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基礎教育已基本實現均衡發展,正朝著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目標前進。構建系統科學完備的評價體系,是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保障。但目前在基礎教育領域依然存在“唯分數、唯升學”的傾向,當然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說是教育科學與社會功利的較量、教育內部實踐與外部要求的博弈。要破解這一困局,必須抓住教育評價改革這一“牛鼻子”,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要努力構建結構型質量、過程型質量、結果型質量“三維質量”分層承責的評價體系,以教育評價改革統籌推進管理體制、辦學模式、育人方式和保障機制改革。
以結構型質量為牽引,推進區域層面落實管理體制改革?!拔ǚ謹?、唯升學”的癥結主要在于區域層面“學業成績政績化”。一些地方將升學率視作區域教育質量的唯一標志,熱衷于顯性指標的橫向比較。這掩蓋了區域教育發展中的機制性問題,破壞了一方的教育生態?;诖?,要構建以“結構型質量”為核心的區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結構型質量,作為區域教育質量的體現,反映區域內教育資源配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以及發展狀態的可持續性,包括學校的規劃布局、教育發展的均衡狀態、師資隊伍建設與經費使用等方面的綜合。以“結構型質量”為核心的區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是通過對區域內城鄉、公民辦學校之間的資源差異、教師差異和生源差異,以及不同家庭背景學生質量的學業差異、機會差異等結構意義的指標的評價,來反映區域層面教育發展的深層次的質量,營造優質、均衡和公平的教育生態環境,使學校能按需發展,互促共進,使學生能適性發展,超越自我;讓所有的學校和學生都能享受過程公平和機會均等。以“結構型質量”為核心的區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是要通過評價改革,促進地方黨委政府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履行舉辦教育職責,改變管理職能,理順政校關系,調整管理重心,優化教育結構,發揮價值引領,保障均衡發展,實現從“唯分數、唯升學”到“優結構、保資源”的轉變。
以過程型質量為牽引,推進學校層面加快辦學模式改革?!拔ǚ謹?、唯升學”的癥結,也在于學校不遵守教育規律、不按照成長規律辦學。一些學校將提高考試成績當做學校工作的全部,無視學校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要求。這掩蓋了學校教育中的發展動力問題,破壞了學校的教育生態?;诖?,要構建以“過程型質量”為核心的學校辦學質量評價制度。過程型質量,作為學校辦學質量的綜合體現,反映學校實施課程的水平,包括學校教學管理水平、教學活動的規范與有效性等落實教學常規,所有指標和數據都指向學校的教育教學生態。以“過程型質量”為核心的學校辦學質量評價體系,是要對學校辦學質量評價的改革,通過對學校辦學方向、課程教學、教師發展、學校管理和學生發展等方面進行評價,旨在促進學校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充分激發辦學活力,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以“過程型質量”為核心的學校辦學質量評價體系,就是要通過學校辦學質量的評價,促使學校調整辦學目標,優化師資結構,構建特色建設平臺,創造特色,實行多樣化辦學、特色化發展,探索新型運行機制,改變目前比較單一的升學預備教育模式,逐步實現多種模式辦學,實現從“唯分數、唯升學”到“強過程、提結果”的轉變。
以結果型質量為牽引,落實“五育并舉”,推進育人方式改革?!拔ǚ謹?、唯升學”的癥結,還在于教師不遵守學生成長規律教書育人。一些教師將提高學科分數視為教學工作的全部,無視全面而健康的學生發展要求。這掩蓋了教師教育教學中的方式方法問題,破壞了學生的成長生態?;诖?,要改變以往對于學生學習結果的狹窄界定,以體現“五育并舉”的結果型質量為核心的學生發展質量評價體系。結果型質量,作為學生發展質量的綜合體現,反映學生學習結果與進步情況,須呈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的發展,同時還應體現學生學習品質與學習體驗的狀況與變化。以體現“五育并舉”的“結果型質量”為核心的學生發展質量評價體系,是要對學生發展質量評價的改革,全面衡量學生通過學校的學習、生活后在德智體美勞方面的發展和變化,折射學校辦學質量和區域教育質量。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多依賴于學校的育人方式的轉型。要構建五育并舉的學生發展質量評價體系,促使學校以學科核心素養為旨歸,推進教師課堂教學轉型,促使學校以教師專業成長為抓手,推進教學方式創新。只有實現教師課堂教學轉型,創新教學方式,才能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差異發展。
以“三維評價”改革為牽引,推進分層承責的保障機制改革。以結構型質量、過程型質量和結果型質量為核心的“三維質量評價”,是國家《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落地的重要探索,要科學把握不同層面的質量的不同意義,重視區域、學校和學生三個層面分別的質量責任,積極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推進管理體制、辦學模式、育人方式的改革。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系統設計,上下聯動,內外結合,軟硬兼施,真正將“三維評價”落地。落實“三維評價”改革,地方黨委政府必須轉變觀念,真正放下學業成績政績論,營造區域教育發展的良好生態,為教育行政部門松綁,為學校辦學模式和育人方式改革提供支持,為教育發展提供精神和物質保障。落實“三維評價”改革,學校和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打破學業質量的單一評價,實施教學質量的綜合評價,通過樹立全面質量觀,改革辦學模式,創新教學方式,讓五育并舉常態化,為學生全面發展創造條件,為學生個性發展奠定基礎,為學生差異發展提供可能。落實“三維評價”改革,社會和家長必須轉變觀念。社會需要轉變用人觀念,改變用人機制,按需設崗,按能用人,不唯學歷,不唯文憑。家長需要轉變成才觀念,不唯學歷,不唯文憑,相信人人都可以成才?!叭S評價”形成了一個有效閉環,凝聚起政府、學校、學生的合力,共同促進教育公平而高質量的發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必須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才能真正實現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的全方位推進。(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教育廳原副廳長、一級巡視員 韓平)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