工委組織建設,重點抓好區縣教育系統關工委、本科院校二級院(系)和職業院校關工委組織建設。加快推進民辦高校關工委組織建設,開展調研與經驗交流,探索民辦高校關工委建設發展路徑。
7.加強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制度體系,落實《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規程》,鼓勵省級教育系統關工委及直屬高校關工委結合工作實際出臺本地本校工作規程。推動各地各校健全完善“黨建帶關建”制度機制、聯席協調機制、表揚激勵機制、學習宣傳機制等。
三、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提升立德樹人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8.增強黨史教育工作實效。深化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落實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在高等教育領域持續開展以“共話百年奮斗,爭做時代新人”為主題的“讀懂中國”活動,策劃出版德育案例集,聯合相關單位推出“榜樣力量”系列宣傳;在基礎教育領域持續開展以“強國有我”為主題的“新時代好少年”主題教育讀書活動,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拓展線下活動形式,發揮央視網線上平臺優勢,擴大活動影響力。
9.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推動各地各校關工委繼續創新開展“院士回母?!薄敖艹隼闲S鸦啬感!薄按髧そ尺M校園”等品牌活動,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示范性活動,逐步拓展活動參與范圍,擴大活動受益面和影響力。
10.探索思政工作新路徑。進一步挖掘“青藍工程”品牌內涵,發揮“五老”優勢,助力提升青年教師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能力和素養。繼續推進“特邀黨建組織員”與黨建督導相融合試點,有序擴大“特邀黨建組織員”選聘規模和范圍。探索“五老”助力大中小學思政工作長效機制,試點培育“思政課教學督導員”工作品牌。
四、圍繞中心主動作為,助力營造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11.深化家校社共育研究與實踐。落實中辦、國辦“雙減”工作相關要求,鼓勵各地探索有效工作機制,試點開展“五老助雙減”活動。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展《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建設的模式探索》課題研究,促進家庭教育實踐;繼續舉辦線上“家校共育”家庭教育公開課;開展教育系統關工委參與家庭教育優秀課程征集遴選活動,推動家庭教育課程資源庫建設;積極組織“五老”參與家長學校建設,大力推廣典型經驗和做法。開展教育系統關工委參與社區教育創新案例征集活動。
12.助力青少年全面發展。積極參與體育、美育與勞動教育,培育“五老”工作室。聯合相關單位,研究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視力保護等相關項目路徑,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參與第五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提升青少年法治素養。聯合相關部門開展“童歌童樂·伴我成長”小型器樂作品征集活動,出版“唱響百年”愛國主義原創歌曲集。指導舉辦“齊越朗誦藝術節暨全國大學生朗誦大會”“一堂好戲”等活動。
13.助力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振興鄉村。鞏固拓展“老校長下鄉”工作成果,推廣京冀等區域協同模式,引導更多“五老”為服務鄉村振興作出貢獻。指導和支持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繼續推動實施好“中華英才培養計劃”“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等公益項目。
五、持續推進自身建設,提升工作水平和影響力
14.推動信息化建設。啟用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信息系統,推進信息化與關工委工作的深度融合,提高工作效能。規范品牌活動開展和基層組織建設情況信息統計報送工作,推動教育關工委信息精準化。
15.加強宣傳與研究工作。立足探索教育系統關工委新情況、新特點、新規律,開展相關課題研究,召開全國教育系統關工委理論研討會,編輯出版《全國教育系統關工委理論研究專輯》。加強與主流媒體聯系,進一步做好重點工作宣傳策劃。辦好部關工委微信公眾號,開通部關工委學習強國號,打造關工委融媒體宣傳矩陣。指導《心系下一代》做好出版發行等工作,進一步提高辦刊質量。
16.擴大協作交流。堅持協作交流制度,圍繞年度重點工作,指導地方、直屬高校、職業院校聯系點、社區教育聯系點,在疫情防控常態形勢下,以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開好協作組會議,發揮協作機制的帶動作用。廣泛爭取社會資源,爭取活動共辦、成果共享,形成更大育人合力。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