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體藝建議〔2023〕484號
感謝您對教育工作的關心。您提出的“關于建立常態化體育競賽機制落地體教融合實現以賽育人的建議”收悉,經商體育總局,現答復如下:
教育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體育總局,深化體教融合,健全競賽體系,推進資源共享,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一、深入宣傳青少年體育競賽價值理念
參與體育運動能有效幫助青少年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尤其是參加體育競賽對培養青少年規則意識、拼搏進取、團隊協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教育部、體育總局高度重視青少年運動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注重道德教育、紀律和法治教育,大力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奧林匹克精神,傳遞體育正能量。2023年成都大運會成功舉辦,為各國各地區青年競技比拼、超越自我提供絕佳舞臺,共赴青春的盛會、團結的盛會、友誼的盛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青春活力、貢獻體育力量,體育競賽的獨特價值和作用更加深入人心。教育部、體育總局正積極籌備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充分發揮體育競賽育人功能,加強賽風賽紀和反興奮劑教育,引導青少年運動員牢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勝負觀,自覺遵守體育道德和賽事規則,展現青少年陽光向上的良好形象。
二、積極營造校園體育文化育人環境
2021年3月,教育部印發《關于推進學校體育美育教學改革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21〕6號),要求認真挖掘、梳理體育教材中蘊藏的綜合育人功能,充分發揮體育全面育人的價值,善用“大思政課”,在體育競賽中潛移默化的教育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2021年7月,教育部印發《〈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注重普及與提高,促進中小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核心素養的形成。涵養陽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增強文化自信,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三、逐步健全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
教育部、體育總局按照“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的原則,積極推進青少年體育賽事融合與體系設計。一是以校園足球為先導,完善賽事體系。自2015年6月聯合六部門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教體藝〔2015〕6號)以來,出臺配套政策,著力構建“校內競賽—校際聯賽—選拔性競賽—出國交流比賽”為一體的校園足球競賽選拔體系,廣泛開展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級聯賽并不斷完善聯賽制度,形成“班班參與、校校組織、地方推動、層層選拔、全國聯賽”的競賽格局。二是體育總局、教育部、中國足協研究制定《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賽事組織工作方案(2022-2024年)》并于2022年成功舉辦第一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目前正舉辦第二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賽事面向全體青少年開放,打破參賽壁壘,兼顧普及與提高,體校代表隊、學校代表隊、俱樂部青訓梯隊、社會青訓機構等球隊均可自由參賽,不設任何參賽限制。三是整合全國學生運動會和全國青年運動會,不斷構建和完善籃球、排球、冰雪等項目的賽事體系。鼓勵學校與體校、社會體育俱樂部合作,共同開展體育教學、訓練、競賽,促進競賽體系深度融合。加強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發揮高水平運動隊的龍頭帶動作用,將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納入國民教育系列,形成良性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四是教育部、體育總局逐步完善青少年競賽體系,加強有關運動項目中心(協會)與中國大、中學生體育協會的戰略合作,拓寬和暢通青少年參與體育賽事的通道和機會,推動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四、構建學校體育師資、教練員成長平臺
教育部、體育總局加強政策研究、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支持學校體育教師、教練員專業化發展。一是針對制約體育教師配置的難題,教育部指導各地認真對照體育教師缺額,有計劃每年劃出一定比例專門用于招聘體育教師,加快配齊配強學校體育教師。通過免費師范生、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計劃、“特崗教師計劃”等渠道每年新增體育教師。通過努力,學校體育教師隊伍數量逐步充實,2012—2022年,我國基礎教育階段體育教師隊伍總數由51萬人增加到77萬人,增加26萬人,增幅為51%。二是積極推動落實《體育總局 中央編辦 教育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在學校設置教練員崗位的實施意見》(體人規字〔2023〕3號),進一步促進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對學校體育師資力量形成有效補充。部分地區開拓思路、創新做法,通過創設平臺匯聚退役運動員,為學校提供體育師資資源。三是體育總局、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提升學校體育課后服務水平 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通知》(體辦字〔2022〕88號),明確“各地體育部門要會同教育部門遴選推薦一批思想品質優秀、熱愛教育事業的優秀運動員、教練員、退休體育教師和大學生志愿者等,按照雙向選擇原則,由義務教育學校根據需要自主選聘為兼職教練員”,提供體育課輔助教學、課后體育活動指導、體育興趣班教學、學校運動隊訓練等服務,補齊學校體育教師短板。積極組織引導有資質、高水平的社會體育組織進入學校,運用社會資源補充學校體育師資,滿足學生多元運動需求。四是開展支教等活動。針對部分地區存在的體育師資薄弱、體育教師引進難等問題,教育部、體育總局組織開展支教活動,彌補偏遠地區基層體育教師不足,幫助高校師生了解基層體育教育現狀,校準服務基層、服務鄉村振興的職業規劃準星。
您提出的有關建議,教育部將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認真研究。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體育總局,持續深化體教融合,實現以賽育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推動教育強國、體育強國建設作出新貢獻。
再次感謝您對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23年9月29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