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周慧玲,于2003年退居二線。今天和大家分享我參加關工委工作18年來的收獲和體會。
一、千場報告助力青少年放飛夢想
我退居二線后的第一件事是加入了鄭州市教育局關工委關愛專家團,同時還擔任28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為立德樹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奔走,在萬人大講臺向青少年“傳五道”“植五根”“養五情”“育五心”,鼓勵、幫助青少年把小夢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由于零距離和青少年交往,掏心窩和青少年交朋友,他們會把心底的秘密向我傾訴。每次報告會后會有孩子要求簽名,給我寫信和打電話。有一次,在長垣實驗中學作完報告后,我用9個小時為200多位孩子每人寫下一句鼓勵的話,為30多個孩子寫了回信,把手寫得抽了筋。多年來,面向青少年我累計作報告1150余場,接聽電話11000多次。能與青少年成為知心朋友讓我格外快樂和幸福。
二、家庭教育講座惠及百余萬家庭
我從2003年開始投入家庭教育,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系列論述為遵循,傳播科學家庭教育理念,幫助家長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圩?。近年來累計開展講座560場。今年,僅在河南省教育廳關工委“家教名師中原行”活動中作報告就有98場,深受家長們的歡迎。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我開始思考要把講臺搬到云端,開辟關工委工作新途徑。說干就干,那些日子里我除了做飯,就是打電話、發微信征求基層意見、選課題、請專家、尋找做公益的愛心人士解決建平臺所需的技術支持、資金支持、人員保障。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鄭州市關工委、鄭州市教育局關工委新的工作平臺“家教良方 百姓學堂”應運而生,為廣大家長搭建起學習平臺,給基層的家長學校推送優質課程。百姓學堂堅持直播的時代性、科學性、生活性、公益性,著力解決社會的熱點、難點問題,贏得了信賴和好評。到2020年底,百姓學堂已進行了8期23場直播,惠及23個省級單位的320萬個家庭和2000多所學校。
三、立足社區,主動作為,傾情奉獻
2009年我正式退休后,謝辭了5所高校和20多家教育機構的高薪聘請,全身心投入到我所居住的鄭州市二七區大學路街道康橋華城社區開展社區文化建設,建雷鋒團隊、社區少先隊、辦康橋學堂、組織“五老”志愿小分隊。2012年,在我和社區“五老”建議下,成立社區關工委。12年來,我在康橋學堂常年義務講課,主編社區小報《康橋故事》,參與策劃組織百余場社區文化節慶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基礎上,總結了《康橋志愿者工作法》,得到了中央文明辦的肯定和贊揚。2016年,康橋華城社區在全國首屆“四個100”評比活動中被認定為“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2020年,康橋學堂被中國成人教育協會認定為“全國特別受百姓喜愛的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康橋社區也是教育部關工委首批社區教育聯系點。
愛施愛返,福往福來。參與關心下一代工作,我收獲的是使命擔當的幸福與快樂!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我要牢記初心使命,為關心下一代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鄭州市教育局關工委關愛專家團團長 周慧玲)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