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立德樹人,這是教育事業發展必須始終牢牢抓住的靈魂。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立德,需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扎根人民、奉獻國家;也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從點滴開始,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廣大教師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發揮聰明才智,把立德樹人融入課堂內外。
于是我們看到,大學教授用文學感化學生心靈,小學校長用體育磨練孩子意志,職校教師用志愿服務帶給學生陽光和自信,高校輔導員用“溫度”解答學生的疑惑,農村教師用刺繡“繡”出學生的眼界。
每一份創新,都是對教育的熱愛;每一滴汗水,都是對使命的擔當。
今天,讓我們走近5名一線教師,感受師者的樹人力量。
——編者
湯素蘭:童心仁心 助力成長
今年55歲的湯素蘭是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也是孩子們心目中最親切的“笨狼媽媽”。
1983年,當時的湖南師范學院中文系新開了一門兒童文學選修課,讀大三的湯素蘭去旁聽。湯素蘭沒有想到,這次意外的旁聽,居然影響了她的一生。1986年,湯素蘭發表了第一篇童話《兩條小溪流》。此后30多年,她創作了《笨狼的故事》等60多部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兒童文學作品,并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成為家喻戶曉的兒童文學作家。
談到如何能這么多年保持創作激情,她說:“我想通過文學把對生活和生命的理解告訴孩子,希望對他們的成長有所幫助?!?/p>
童年的經歷,深刻影響著湯素蘭的人生。小時候的湯素蘭是一個寂寞、膽小、循規蹈矩的小姑娘,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生活的范圍就是小山村,上高中前連十多里外的鎮上也沒有單獨去過。書本給了童年的湯素蘭非常大的慰藉。白天上學、干農活,晚上她就借著一盞煤油燈看書,燈油燃盡,意猶未盡。
她說,哪怕在最偏僻的地方,和書在一起,孩子就不會孤獨。
早在1993年,湯素蘭就為湖南平江縣偏僻的林場小學的孩子們寄去了一大包書。從那時候起,20多年來,湯素蘭一直堅持為農村孩子開辟一片閱讀的天空,讓農村孩子能讀上書,愛讀書,讀好書。
后來,在民進湖南省委和湖南師大的支持下,捐書變成了建圖書室。2017年,圖書室命名為“素蘭書屋”。目前已在各地捐建10余個書屋,捐贈圖書26000多冊,價值近60萬元。每次捐建書屋時,湯素蘭都會親自為孩子們上一堂閱讀與寫作課,教他們閱讀方法,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
湯素蘭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她最早的小讀者有的已成家立業,有的自己也開始了寫作,但她經常會收到他們的來信。
如今的湯素蘭,心里想著讓更多的學生在課堂上與童話結緣。她在湖南師大主要講授兒童文學課程,每堂課都精心準備,選課人數常常達到上限的150人。她說,文學是一門教會人真誠的課程,兒童文學尤其如此。
湯素蘭寄希望于同學們通過對課程的學習,再一次回顧自己的成長,找到明亮的方向,“如果一個人在成年之后還能葆有童心,在身體長大之后還能注重心靈世界的成長,這樣的人生無疑會更加美好”。(本報記者 陽錫葉 通訊員 蔡頌)
朱志輝:體育治校 護航三觀
麻田中心學校位于武功山腳下,在學校所在的江西省萍鄉市,這里一度是最偏遠的地方。
記者到來時,校長朱志輝正帶著他的“摔跤少年”們穿過操場,前往校園另一端的摔跤教室,準備訓練。
走在校園里,不斷有放學的學生上前問好。朱志輝面帶微笑地回應著,轉頭驕傲地對記者說:“你看,我們學校的孩子臉上帶著自信,不像很多山里孩子那樣靦腆害羞?!?/p>
這所留守兒童占70%的農村校,一度因為偏遠破舊而無人問津。直到2006年,從江西省摔跤隊退役的朱志輝擔任校長,開啟了這所學校的“體育治?!敝?。
經過幾年系統研究,朱志輝和同事們一起組建了學校的摔跤隊,提出了校內摔跤運動普及計劃和方案,全校學生不論年齡大小、性別都參與其中。校園內相繼掛上了兩個“國字號”招牌: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學校累計為省市級體校輸送優秀摔跤運動員144人,國家隊一人,成了小有名氣的“摔跤學?!?。
六年級學生彭梓鑫,如今是學校摔跤隊知名度最高的隊員。
在練摔跤之前,這個留守孩子特別叛逆,奶奶交代什么事情都反著做。
二年級時,在操場上“撒野”的彭梓鑫被朱志輝看上了。
“年紀小、有個性,非常靈活,用我們摔跤的話說就是‘有跤感’?!敝熘据x打那以后一直帶著彭梓鑫。
除了摔跤技術越來越嫻熟,彭梓鑫也變得越來越懂事。
“體育是最好的教育,給孩子強健的體魄,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健康成長更為重要?!敝熘据x對體育教育有著自己的理解。
為普及摔跤技能,學校將“摔跤進課堂”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起點:一、二年級安排最基本的柔韌練習與游戲,三、四年級學習基本動作,五、六年級開始實戰摔跤。此外朱志輝還自創了摔跤操和摔跤舞,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摔跤運動中,讓每個學生都能耍得出幾個摔跤動作。
麻田中心學校摔跤隊的專用健身房上寫著“重在參與”4個字?!拔覀冎皇且凰W,隊員們能走多遠,沒有人能夠保證?!敝熘据x坦言,“其實一個孩子要成為一個專業的運動員,概率是非常小的,有可能是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我的目標并不是希望孩子都成為專業運動員,我更希望他們成為一個健康合格的公民?!保ū緢笥浾?甘甜)
唐凌:對癥施策 扶志勵志
新學期伊始,廈門工商旅游學校學生處副主任唐凌又在忙著布置新學期的志愿者服務活動,“讓學生做志愿者,不只是簡單的勞動,而要讓他們收獲成就感和自信”。
唐凌在廈門工商旅游學校工作十幾年了,先是在團委,后來又從事學生工作。不管是帶著學生做志愿者,還是開展社團活動,她都把讓學生變得自信和陽光作為首要任務?!翱粗慌孕艥M滿的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心里就有莫大的成就感?!碧屏枵f。
廈門工商旅游學校是一所職業中專學校,在很多人潛意識里會給中職學生打上“差生”的標簽。如何讓這些學生變得陽光而自信,一直是唐凌在琢磨的事情。
10多年前,唐凌在團委工作時,每年都有很多安排學生從事志愿服務的工作。她嘗試著讓學生在做志愿者的過程中能展示自己的技能:讓幼教專業學生到外來務工人員聚居社區,教孩子們音樂、舞蹈、繪畫;讓計算機專業學生進社區幫市民修電腦,教退休老人用智能手機……在做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過程中,學生們收獲了自信。
如今,廈門工商旅游學校的志愿服務已經成為一門課程,更是廈門教育界一張亮麗的名片。
“把一項看似簡單的志愿者服務活動變成課程,變成育人的載體,真正去影響孩子的心靈,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睆B門工商旅游學校校長莊敏琦說。
除了志愿服務,學校社團活動在唐凌看來也是重要的育人載體。她把學校社團分為公益服務、職業技能等5個類別,努力讓學生在參加社團過程中增長本領,得到鍛煉。
以學校合唱團為例,社團不只是組織學生唱幾首歌,老師會從基礎的樂理知識入手,從發聲到表達,都要進行系統的學習,其實這更像一門音樂課。
在廈門工商旅游學校,有一項已經持續10年的品牌活動:“尋找感動校園的你”。這項活動每年會組織評出十大感動校園學生,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感人事跡,有的陪著父親戒毒,有的苦練技能成才,有的在大火中救出同學……
作為這項活動的創辦和組織者,唐凌每年都會親自在頒獎大會上當主持人。在這場全校師生參加的大會上,現場會播放每個學生的事跡,誦讀頒獎詞。學生們的事跡不僅感動了同學,也感動了領導和教師等所有與會者,經常有人飽含熱淚看完節目。
唐凌說,身邊的榜樣是活生生的,是可以觸摸的,如果沒有正能量,這些孩子或許會長期消沉下去,隨波逐流?!拔蚁嘈?,經過我們教育的孩子,會是陽光的”。(本報記者 熊杰)
尚曉軍:巧手翻飛 “繡”出情懷
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馬蹄藏族鄉石峰村坐落于祁連山北麓,綠水青山,風景如畫,大泉溝中心小學就在這里。
一棟2018年新修建的3層教學樓和3棟平房是這所學校的全部家當。已扎根在這里14年的語文教師尚曉軍卻毫不在意,因為他想讓大山里的孩子有機會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尚曉軍除了承擔語文教學還做一些民間文化搜尋和整理工作,2008年,他無意間得知肅南地區的草原手工刺繡瀕臨失傳,便暗下決心要傳承和發揚這項當地傳統文化。在他的大力推動下,草原手工刺繡走進了大泉溝中心小學的課堂。而后,在尚曉軍指導下,刺繡社團也熱火朝天地辦起來了。學習刺繡和研究刺繡的過程并不容易,但看到學生們在自己指導下繡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尚曉軍感到無比快樂和欣慰。
不過尚曉軍也有自己的煩惱:大泉溝中心小學只有20多名學生,想讓更多人了解草原刺繡有點兒力不從心。
2017年春天,一場“春雨”化解了尚曉軍的煩惱——網絡直播課堂在這所山村小學掀起了一場“互聯網+教育”的變革。
一根網線、一部手機和一臺電腦為鄉村學校課堂帶來的神奇變化令尚曉軍興奮不已。他和學生們一起在直播間向重慶、江西等地的學生傳授如何做草原手工刺繡。短短一學期,全國各地3000名學生學習到了尚曉軍所教授的刺繡課程,孩子們也開闊了眼界,變得樂觀開朗。
有了這樣的試水,尚曉軍又開始思考是不是可以利用網絡來督促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這一次,他想到了用微信群中打卡分享的辦法。很快,學校閱讀打卡群建好了,尚曉君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把閱讀心得體會分享到群里。
漸漸地,尚曉軍的做法得到了越來越多認可。2018年春季學期,學校以他的假期微信閱讀為主舉辦了一場“閱讀小達人”頒獎典禮。打那以后,尚曉軍又有了新目標——讓學生參與晨讀的同時進行詩配畫作……
就這樣,一個接一個活動讓山溝里的孩子們接觸到新奇的世界,他們的眼光看得更遠,已不再是人們固有印象中的山里娃了。(本報記者 鄭芃生)
張浩清:“溫度”為先 潤“心”無聲
“我從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專職輔導員!”張浩清自豪地說。
2019年秋季,河南工程學院新生報到前一天,正在精心備課的工商管理學院教師張浩清接到學院黨委書記黃德金的電話,問他是否愿意轉崗擔任2019級新生專職輔導員。
此時,張浩清已在教學崗位工作了17年,教學經驗豐富,深受學生喜愛。面對學院工作的迫切需要以及大家的不理解,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盡管做好各種思想準備,困難和挑戰還是不斷出現。作為輔導員隊伍的“新人”,各種工作千頭萬緒,非?,嵥?,有時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高度忙碌也使他無暇顧及家庭和正上畢業班的孩子,但張浩清并不后悔自己的選擇。
“王緩好!今天是你的生日,老師祝你生日快樂!你是一個自律、上進、有愛心的學生,希望你的大學生活充實、開心、收獲每一天!”這是物流專業學生王緩過生日時,收到的祝福。2019級每個學生過生日時,都會收到張浩清類似的祝?;蚣恼Z。
“只有成為離學生最近的人,才能真正做好輔導員工作?!睆埡魄鍨槊總€學生建立了個性檔案,每周進班聽課兩次、走訪學生宿舍兩次,每兩周開一次主題班會,用兩個月時間和自己所帶的7個新生班311名學生逐個面談一遍……通過這些工作,他20天內就能“叫出所有學生的名字”,也使他成為學生眼中“有溫度的輔導員”。
在和學生交流中,他亦師亦友,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用真情贏得學生的支持和信任?!袄蠋?,我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不知道要不要轉專業?”“老師,到大學快兩個月,但我仍然感覺很迷茫?!薄鎸W生的疑惑和求助,張浩清耐心和學生互動、溝通,堅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真誠幫助學生分析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為當好學生引路人,張浩清不斷思考,總結輔導員工作的心得體會,在近一年的時間里寫下了30萬字的工作日志,記錄下學生的點點滴滴,為學生答疑解惑。
某個學生宿舍少了一根燈管,某個學生有胃病容易胃痙攣,某個學生經常牙疼,某個學生家庭困難有自卑心理……他邊觀察邊記下每個細節,瑣瑣碎碎,溫暖人心,生動詮釋了一名輔導員言傳身教、立德樹人的責任和擔當。(本報記者 李見新 通訊員 仝澤礦)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