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職成建議〔2023〕122號
您提出的“關于解決在實施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建議”收悉,現就涉及教育部業務部分答復如下:
一、已開展的主要工作
教育部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的功能作用,為現代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ㄒ唬┖粚嵚殬I教育發展學科與師資基礎
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學科建設,在一級學科教育學下設立“職業技術教育學”二級學科,以職業技術教育理論和應用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各類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征與培養規律,并積極探討職業技術教育與社會經濟的關聯、結合、互動、協調發展等問題。關注職業教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中央投入53億元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實施“職教國培”示范項目,建立起了“國家示范引領、省級統籌實施、市縣聯動保障、校本特色研修”的四級培訓體系,共建有國家級教師培養培訓基地100個和企業實踐基地102個,“雙師型”教師占比已經超過一半,有效服務支撐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ǘ┚o密對接行業企業需求動態調整專業與教學
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聯系最為緊密的一種教育類型,始終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2021年3月,教育部印發《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教職成〔2021〕2號),在科學分析產業、職業、崗位、專業關系基礎上,一體化設計中—高—本專業目錄,對接新經濟、新技術、新職業,建設新專業,更新升級一批現有專業、增設和適度超前規劃一批新專業、淘汰一批落后專業、科學設置職教本科專業,共設置職業教育專業1349個。其中,中職專業358個,調整幅度61.6%;高職??茖I744個,調整幅度56.4%;職教本科專業247個,調整幅度260%。教學內容深度融入行業企業實際需求,2022年國家級在線精品課程遴選條件中明確,“體現職教特色,專業課及時融入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鼓勵與行業企業等合作開展課程建設與實施”;《“十四五”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建設實施方案》要求,“鼓勵專業課程教材以真實生產項目、典型工作任務等為載體,體現產業發展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標準,反映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向”;首批對接產業發展修訂的758個專業教學標準已進入最終復核和統稿階段,新一輪修(制)訂工作即將完成,進一步確保教學內容緊貼行業企業實際,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ㄈ﹦撔录夹g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部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推行模塊化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等教學模式。推進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將先進技術標準有機融入人才培養。2014年8月,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從2015年8月起,分三批布局了558個現代學徒制試點,覆蓋1000多個專業點、2480家合作企業,培養了10萬余名現代學徒,已形成中國特色學徒制基本內涵、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基本模式。2022年10月,聯合印發《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關于實施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的通知》(教職成廳〔2022〕2號),擬圍繞先進制造業相關領域人才緊缺技術崗位需求,針對生產制造、測試裝調、實驗試制、現場管控、設備運維等一線崗位,校企聯合培養一批具備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藝、會管理、善協作、能創新的現場工程師。
?。ㄋ模┘訌娒嫦蚱髽I技術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
教育部積極推動落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關于“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并重”的要求,鼓勵、指導職業院校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結合自身優勢,面向包括企業職工在內的社會各類人員開展相關職業技能培訓,積極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所需人才的培養。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職業院校開展各類技術技能培訓1300余萬人次,其中面向企業職工開展培訓430余萬人次。
?。ㄎ澹┏掷m提升高技能人才隊伍的宣傳力度
圍繞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教育部積極落實2022年修訂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大力開展技術技能成才宣傳活動,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形象和認可度。2023年5月的職業教育活動周期間,集中宣傳時代楷模、最美人物、大國工匠、能工巧匠,以及世界技能大賽、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優秀獲獎選手和輔導教師的先進事跡,講好良師傾心育人、學生成長成才等人物故事,宣傳展示新時代技術技能人才的奮進風采,大力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推動中央媒體挖掘宣傳一批基層和一線高技能人才成長成才的典型事跡。
二、下一步工作考慮
下一步,教育部將深入貫徹落實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完善政策供給、創新機制體制,深入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有力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
一是強化職業教育學科建設。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學二級學科建設,深入研究職業教育類型特征及人才培養特點和規律。依托職業教育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及相關高校職教研究機構,進一步強化職業教育理論研究。
二是加強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持續實施“職教國培”示范項目,嚴格落實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打造高水平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基地。完善兼職教師聘用、職稱認定等方面標準,完善職業院校專業教師企業實踐機制,鼓勵職業院校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社會能工巧匠等兼職任教,促進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在企業與職業院校之間相互流動,實現職教師資在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上的同步躍升。
三是優化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優化職業教育專業布局,健全專業動態調整的機制以及招生就業與專業設置聯動機制,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相關專業,持續培養一批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四是開展首批重點領域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改革試點工作。根據2023年5月印發的《關于委托開展首批重點領域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改革試點工作的函》,首批將在制造業6個重點領域,組織高水平職業院校,組建頂尖專家團隊,建設一批一流核心課程、優質教材和典型生產實踐項目。
五是深入推進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發揮中國特色學徒制專委會作用,組織研制校企聯合培養質量標準,指導開展現場工程師項目申報,面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生產服務一線培養更多現場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
六是深化面向企業的職業培訓。指導各地職業院校堅持育訓并舉,重點面向企業員工,依托企業內部技能大師、大國工匠等高技能人才擴大職業技能培訓,緊貼企業崗位實際,緊跟產業發展前沿,及時更新知識技能,夯實企業發展的人才支撐。
感謝您對教育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教 育 部
2023年8月25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