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石家莊市以創建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為契機,采取切實措施大力推進特殊教育改革發展,形成了“政府政策主導、財政保障扶持、師資隊伍支撐、專業支持引領”多元保障機制,特殊教育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師資隊伍建設日益優化,殘疾兒童平等接受教育權利得到有力保障。
一、完善工作網絡,建立政策制度保障
為加強全市特殊教育事業管理與指導,石家莊市率先在市教育局設立了特殊教育與幼兒教育處,各縣級教育局也配備相應特教專干,相關教科研室還配備1-2名專兼職教研員,形成市、縣(市、區)、校(普校與特校)三級管理網絡。同時,石家莊市注重加強政策頂層設計,制訂出臺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2017-2020年)》《關于進一步加強特殊教育常規管理工作指導意見》《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實施方案》《關于建立石家莊市特殊教育工作專家庫的通知》《石家莊市送教上門工作手冊》等多個文件,為全市特殊教育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二、加大經費投入,建立財政支持保障
一是提高生均經費。從2016年起,全市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學生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標準從每生每年6千元調至1萬元。部分縣(市、區)特殊教育學校生均經費達到1.3萬元,實現特殊教育幼兒園與職業學校殘疾學生全覆蓋。二是堅持免補政策。對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免除所有費用,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學生發放生活補助費,補助標準為小學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對特教學校附屬幼兒園(班)的殘疾幼兒實施免費學前教育,對普惠園的殘疾幼兒提供每生每月250元—300元的保教費補助和每生每年2000元的資助經費。對高中階段殘疾學生實行免費教育。三是加大專項資金投入。自2016年起,市財政將市級特殊教育專項補助經費從每年50萬元提高到150萬元,推動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和資源教室的建設,每年投入500萬元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用于支持特殊教育工作,開展職業教育、職業培訓、職業康復等工作,還累計投資2億元,異地新建石家莊市特殊教育學校。
三、強化隊伍建設,提供優質師資保障
一是加強師資培養培訓。石家莊市有效整合優勢資源,在石家莊學院、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開設特殊教育學、教育康復學等本科專業,面向全省培養特教師資,同時,還協調相關高校和特教學校共建特教師資實習實訓基地,實行高校教授駐校掛職指導制度,加強對一線教師的理論和實踐培訓。市教育局每年舉辦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優秀校長、教師和資源教師專題培訓,累計培訓千余人次,全面提升了普通學校教師融合教育水平。二是注重提高特教教師工資待遇。市政府規定,在按照特殊教育教師崗位和薪級工資之和的15%計發特教津貼的同時,按其本人崗位和薪級工資之和的25%核定發放特教補助。為承擔送教上門的教師提供每人每次定額交通補助費50元。三是對特教教師職稱評聘進行傾斜。以市委名義出臺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規定,在特教學校教師崗位上任教累計滿25年且仍在特教學校任教,符合基本任職資格條件的教師,可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直接參評中高級職稱。
四、健全指導網絡,加強專業支持保障
石家莊市在石家莊學院成立了市級特教資源中心,建立了跨部門的特殊教育專家庫,形成了以市特教資源中心為龍頭、市特教學校為骨干、縣級特教資源中心為輔助的三級特殊教育指導網絡,為全市特殊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專業支持。全市23個縣(市、區)普遍成立縣級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并積極發揮作用,建立了殘疾兒童入學篩查監測評估機制,摸清了殘疾兒童的底數,完善了殘疾兒童的信息檔案,實現了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全覆蓋、零拒絕”,全市義務教育安置率達100%。
五、加快兩頭延伸,提供更多教育機會
在保障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同時,石家莊市積極推進特殊教育向學前和高中階段延伸。一是按照“幼特融合、資源共享、全程接納”的原則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在12所特殊教育學校開設了附屬特教幼兒園(班),在普通幼兒園創設了42個“幼特融合班”專門招收殘疾幼兒,建立了19個融合協作園,在園殘疾幼兒定期接受融合教育及康復訓練。二是加快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2020年成立了石家莊市特殊教育職業中專學校,設置了計算機及應用、美術繪畫、美容美發、服裝設計與工藝等專業,增設了烹飪、美甲、插畫、園藝等選修課程,開展訂單式培養,與用工企業聯合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為殘疾學生掌握一技之長、提升職業技能提供更多機會。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