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以來,山東省平度市大力發展隨班就讀工作,強化六大保障,實施五項探索,推進融合教育由“保障型”向“發展型”轉變,隨班就讀質量不斷提升。
一、六大保障助推融合教育全面實施
一是經費保障。平度市政府在財政異常困難的情況下,從2016年起落實了從幼兒園到高中所有隨班就讀特教學生的生均公用經費(每生每年8800元),2019年提高至每生每年11000元。二是場所保障。在青島市教育局的扶持下,共建設了45個資源教室,覆蓋所有鎮街以及超過5名隨班就讀學生的學校,為隨班就讀學生個別化輔導提供了固定場所。三是教研和培訓保障。2017年以來,堅持開展兩年一次的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教學能手和優質課評選,極大激發了融合教育教師的積極性。聘請濟南大學特教系教授,培訓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骨干教師1000多人次,教師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四是高考便利政策保障。高質量的隨班就讀工作培養了高質量的隨班就讀學生。2017年和2019年高考,平度九中分別向省招生考試院為隨班就讀學生腦癱一級的小港和輪椅女孩阿曉申請到了高考延時30%的便利政策,這兩名隨班就讀學生已分別被山東中醫藥大學和青島大學錄取。五是無障礙社會環境保障。助學伙伴在幫助殘疾同學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小港的小學同學晨明因六年如一日照顧他而被評為“青島市十佳美德少年”。還有一名助學伙伴天宇因多年照顧智力殘疾同學而被評為“山東好少年”,該智力殘疾學生的班主任被評為“青島市最美教師”。六是考核保障。將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工作列入市教育和體育局對所有學校年終考核底線指標管理,未落實工作要求的學校依規扣減考核評分。
二、五項探索使融合教育向“發展型”轉變
一是探索使用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教材。在實踐中注重加強研究,做好普通教材和特教教材的篩選和改編,開發適合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個別化輔導的教材,并為每所融合教育學校配齊配足。為所有融合教育學校征訂了《中國特殊教育》雜志,配備了《特殊兒童安全技能發展指南》《融合教育教材教法》等教師用書。二是探索推行心理沙盤游戲和心理繪畫在隨班就讀中的應用。2016年11月,在舊店小學舉行“平度市心理沙盤游戲在隨班就讀中的應用”現場觀摩會,全面推廣心理沙盤和心理繪畫療愈作用,收到良好效果。三是探索滲透運動與康復。要求每一所學校個別化輔導教師隊伍中配有體育教師,加強對隨班就讀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在全市融合教育骨干教師培訓會上,增加“運動與康復”和“精細化動作”公開課,開展康復訓練專業培訓。四是探索融合就業。平度市職教中心招收隨班就讀學生25人,通過開設種植養殖、西點面點、肉制品加工等專業,使隨班就讀學生掌握一技之長、自食其力。市教體局聯合人社局積極協調聯系愛心企業,為殘疾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幫助這些殘疾孩子獲得合理的勞動報酬、有尊嚴地活著,極大減輕了殘疾學生家庭的負擔。五是探索建立融合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初步建立平度市融合教育評價標準,指導全市隨班就讀學校有效實施融合教育。在此基礎上,受青島市委托牽頭起草制定了青島市隨班就讀教育質量監測標準,進一步提高融合教育質量。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