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1月,嘉興市作為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開展的醫教結合、隨班就讀、送教上門三個改革實驗項目,已取得積極進展和階段性成效。截止到2019年10月,全市學前、義務和高中段持證殘障兒童少年共1736人,在各類學校就讀1662人,總入學率95.74 %(其中義務段為99.91%、學前段為96.91%、高中段為85.27%),特殊教育基本實現由義務教育向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兩頭延伸。
一、加強頂層設計,夯實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建設基礎
1.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嘉興市人民政府先后出臺了《嘉興市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實施方案》《嘉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切實加強衛教融合深入推進健康育人工作的意見(試行)》等文件;建立了由教育、財政、殘聯、衛生健康、民政等部門參與的特殊教育聯席會議制度;教育、殘聯、衛生健康、民政部門聯合組織成立了嘉興市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明確市教育局作為實施國改區實驗項目的主要單位,積極協調財政、殘聯、衛生健康、民政等部門,形成齊抓共管、統籌聯動的工作格局。
2.構建完善層級服務體系。一是成立了市、縣(市、區)兩級特殊教育指導中心和市級特殊教育指導學前分中心,領銜推進、協調指導全市特殊教育工作。二是建立了市、縣(市、區)兩級專兼職特殊教育教研員隊伍,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推動特殊教育教學改革發揮重要作用。
二、分類有序推進,打造新時期特殊教育改革發展新樣態
1.“三個+”深化醫教結合。嘉興市特殊教育學校試點以“學校+醫院”“教育+康復”“教師+醫生”的形式,積極引進醫療康復資源,先后與嘉興、上海等地4所醫療機構及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系簽訂合作協議,與嘉興市第二醫院康復科和復旦附屬兒科醫院康復科組建康復團隊,共同實施“醫學鑒定與教育評估—個別化教育方案制定—過程評估—個別化教育方案動態調整—教育康復評估”鏈條式醫教結合工作流程。
2.“三個學段”推進隨班就讀?!都闻d市教育局關于加強殘疾人高中段教育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各縣(市、區)中等職業學校以衛星班或特教班的方式滿足區域內智力殘疾學生接受高中段教育需求,無智力障礙的殘疾學生原則上在普通高中或中等職業學校接受高中段教育。全市開展隨班就讀的高中段學校有36所,隨班就讀學生135名。另外開辦了接收普通幼兒與殘障幼兒的融合幼兒園“陽光樂園”,目前已累計招收自閉癥等特殊幼兒406名。全市現有78所普通幼兒園接收殘疾幼兒。大力推進資源教室、資源教師隊伍和特殊教育資源建設,資源教室基本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目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共有463名學生在210所普通學校隨班就讀。
3.“三個協同”開展送教上門。桐鄉市試點以部門協同、普特協同、家校協同方式,做好送教上門實驗工作。教育部門落實每生每年1500元送教資金、3.5萬元交通費和5萬元送教補貼等專項經費,確保免費送教服務可持續開展;殘聯建立地毯式篩查工作機制,統計持證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名單,確保應教送教,目前全市累計送教上門學生260名;衛生部門做好殘疾兒童評估鑒定,并組織醫生對重度殘疾兒童“送醫上門”;民政部門對困難家庭殘疾幼兒按人均8000元標準補助教育康復訓練費。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共派教師合作開展送教上門服務,并編印了《送教上門工作手冊》《培智學校送教輔助教材》,規范送教上門工作。特殊教育學校設立家長學校,向包括送教上門學生家長在內的所有特殊學生家長普及家庭康復知識和技能,指導家長改進家庭生活設施,為特殊兒童生活和學習創造便利條件。
三、深化教學改革,引領區域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大課程開發力度,市特殊教育學校依據教育部《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確立醫教結合課程的性質、特點,積極構建符合各類殘障學生特點的課程,累計開發校本課程、選修課程和康復課程50多門。
二是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全市特殊教育學?!盎谡n標、基于學情、基于主題”三個維度開展“學為中心”的活動型課堂教學研究,積極探索情境教學、實物教具、科技輔具等支持手段,讓學生在感知、參與、體驗中獲得個性化發展。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