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津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特殊教育規律,以適宜融合為目標,堅持政府主導、特教特辦,精準施策、擴優提質,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
一、加強統籌規劃,推動普特融合發展“建機制”
一是打通數據平臺。落實教育安置,實現教育、衛生健康、民政、殘聯等部門殘疾兒童數據互通共享,確保全覆蓋、零拒絕。二是構建三級管理。由區教育局負責行政管理、特教學校進行專業指導、義務教育普通學校開展隨班就讀的特殊教育縱向三級管理網絡,確保適齡殘疾兒童應隨盡隨、就近就便優先入學,控輟保學。三是落實個別指導。依托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平臺,根據學生殘疾類別,配備專兼職資源教師,開展普特合作的融合教育,提供有效的學習輔導、康復訓練、心理疏導和生活輔導等,保證每個隨班就讀學生每周享有不少于3課時的個別輔導和訓練。四是強化融合教研。健全特殊教育教研制度,組織隨班就讀教師、資源教師與特殊教育教師、普通巡回指導教師共同開展跨區域教研、校際聯合教研、普特聯合教研,不斷提升融合教育能力。五是完善專業支持。依托天津體育學院成立天津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探索特殊教育“大中小一體化”融匯式發展之路。完善各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職能,開展教師特殊教育專業能力培訓,努力為隨班就讀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和服務。
二、探索實施路徑,服務孤獨癥兒童發展“破難點”
一是明確入學標準。出臺《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孤獨癥兒童康復服務的實施意見》、《天津市關于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孤獨癥兒童隨班就讀能力初篩表和孤獨癥兒童隨班就讀能力參考標準及測評方案。二是構建融合流程。依據孤獨癥兒童的能力水平,接受半日融合、逐日增加融合、脫離陪讀融合、獨立入校(入園)融合、社區融合等多種方式的融合教育。三是加強系統研究。開展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試點,創建了44所孤獨癥融合教育試點校和幼兒園,開發心理輔導、社會適應課程,加強跟蹤指導。四是提供策略支持。研發《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學校融合支持手冊》,以課程教學調適、環境支持、情緒與行為管理、社交與溝通改善等主題,提升教師對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的認識高度和實施能力。五是完善協同共育。組織家長沙龍、家長互助幫幫團等活動對家長進行心理疏導,促進家長培訓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聯動社區、康復機構,積極開展孤獨癥兒童家庭可參與、可融入的社區活動。
三、突出育人為本,強化學生適宜發展“促成長”
一是落實三全育人。深化課程思政研究實踐,研發《天津市中小學課程思政學科教學指南》特殊教育類,涉及盲校小學數學、聾校語文、培智學校,探索構建符合特殊學生身心特征和成長規律、體現時代要求、彰顯天津特色的“有學科味道”的思政教育,注重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二是加強課程實施。以特奧運動賦能兒童健康成長,探索特奧運動融入運動與保健課程實踐,以“勇敢嘗試爭取勝利”的精神為出發點,讓特殊學生樹立信心,接觸同齡朋友,創造機會實現人生出彩,研究成果獲得2022年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15屆世界夏季特奧運動會,由天津市9名學生組成的中國游泳隊共奪得11金、11銀、4銅。三是推進醫康教結合。完善“一人一檔”“一人一策”動態跟蹤機制,逐步形成了“政府—學?!t療—社會”協同提供適合殘疾學生的教育康復支持保障體系,構建了多元支持、康教結合、家校共育的融合送教模式。
四、提升師資素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注活力”
一是以培養儲備教師專業隊伍。支持天津體育學院辦好特殊教育本科專業,推動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試院在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科目中設置特殊教育學科。二是以培訓夯實教師專業素養。實施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水平提升系列培訓,因需差異培訓,奠定理論基礎。三是以活動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搭建交流展示平臺,組織雙優課、雙成果、教師基本功暨融合教育案例遴選等活動,提升教學實施能力。四是以項目增強教師研究能力。實施“天津市特殊教育專題教研活動項目”,深化教學研究、課程建設、資源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形成特殊教育核心研究團隊,建立跨域協同、合力攻關的問題解決工作機制。五是以培元關愛教師身心健康。實施特殊教育教師“培元關愛計劃”,構建特教教師職業健康的心理服務模式,建立4個心理關愛服務基地,研制《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心理自助手冊》,為全市特教教師提供心理支持,提升教師心理調節能力。六是以政策保障教師隊伍穩定。出臺《關于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意見》,特殊教育津貼標準按照特殊教育教師基本工資的30%確定,保障特殊教育教師待遇,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從事特殊教育事業。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