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關于全國學籍系統建設工作的要求,我省于2013年5月起全面推行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以下簡稱學籍系統)建設工作,一年多來,嚴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結合我省實際,統一規劃,統一思想,創新舉措,按步驟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分兩個方面報告情況。
一、積極廣泛開展各級學籍管理人員培訓
我省培訓主要采取以下方式進行。一是設立省級培訓點,由省中小學學籍管理辦公室統一組織師資開展業務培訓工作,各地根據需要,自己組織學籍管理人員參加培訓。二是各地根據需要,請省中小學學籍管理辦公室組織學籍系統培訓專家赴各地開展業務培訓工作。三是各地根據需要,自行組織學籍管理人員業務培訓。
在組織培訓時,我們堅持理論和操作相結合,力爭學以致用。既邀請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學籍管理人員做省學籍系統培訓專家,解讀教育部、省有關學籍管理的政策法規。又邀請熟悉學籍系統業務操作的學籍管理人員做省學籍系統培訓專家,講解各項學籍系統業務如何操作。還組織這些專家在學籍系統日常工作交流中發揮作用。當前,我省已先后培訓了18418名學校級學籍管理員,其中93.6%學籍管理員培訓達到2次,地級以上市和部分縣區學籍管理員培訓達到3次。
培訓工作統一了思想,提高了學籍管理員對學籍系統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逐步體會到,學籍系統的建設是全國“一盤棋”的工作,保持學籍系統數據的鮮活性、準確性從根本上能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促進教育的公平,是實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工作;逐步提升了各級學籍管理員使命感和榮譽感。培訓工作提高了學籍管理員的技能,全面提升了應用水平,政策把握更加準確,各項操作更加熟練。培訓工作在思想上和行動上營造了各級學籍管理員“一家子”的氛圍,推動大家相互幫助、相互支持、密切聯系、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地共同把學籍系統建設工作做好。培訓工作對促進我省學籍系統建設工作順利開展起到了舉足輕重作用,為各項工作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先后按時完成了全省1435萬學籍數據錄入工作;約23萬人次轉學操作,其中跨省轉學和省內轉學各占一半;334萬應屆畢業生畢業操作。
二、加快建立健全學籍系統建設應用的長效機制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確保責任落實。成立了以廳長為組長,以發展規劃處牽頭,基礎教育處、高中與中職教育處、教育技術中心等多個相關部門參與的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推進學籍系統建設;并設立了辦公室,具體落實建設的各項工作。各市、縣(市、區)教育局和學校均成立了類似組織機構,統籌協調系統建設部署、數據采集、應用培訓、用戶管理、運行維護等工作。
二是建立考核機制,將學籍系統建設作為創優爭先內容。我廳把各地學籍系統建設成果與我廳中心工作掛鉤,直接影響黨政領導的政績。我省教育“創強爭先建高地”工作成績列入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主要領導干部實績考核內容,我省對各地強縣、強鎮、先進縣的各項督導驗收評估中明確規定,學籍學生數據庫的錄入率達到100%,在評估中需要使用學生數據一律以學籍數據庫的數據為準,如果不按時錄入和更新學籍學生數據庫的地方暫緩教育創強爭先督導驗收和對學校的各項評估,待學籍系統信息更新后,再進行督導評估等工作。且我省教育廳組織的各項評估考核、經費安排等需要使用的數據,一律以學籍系統的數據為準,不及時更新學籍系統信息導致后果、責任由各地教育部門及學校自行承擔。
三是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工作成效。建立一系列檢查、通報等督促進度落實的工作機制,確保按時保質完成系統建設任務。在各階段工作任務推進過程中進行專項督查,并定期通報各地學籍系統建設工作進度。通過表揚絕大多數地區來促進落后地區工作進度,對于工作不力的地區,約談其教育行政部門主管領導及有關工作人員。
四是層層確定聯系人員,建立高效聯系網絡。每個學籍管理員均要提供四種有效聯系方式(辦公電話、電子郵箱、QQ、手機),直屬上下級學籍管理員之間要知曉四種聯系方式,同級之間學籍管理員要知曉三種聯系方式(辦公電話、電子郵箱、QQ),各級學籍管理業務面向社會公眾公布兩種聯系方式(辦公電話、電子郵箱),以便工作過程中能及時溝通、及時反饋。
五是積極推進學籍系統個性化應用。我省各地中小學學籍管理情況差異較大,使用管理系統也不一樣,為了讓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學校都從全國學籍系統建設工作中獲益,與日常的學籍管理工作結合起來,以方便對學生的管理,真正使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教學和管理的核心業務,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同步性。我們商請教育部同意在我省開展學籍系統擴展應用建設試點工作,在使用全國學籍系統功能的同時,擴展和銜接我省學生信息化管理的各種特色應用系統。(廣東省教育廳)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