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職成建議〔2023〕125號
您提出的“關于強化基礎教育、優化五五分流后技校、職校教育的建議”收悉,經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現答復如下:
一、推動中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教育部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中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關于中等職業教育。服務人才培養,為更多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中等職業學校發展規模結構不斷優化,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全國已建成近千所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2000所中等職業學校達到省級骨干學校建設標準,國家級、省級示范(骨干)學校等優質資源覆蓋1/2以上的在校生。近十年來,累計為國家輸送近7000萬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二是服務產業需求,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共設置19個專業大類358個專業,覆蓋了國民經濟各行各業,專業設置契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特別是在加工制造、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運輸、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快速發展的行業中,新增從業人員大部分來自職業學校。職業學校畢業生已經成為產業大軍的主要來源。
三是服務穩定就業,為促民生保穩定發揮積極作用。自2006年以來,中職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對口就業率在70%以上。中職畢業生就業呈現去向多元、渠道多樣、實體經濟供不應求、區域差距明顯縮小等特點?,F代制造業、新興產業,新增從業人員普遍受過職業技能培養訓練,具有一定技術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成為支撐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區域產業邁向中高端的產業生力軍。
四是服務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促進教育公平。中職學生70%以上來自農村和城市困難家庭,中職免學費、助學金分別覆蓋超過90%和40%的學生,約70%學生在縣市就近就業,中等職業教育為廣大青年提供給了職場成功、人生出彩的機會。
下一步,教育部將積極推動各地根據區域社會發展程度、本地產業發展需要、現代職教體系建設情況等因素,合理規劃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規模,繼續辦好中等職業教育。一是提升辦學條件。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實施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加快補齊辦學條件短板,啟動中職“雙優計劃”,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優質中等職業學校和優質專業。二是暢通升學渠道。高質量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完善職教高考制度,擴大職業本科、應用型本科在職教高考中的招生計劃,滿足中職學生接受高層次教育的需求。三是優化辦學定位。中等職業教育將按照升學與就業并重的辦學定位,為學生提供升學、就業、職普融通等多種發展路徑。四是加強宣傳引導。加大對職業教育服務學生多樣化成才案例的宣傳,推動家長和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點;加大宣傳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打破傳統認識中的“低端”印象,改變公眾對職業教育的固化印象。
二、加強中小學生日常行程習慣培養
教育部高度重視中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將強化道德實踐、情感培育和行為習慣養成等納入中小學德育內容,指導各地常態化開展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一是加強政策指導。指導各地各校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號)等文件要求,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了系統全面的部署,要求各地各校加強品德修養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政治素質、道德品質、法治意識和行為習慣,加強對學生生活技能、勞動習慣、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教育引導中小學生積極踐行《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教基一〔2015〕5號)中“明禮守法講美德”“自強自律健身心”等要求,積極培養中小學生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具備適當動手能力和基本生存技能。
二是開展德育活動。持續組織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 接班人”“開學第一課”“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文明風采”等活動,將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其中,堅持活動育人、實踐育人、以文化人,加強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 發展。
下一步,教育部將持續深化中小學德育工作,加強學校日常管理。一是以《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為重要抓手,積極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各校遵循教育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中小學德育工作規律,促進中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二是進一步壓實學校主體責任,指導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規范學校辦學行為,提升學校治理水平,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感謝您對教育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教 育 部
2023年8月25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