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中文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也大幅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當今世界格局發生劇變,國際理解和文化交流受阻,各種不確定性增加,中文的國際化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需要大力提升中文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加強國際中文教育,提高中文全球服務能力,拓展語言文字國際交流合作,做好中文的國際聲望規劃,將是未來語言文字事業國際化發展的重要路徑。
一是加強國際中文教育。國際中文教育是我國語言文字事業國際化發展的關鍵,也是實現中外全方位互聯互通的基礎。著力優化國際中文教育資源,加強內涵建設,提升教學質量。加強國際中文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跨文化溝通能力,通過來華研修、網絡課程、攻讀學位等方式加大本土中文教師培養,增強其對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認同感和勝任力。厘清國際中文教育內涵和外延,加大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建設,設立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博士學位,培養國外急需的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高端人才。還應積極支持國外學校的中文課程和專業建設,加強國際中文教育科研工作,完善國際中文教育相關的標準和體系建設,加強海外華文教育和華文師資建設,優化全球國際中文教育資源配置。
二是提高中文全球服務能力。大力提升中文在全球科研體系和學術領域中的媒介語言作用,提倡科研成果中文首發,增強中文學術成果、學術期刊、學術評價體系及中文科學文化知識表達等的國際認可度和國際影響力。提高中文在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重要國際組織,金磚國家峰會、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世界氣候大會等重要國際會議中的使用程度和使用地位,提升中文服務全球治理的能力。擴大中文在大型國際活動中的使用范圍,提升中文在經貿、科技、體育等領域的國際交際價值和服務能力。為來華留學、旅游、工作、居住的國際人士提供便捷的中文教學、旅游翻譯、信息咨詢、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中文服務。在聯合國中文日的基礎上,倡導設立世界中文日,增強中文的國際傳播能力及國際社會的中文使用意識。促進漢語拼音的國際應用,提高中國語言文化對外交流的效率和便利性。
三是拓展語言文字國際交流合作。發揮好國家語委、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等語言文字管理部門的協同作用及連接中外的橋梁作用,形成語言文字交流的良好機制和動力活力,開展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語言文字交流合作。做好中外語言政策的廣泛溝通和精準對接,促進中外語言互聯互通,為國外語言政策的完善、語言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加強中外語言文字智庫的交流合作,舉辦國際語言文字智庫論壇,建立中外語言文字智庫聯盟。實施漢語橋工程,加強中華經典海外傳播,打造中外語言文化交流的優秀品牌。推進更多語言文化遺產進入世界記憶名錄等各類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加強全球國際中文教育機構合作,推動中外語言國際教育機構開展科研合作、成果共享、智庫交流等活動,建立國際語言文化傳播機構聯盟,提升孔子學院在國際語言文化傳播機構中的影響力和引領力。
此外,需要做好中文的國際聲望規劃。中文的國際聲望的提高有利于樹立中文的國際形象,增強國際認同。認真調查和研究中文的國際聲望,深入了解存在的問題,為塑造和提升中文的國際形象提供學術支撐。加強中文本體規劃,進一步提升中文的規范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提高中文的內部一致性。加強中外語言對比及二語習得研究,改變中文難學的刻板印象,提高中文的易學性和吸引力。利用現代技術提高中文在國際社會、網絡空間及各種應用場景使用的便捷性,增強中文國際形象中的現代感和科技感。通過開展普通話推廣周、中文日、中文形象大使等活動講好中文故事,傳播好中文聲音,提高中文的美譽度。通過精品中文圖書、影視劇、紀錄片、動漫、短視頻等的國際傳播提高中文的文化魅力和親和力。挖掘中文國際傳播在應對國際減貧、環保、安全等重大問題上的獨特作用,彰顯中文在全球公共議題中的表現力。此外,發揮國外漢學家、政要、知名企業家等在中文國際聲望規劃中的輔助作用,促進中文形象在國外的理解和接受。(王輝 浙江師范大學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院長,孔子學院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