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博發〔2015〕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局(文化廳)、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物局、教育局: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工作、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廣大中小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資源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探索構建具有均等性、廣覆蓋的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的機制,特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實施原則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文物工作方針和教育方針,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建立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的長效機制為重點,整體規劃、分層設計、有機銜接、系統推進,培養青少年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促進他們全面發展,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實施原則。堅持“均等便利”的原則,教育項目實施要做到廣覆蓋,保障廣大青少年特別是農村青少年的文化鑒賞權益;把博物館資源與中小學課堂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有機結合,增強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針對性;堅持“機制創新”原則,以構建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的長效機制為目標,使利用博物館學習成為中小學校日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主要任務
(三)開發教育項目。按照“重參與、重過程、重體驗”的教育理念,進一步突出博物館教育特色,緊密結合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設計研發豐富多彩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課程。博物館教育課程可涵蓋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小學中高年級、初中、高中不同年齡段,要明確每個課程的目標、體驗內容、學習方式及評價辦法。
(四)建設教育資源庫和項目庫??山Y合國家頒發的學科課程標準,進一步深化博物館教育資源分析,系統整理各地、各級各類博物館的館藏、展覽展示、教育項目、數字化資源、研究成果,研究提煉博物館資源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點,鼓勵開發各類博物館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資源庫和項目庫。建立資源共享機制,推廣示范課程。
(五)加強課程教材中博物館教育有關內容。進一步加強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契合度,積極推動在中小學德育、語文、歷史、藝術、體育等教學中,增加博物館學習環節。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應充分挖掘和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動手操作、科學實驗等活動。
(六)實施流動教育項目。為使博物館資源相對薄弱的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中小學生能夠有效利用博物館學習,進一步提高流動展覽教育項目的實施效果,各地文物部門要組織博物館設計適合進校園、下基層的流動展覽和教育項目,利用青少年之家、鄉村少年宮等活動平臺,精心設計開展經常性、參與面廣、實踐性強的博物館展示教育活動。
(七)實施遠程教育和網絡教育。利用現有的遠程教育終端系統、電視電臺及其它網絡視頻互動系統,進一步擴大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覆蓋面,將現場教學以實時或錄播的形式實現博物館教育課程全面覆蓋中小學校,將教學視頻以光盤形式提供給遠離博物館的基層學校和學生,切實增強博物館教育輻射力。
(八)加強博物館教育資源統籌。各級各類博物館要圍繞青少年教育的需求,進一步加強資源統籌,設置充足的適合開展青少年教育的館內場地,配套必要的教育設備,配備專業人員,在設計實施基本陳列、展覽項目時要充分考慮青少年教育項目的需求,在進行藏品數字化、智慧博物館建設中,要兼顧青少年教育項目實施的功能。
(九)建立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的長效機制。文物部門和博物館要加強與教育部門和學校的聯系,根據教學需要實施相關教育項目,配備專職輔導人員,使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未實施免費開放的遺址類博物館,應當對中小學生集體參觀博物館實行免費。中小學校要把教育教學活動與博物館學習有機結合,合理安排時間,并做好具體組織工作。
三、保障措施
(十)加強組織領導。各地文物、教育部門要建立協調機制,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研究年度規劃,實施推進重點項目,協調落實日常工作,建立相關的監督管理機制。利用“全國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聯席會議”的統籌協調職能,協調重大政策和重大問題。
(十一)加強師資培訓。各地文物、教育部門根據實際舉辦不同形式的聯合培訓。通過教師研習會、雙師課堂、教師博物館之友會員等多種方式,增強博物館教輔人員與在校教師的雙向互動,使博物館教育人員熟悉學校教育,中小學教師熟悉博物館教育項目。
(十二)完善督導評價機制。將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項目納入博物館運行評估、定級評估、免費開放績效考評等體系,納入學校督導范圍,定期開展評估和督導工作。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