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充分發揮語言文字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國家語委2018年開始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書寫、講解等文化實踐,更好地發揮語言文字在提高國民語文素養、堅定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提升青少年的語文素養,對其整體素質的形成、發展和發揮具有內在促進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學校作為中華經典教育的主陣地,通過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活動,使學生更加熱愛中華經典,在“潤物細無聲”中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語文素養,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力量。為學生編寫經典誦讀的教材、讀本,帶學生領略古典名篇佳作,感受先賢的思想、道德、行為、規范,并將其外化為良好道德、豐富學識和文明行為,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為學生的美好人生打下鮮明中國底色。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師資培訓,并著力向農村、邊遠和民族地區傾斜,提升教師的語言文化素養,建立一支具有文化底色的教師隊伍,助力教師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語言承自信,語言文字是培養文化自信的載體和基石。近年來,中華經典誦讀工程打造了《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一系列中華語言文化類品牌活動和節目,從字到詞到篇章的深入挖掘,充分體現了語言文字的魅力。通過開展誦寫講大賽、中國節慶日誦讀等接地氣、聚人氣的語言文化活動,展示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魅力,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為了讓廣大群眾在浩若煙海的中華經典中明確應該讀些什么,工程構建了“中華經典資源庫”,含約1.2萬分鐘的誦寫講視頻資源,為了讓民族地區、農村地區的貧困師生們平等地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構建了“中小學語文示范誦讀庫”,并邀請優秀的播音員、主持人示范朗讀,推進了中華經典的視聽化作品開發創作,對引領社會大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更好地熟悉詩詞歌賦、親近中華經典,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中華人文精神,培養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發揮了積極引導作用。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推普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們聚焦堅中之堅、難中之難、困中之困的52個未摘帽貧困縣,開展了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示范培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能力不足和師資缺乏的困難。通過開展“送經典下基層”,將優質師資、展覽、文化作品、經典學習資源送到基層,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同時,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踐行了“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的推普脫貧理念,為提升廣大群眾的文化素質、消除交際障礙、促進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助力鄉村振興、培育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了貢獻。
語言是人類心靈溝通的橋梁,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近年來,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面向港澳臺青少年開展誦讀展演、培訓研修、游學交流等活動,讓大家在體會普通話和規范字的魅力、欣賞經典詩文的永恒之美的過程中,增進了解、加深友誼,增強國家認同和中華文化認同。通過開展海外中文教師中華經典誦寫講研修活動,探索有效服務海外學習者的手段和途徑,積極推動中華經典海外傳播,推動中華優秀語言文化走向世界,為提升中文和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了積極作用。
語言文字既是信息載體,承載著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發揮著育人、化人、培元、鑄魂的作用,又是交流溝通的橋梁,促進了人文交流、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結合新時代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繼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李桃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副研究員)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