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市東城區認真貫徹落實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堅持特教特辦、優先發展,不斷優化資源布局、健全支持體系、加大投入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努力推進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促進殘疾兒童等特殊需要兒童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一、堅持特教特辦,強化政府主導責任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把特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位置,在資金投入、資源布局、師資配備、設施裝備分配等方面予以特別支持。一是建立了由區政府分管副區長牽頭、各部門聯動的特殊教育聯席工作制度,研究制定全區特殊教育工作的重大政策,協調解決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堅持特教特辦、科學有效地指導工作推進。二是建立了融合教育推行委員會制度,強化普通學校融合教育主體責任,推進特教與普教資源共享、工作共進、協同發展,全區義務教育階段融合教育比例近70%,每所義務教育學校都具備接收隨班就讀學生條件,實現了高質量的零拒絕、全覆蓋。三是建立了基礎教育各學段特殊需要兒童入學統籌制度。加強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區級統籌,逐生篩查、按需安置,高標準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保障符合入學條件的殘疾學生就近就便優先入學;積極開展學前三年基本教育康復服務,為殘疾兒童從小享有融合教育提供機會;加快普及殘疾學生高中階段教育,實行融合學校殘疾學生通過中考就便進入普通高中或職業高中,特教學校殘疾學生可自愿直升本校職業高中。
二、堅持內涵發展,強化支持體系建設
采取區級統籌和群策群力方式,逐步建立了融合教育三級專業服務支持體系,輻射帶動各融合教育學校進行個性化輔導、學科補救等,兜底保障每個融合教育學生享有專業支持。一是依托區教科院建立區特殊教育教研中心,聯動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建立8個學區融合教育資源中心,22個融合教育學校資源教室,配備專兼職資源教師,完善殘疾學生入學審核、評估、安置和備案以及區域內融合教育巡回指導職能。二是以全區教育綜合改革為契機對區域兩所特殊教育學校進行深度聯盟,充分發揮特殊教育學校專業支持作用,服務縱向延伸至學前康復、職業教育等領域,橫向拓展至隨班就讀、社區指導等方面。三是積極整合區殘聯、衛生健康委的康復機構以及志愿者等資源,創新開展一對一駐點式個案干預研究;密切與北醫六院、北大醫療兒童腦健康發展中心等醫療部門合作,為有需要的學生和家長開辟篩查診斷的綠色通道。
三、堅持能力提升,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統籌建立了以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為骨干,以資源教師、隨班就讀教師為主體,以巡回指導教師、送教上門教師為補充的五類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堅持分層培養、形成梯隊,充分發揮五類教師在特殊教育內涵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基礎培訓成體系。實行隨班就讀教師上崗年度培訓制度,累計有2000人次參加專項培訓、獲頒上崗證書,保證人人持證上崗。同時,區教委還面向新任教師開展融合教育通識性培訓,確保所有新任教師都具備一定的特殊教育專業素養;面向對口幫扶地區部分特教教師開展體驗式培訓,全脫產進入東城特教學校接受跟崗學習。二是骨干培養有亮點。在融合學校和特教學校遴選骨干教師,開設自閉癥兒童評估、言語治療及應用行為分析等專項培訓,助力骨干教師專業能力全面增強。三是常態教研促提升。組建區級融合教育教研組,聚焦融合教育課堂教學研究、課堂支持策略和融合班級建設等專題,通過集體教研系統提升教師學、思、做、研的能力。
四、堅持優先保障,強化財政投入支持
采取切實舉措持續加大特殊教育經費投入,推動實現穩增長、?;?、促公平、促提升。一是全區特教資金投入連續五年保持增長趨勢,五年累計投入1.92億元,年均增長率近14個百分點。二是全面落實特殊教育學校和隨班就讀殘疾學生公用經費保障政策,從2016年起,按照北京市生均公用標準將特殊教育公用經費標準由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到12000元,確保特殊教育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三是完善惠及學前至高中階段全學段的特殊兒童(學生)資助體系,各項資金由財政全額保障。學前學段殘疾兒童免交保育教育費;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按照標準給予助學補助及生活補助;普通高中階段免學費、教科書費和住宿費,并對符合政策的學生給予國家助學金。四是將區級績效獎勵向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普通學校資源教師、承擔隨班就讀工作的教師傾斜,其中特教學校教師在績效工資總量中按從事特教工作年限以每月1500元至2500元加以落實獎勵。同時,還在學校編制、評優選先、骨干教師評定等方面對特教教師給予優先保障和政策傾斜。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