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國家標準《古籍印刷通用字規范字形表》(GB/Z 40637-2021)。該標準由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研制,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研制工作由北京師范大學、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承擔。
研制組在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王寧先生的帶領下,以漢字學科學理論為指導,以我國第一部大型辭書《辭源》所收文言詞匯為切入點,在對海量古籍數字化資源進行統計測查基礎上,確立嚴謹、科學的規范原則和驗證條例,按照定字數、定主形、定筆數、定字音、定編碼的“五定”目標,歷時6年研制完成《古籍印刷通用字規范字形表》。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傳世古籍印刷字的第一次整理規范。
該標準規定了古籍印刷通用字收字和宋體字形規范原則,給出了14250個古籍印刷通用字的字形、字音以及在國際編碼字符集ISO/IEC 10646中的碼位,適用于傳世古籍的印刷出版,以及現代書刊的繁體版印刷。該標準的發布實施,對于推動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都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