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思政廳函〔2014〕4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教育工作部門、教育廳(教委)、網信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網信辦,部委屬各高等學校: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決策部署,按照《教育部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網絡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教思政〔2013〕3號)要求,切實推進高校學生網絡互動社區和主題教育網站建設,經研究決定,部署實施“易班”推廣行動計劃和中國大學生在線引領工程?,F將《“易班”推廣行動計劃和中國大學生在線引領工程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各地教育、網信部門和高校要按照方案要求,加強組織領導,抓好工作統籌,做好本地本校工作的分層對接和具體落實,充分利用和發揮“易班”網、中國大學生在線的教育主陣地作用,加大學生網絡互動社區和主題教育網站建設,促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和網絡輿論生態改善,為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提供堅實支撐、創造良好條件。
“易班”推廣行動計劃和中國大學生在線引領工程實施方案
(2014——2017年)
根據教育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網絡建設和管理的工作部署,現就實施“易班”推廣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推廣計劃”)和中國大學生在線引領工程(以下簡稱“引領工程”),制訂計劃如下。
一、建設目標
按照中央對創新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部署,結合教育信息化建設,發揮“易班”網、中國大學生在線的主體作用,調動各地各校積極性,推動實現“易班”網和中國大學生在線內容、技術、服務全面升級。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把“易班”建設成為集思想教育、教務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全國性大學生網絡互動示范社區,把中國大學生在線打造成覆蓋面寬、影響力大、引領性強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生主題教育網站,促進各地各校學生網絡互動社區和主題教育網站建設,支撐全國高校校園網站聯盟發展,為教育改革、發展和穩定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二、主要任務
(一)拓展應用,豐富思想文化供給
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夢網上弘揚傳播,引導高校師生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高校師生網上精神文化生活。依托“易班”網和中國大學生在線,發揮全國高校校園網站聯盟資源聚合、力量整合、協同配合優勢,搭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優質資源互聯互通平臺、數字資源服務平臺,大力引進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等教學資源。開設網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輔導員網絡培訓課程體系,推進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網絡培訓。構建高校網絡文化研究示范平臺,集聚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成果,搭建學生創新創業網絡載體,促進學生創業實踐能力培育。
(二)擴大覆蓋,筑牢網絡育人陣地
以應用服務輸出、運行模式輸出、管理方法輸出為重點,爭取教育部直屬高校和20個左右省區市所屬高校加入“易班”,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輻射的網絡互動社區建設模式。建立中國大學生在線與高校網站內容共建機制,爭取共建高校達到1000所,注冊用戶覆蓋大部分高校大學生,打造全國大學生思想教育類網站“旗艦”。發揮集聚效應,提升育人效果,促進校校合作、地校合作、地地合作,實現“易班”網、中國大學生在線與各地各校校園網絡有序銜接、有機結合、有效運行。以“易班”網、中國大學生在線為主干,支撐建設全國高校校園網站聯盟網絡活動平臺,形成各地各校網絡活動聯辦、網絡服務共享的格局。組建成立“易班”輔導員聯盟和學生站長聯盟、中國大學生在線校園網絡通訊社,面向全國高校學生提供思想教育、教育教學、文化娛樂、信息咨詢等一站式服務。開展網絡名編名師、名站名欄、名作名篇評選活動,探索建立網絡期刊名篇索引。
(三)引領示范,促進校園網站建設
發揮“易班”網和中國大學生在線引領示范作用,有效推動高校校園網站建設,著力增強校園網站的思想性、教育性、服務性、互動性,打造一批示范性學生網絡互動社區、主題教育網站和思想理論教育資源網站。推進輔導員博客、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博客、校務微博、班級微博、校園微信公眾賬號等網絡新媒體建設,擴大校園網絡文化的育人覆蓋面和社會服務面。以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主旨,積極構建重大理論學習、重要時間節點、重要輿情應對時高校統一聯動、集體發聲、一呼百應的網絡宣傳工作機制。在“易班”網、中國大學生在線上開設專欄專題,把握時、度、效,主動設置議題,占領輿論制高點,疏導師生思想情緒。匯聚高校專家學者、輔導員、學生骨干等群體,選拔組建網絡評論隊伍,組織開展網評骨干培訓,探索建立網評隊伍作用發揮機制,提升網絡評論的針對性實效性。
三、實施步驟
圍繞建設目標,通過3年左右時間,采取“三步走”辦法,基本實現“易班”走向全國的戰略目標,基本構建以中國大學生在線為龍頭、各地各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資源共享、相互聯動、協調運行的工作格局。
第一階段(2014年11月—2015年6月),全面啟動實施。一是依托上?!耙装唷卑l展中心冠名成立教育部“易班”發展中心,在試點基礎上,部分教育部直屬及福建、廣西兩地所屬40所左右高校首批開展“易班”建設,探索形成“易班”全國推廣模式和機制;著力加強全國高校校園網站聯盟建設,完善中國大學生在線共建機制,爭取共建高校達到500所,校園網絡通訊站設立300個。二是制訂實施教育系統網評隊伍建設規劃,初步建立一支結構合理、規模適當的網評骨干隊伍。三是充分利用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實現平臺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完善“易班”系統功能,完成中國大學生在線服務器托管升級工作。
第二階段(2015年7月—2016年6月),推進內涵建設。一是擴大覆蓋面,選取8個左右省區市和15所左右教育部直屬高校開展“易班”建設,增強“易班”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服務輻射西部省區和民族地區的力度。爭取中國大學生在線網站移動終端覆蓋全國大部分高校,共建高校達到800所,校園網絡通訊站達到500個。二是在“易班”網、中國大學生在線上集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學、創業就業等資源,開展輔導員網絡課程培訓和大學生網絡主題教育活動,爭取每年在線培訓規模達到3000人左右、活動覆蓋面達到300萬大學生。三是立足弘揚正能量,定期設置議題,發布權威信息,提高開展網絡輿論熱點問題正面評論和有效引導的水平。
第三階段(2016年7月—2017年12月),構建長效機制。制定、實施高校開展“易班”建設指導標準,加大各類優質教育資源注入力度,全面提升相關省區市及高?!耙装唷苯ㄔO水平,爭取20個左右省區市所屬高校和所有部屬高校加入“易班”,將“易班”建設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大學生網絡互動社區。完善中國大學生在線網絡活動、網絡思政工作和網絡學習平臺建設,網站注冊用戶覆蓋全國大部分高校學生,網絡培訓基本覆蓋全體輔導員,基本實現引領工程建設目標。
四、條件保障
(一)加強統籌指導。教育部、國信辦加強對“易班”發展中心、中國大學生在線發展中心指導,統籌謀劃、組織實施推廣計劃和引領工程。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負責日常組織協調,相關司局在政策安排、資源分享、教育服務公共平臺共享等方面支持建設。各地教育部門、網信部門加強組織領導,指導高校積極推廣“易班”建設經驗,共建共享中國大學生在線。參與高校要將“易班”推廣、中國大學生在線頻道共建等工作作為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強網絡利用、拓展網絡功用、豐富網絡應用,為建設全國示范性網絡互動社區、主題教育網站提供堅實支撐。
(二)完善工作機制。教育部、國信辦相關司局會同上海市教育部門、高等教育出版社分別建立“易班”、中國大學生在線工作協調機制,加強政策、技術、服務、宣傳等方面的統籌協調,督導落實推廣計劃、引領工程各項工作。上海市教育部門完善政府主導、各方協同的“易班”發展模式和企業化管理運營模式。高等教育出版社進一步完善中國大學生在線管理機制、運行機制和保障機制,探索建立符合網站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競爭的運營機制,提升工作活力和效率。
(三)加強條件保障。統籌協調“易班”、中國大學生在線納入國家網絡安全與信息化整體部署,作為教育信息化建設重點工作。支持“易班”、中國大學生在線建成全國性網絡文化示范中心,完善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功能,為“易班”、中國大學生在線申請取得新聞、視頻傳播等資質提供政策支持。推廣計劃、引領工程實施經費納入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教育信息化建設有關專項經費保障,主要用于“易班”中心經驗集成、人員培訓、服務推廣,滬外高?!耙装唷边\行維護、技術改造、應用研發、隊伍建設等工作;用于支持中國大學生在線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建設、應用系統研發和安全保障工作。上海市教育部門、高等教育出版社分別強化“易班”、中國大學生在線隊伍建設、辦公運行等基礎保障,升級改造網絡平臺,拓展網絡應用服務,增強用戶體驗,優化服務環境。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