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1999年視察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時提出,老師們要充滿愛心、耐心和信心,要重視特殊學生的技能培訓,讓他們畢業后有一技之長,能服務于社會。20多年來,三明市教育系統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三心育人”殷殷囑托,強化統籌領導,完善保障措施,深化教育改革,推動特殊教育不斷取得新發展,實現了市、縣兩級特殊教育學校(班)分級分類精準辦學,形成了從學前到中等職業教育完善的教育體系,讓每一位殘疾兒童都能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一、以技促長,筑牢殘疾兒童終身發展“基礎樁”
一是完善專業設置。指導學校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殘疾人特點,注重培養和激發個性化、多樣性發展需求,合理設置、調整適合殘疾人就業的專業,增加必要的職業教育內容。全市特殊教育學校與職業學校聯合開設有紡織裝飾藝術設計、工藝美術等職教專業,為殘疾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二是推動校校合作。推動特殊教育學校與職業學校在專業設置、學歷提升、師資培育等方面開展校校合作,共推特殊教育取得新發展。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三明職業中專學校、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聯辦中職班、大專班,尤其是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與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聯辦的盲人按摩中專班,填補省內盲人中專學歷教育方面的空白。三是加強校企合作。注重潛能開發和缺陷補償,校企共建以特殊教育學校、行業企業為主體的實訓基地,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三明市多所特殊教育學校與福建榮冠帽業、梅園國際大酒店、沙縣夢琳陶藝園等多家企業共建實訓基地,連續9年舉辦市級特殊教育同城化學生生活與職業技能競賽。
二、要素保障,完善特殊教育內涵發展“硬支撐”
一是加大經費投入。三明市各級財政持續加大對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的支持力度,在地處山區、經濟欠發達的情況下,轄區7所特殊教育學校于2015年率先在全省完成標準化學校建設目標任務。實施“四免兩補”,嚴格落實省里每生每年9500元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和3000元的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實現拎包入學。二是強化教師培訓。開展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資源指導、送教上門等承擔特殊教育任務的教師專項培訓,廣泛開展特殊教育教師崗位大練兵。建立特教學校(班)及隨班就讀學校結對幫扶工作機制,開展送教送培,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三是提高教師待遇。將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視同鄉村教師進行量化考評,在現行標準上,提高特殊教育學校崗位結構比例,特殊教育學校崗位結構比例參照普通初中確定。按不低于普通學校20%的比例核增特殊教育學??冃ЧべY總量。四是加強專業支持。成立市級特殊教育名師工作室、特殊教育專家指導組和特殊教育專業委員會,深化教育教學研究,加強對特殊教育工作的統籌規劃和專業指導。五是打造特教共同體。打造特殊教育同城化學校聯盟,形成以市特校、縣特校(班)、資源教室(融合普校)為主的網絡化體系,構建互相支持、互相促進的特教共同體,為更多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專業、優質服務。
三、改革創新,把握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主動權”
一是加強精細管理。率先在全省印發《三明市特殊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實施意見》,從教學組織管理、教學計劃和總結、課堂教學、考試與評價、教研管理、督查指導等教學基本環節,對特殊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提出了明確、規范要求。二是實施精準康復。三明市試點建設孤獨癥兒童少年特殊教育班,聯合永安市開展“醫教結合”實驗,與多家醫院建立“醫教結合”實踐基地,自加壓力,先行先試,積極推進特殊教育改革,促進醫療和教育康復有機結合。三是促進融合教育。永安市、尤溪縣共同實施開展融合教育試點工作,與中小學、幼兒園共同發起建立融合教育基地,選派優秀特教教師擔任隨班就讀支持教師,制訂個別化教育方案,定期開展研討交流及相關課題研究,編印《融合教育讀本》,取得良好效果。四是規范送教上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送教上門”工作的通知》,制定送教上門實施方案,從機制、師資、經費和補貼等方面規范送教上門工作。全市共有343殘疾學生居家接受教育。
四、共建共享,推動特殊教育百花齊放“春滿園”
一是建設網上平臺。建立市、縣兩級特殊教育資源與指導中心13個,實現市域全覆蓋;中心指導建設隨班就讀基地校43個,建設全市特殊教育教研直播平臺及資源庫,建設涵蓋送教、個案評估、信息報送、數據檔案等內容的全市特殊教育信息管理網絡平臺,為全市特殊教育提供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二是提供專業服務。建設市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定期為市、區殘聯系統的福樂家園學員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社區康復指導等服務;成立手語和盲文服務中心,配合三明電視臺開設每周一期的手語新聞節目,為公檢法等部門提供手語翻譯,為服務行業提供手語培訓服務,為盲人提供盲文打印、翻譯以及維權溝通等服務。三是營造良好氛圍。廣泛宣傳特殊教育政策和辦學成效,營造全社會共同支持特殊教育的良好氛圍。2020年《人民日報》頭版配發“三明實踐”特寫文章:《走進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恢?1年的舞蹈》;新華社刊發的“三明實踐”故事“一段歌聲:殘障孩子也能擁有美好的未來”,充分肯定了三明市特殊教育辦學成效,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