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貧困山區30余年,恪守清貧,傾盡半生心血開蒙啟智、教書育人,將知識的種子播撒在大山深處,點亮大山里孩子們不一樣的明天……她辛勤耕耘在三尺講臺,日復一日用愛和堅守書寫著一名普通人民教師的不凡和偉大。
——題記
陜西省咸陽市旬邑縣馬欄山區是革命老區,彭德懷、汪鋒、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生活和戰斗過。如今,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傳頌著一位山村女教師的動人事跡。她,就是50歲的丁海燕。
丁海燕是旬邑縣馬欄齊心九年制寄宿學校一名普通教師,中共黨員。她扎根在國家級貧困縣30多年,以校為家,克服生活拮據、身體病痛等困難,兢兢業業,用愛播撒知識的種子,照亮革命老區孩子們的成長之路。
多年來,丁海燕任教的小山村走出了40多名大學生,改寫了該村沒有出過大學生的歷史,并成為全縣走出大學生最多的村子。她先后榮獲咸陽市模范教師、咸陽市第四屆道德模范、陜西省最美鄉村教師、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巾幗標兵、陜西省及咸陽市先進工作者、陜西省教書育人楷模、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等榮譽。
愛是最好的教育
1986年2月,19歲的丁海燕被推薦在家鄉的金盆村小當了一名語文教師。這里溝大壑深、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經濟落后。從小親歷當地村民艱辛生活的丁海燕,決心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山里的娃娃們看到外面更廣闊的世界,擁有和父輩們不一樣的人生。
丁海燕深知身教重于言傳的道理,想讓學生成為什么人,老師就要先做什么樣的人。剛走上崗位,她就和自己“約法三章”:學校交給的任務,必須無條件完成;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告誡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
丁海燕愛教書愛孩子,從教30多年,她幾乎一直吃住在學校。每天從一睜眼忙到熄燈,滿眼滿心都是學校、學生的事兒。
因為愛,孩子們從丁海燕身上看不到“老師”的架子。她和學生課間一起做游戲,搶抹布、掃帚,爭著打掃衛生。冬天帶學生上山撿樹枝,用砍刀截成段,生爐子取暖……
旬邑自古是三省通衢之地,當地村民來自全國各地,生活習慣差異大。一些孩子受不良環境影響,行動懶散、語言粗俗、不講衛生,甚至偷著抽煙喝酒。丁海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利用品德課、語文課及班隊活動,給學生反復講“一日常規”,進行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課余時間,還把個別不講衛生的“頑固分子”找來,給他們洗頭、洗臉。在丁海燕的言傳身教和不斷督促下,孩子們身上的“野氣”少了,語言文明了、行為規范了。
在學生們眼中,丁海燕是老師,更像媽媽。馬欄山區的冬天特別寒冷,下雪時常常會有年齡小的孩子怕冷逃學。為了讓學生按時上學,每天下午放學前,丁海燕都要問孩子們:“今天很冷,你們怕不怕?”“怕?!薄澳窃趺崔k?”“我們跑步。我們擠暖暖?!薄皩?,這就叫想辦法。不逃課才是小英雄!明天可能會更冷,你們該怎樣做呢?”“我來”“我也來”……“說好了,老師明天會把火爐生得旺旺的等你們,要是誰鞋濕了,老師給你們烤干,穿上熱乎乎的,可舒服了!要是誰手凍疼了,老師就給你們捂暖和……”丁海燕承諾。她還買來小零食、文具等作為獎勵。就這樣,年復一年,丁海燕“哄”來了一茬又一茬學生,又把他們一個個送進了更高學府。
愛是需要能力的。走上工作崗位,面對孩子們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尤其是聽了優秀教師的展示課之后,丁海燕深深感受到壓力和差距,她開始廢寢忘食地工作、學習。白天給孩子們上課、輔導,開展各種活動;晚上備課、批改作業,自學教育教學理論,還報名參加了師范學校的函授學習,家里的鍋臺上、案板邊都夾著書,就連走路手里也捧著本書看。幾年下來,她順利完成了函授學業,教學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因為愛,丁海燕在教學上從不惜力,舍得花心思。她備課求“新”,上課求“活”,輔導突出“針對性”,練習講求“多樣化”,不僅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更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她編兒歌、做游戲,教低年級學生學識字和算術;她把一篇篇課文變成課本劇,讓學生在表演中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她關注每個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進行點撥、激勵。節假日,她翻山越嶺、爬溝過河,往返好幾公里到學生家里家訪談心、輔導功課。
多年來,丁海燕所代學科成績在縣級質量檢測中都是名列前茅。1999年以來,她所任教的村子考入大專及本科院校的學生有40余人,成為全縣走出大學生最多的村子,改寫了多年來該村從未走出過大學生的歷史。
“和學生在一起是最快樂的事”
30多年來,丁海燕始終堅守在教學工作第一線,和學生們在一起。她說,人生最充實、最快樂的事情莫過于和學生們在一起。往前看是希望,往后看是美好的回憶。
常年的辛勤工作和艱苦生活,丁海燕積勞成疾。但為了不耽誤學生,她經常忍著,即使去看病也是找沒課的時間。2003年,她胳膊疼得抬不起來,去醫院一查,患了嚴重的雙側乳腺增生。醫生建議住院治療,但想到全班幾十雙等她上課的眼睛,她謝絕了醫生的勸告,只帶了一些藥就回到了課堂。從此藥再也沒斷過。
同事們說,丁海燕就是工作太認真,累出的病。為了治病,多年來丁海燕背上了沉重的債務,治療也斷斷續續。
2004年,她的雙側乳腺增生已轉為纖維瘤,并伴有血壓下降等多種并發癥。近幾年,她時常感覺腰背疼痛難忍,家人勸她請假休息,她卻說:“當老師的誰沒個職業???這些算不了什么?!敝钡?017年12月,她的腰背疼得實在站不起來了,才去了銅川市人民醫院,診斷顯示脊柱側彎,胸椎、腰椎增生。隨后又檢查出腰椎失穩、全身性骨關節炎、間質性肺炎等疾病。在為自己的病痛傷心難過一陣后,丁海燕悄悄抹干眼淚,藏起診斷書,又回到她傾心熱愛的學校和孩子們中間。
家里人說丁海燕是個教書狂。只要和學生在一起,她就忘記了所有的病痛和不舒心。在她心里只有一個信念:“我苦點累點沒有啥,但不能誤了孩子!”
丁海燕在學生心田播撒下知識的種子,喚醒了他們心中向上向善的力量。時隔多年,她還記得2004年底那個下雪的清晨,平時調皮搗蛋的學生李志龍突然拉著滿滿一車干柴出現在她面前,小臉蛋凍得通紅。原來,聽說要下雪了,他看老師的柴不多了,怕天冷她燒爐子沒柴,就和媽媽去撿了一車柴,一大早送過來,因為“老師說我們要互相幫助”。
“一個也不能落下”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除了塑造靈魂之外,教師也是推動扶志扶智,阻止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實踐者。馬欄山區是革命老區,經濟落后,那些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始終是丁海燕重點關注的對象。
2012年,班上轉來了一名建檔立卡學生崔天寶。由于父母是殘障人士,孩子的性格有些孤僻。經常不是哄騙老師,就是搞些小破壞,與周圍人摩擦不斷,令人頭疼。
為讓他盡快融入班級,丁海燕想方設法關心他、鼓勵他,教他怎樣與同學相處。一次學校訂校服,其他孩子都很興奮,唯獨天寶面無表情,一言不發。丁海燕明白孩子的心思,低聲對他說:“安心學習,校服我來買?!?/p>
學校知道丁老師自己也很困難,最后從其他渠道解決了這筆錢。丁海燕對天寶說:“看你多幸福,有這么多人關心你,學校給你買校服,縣民政局給你送學習用品,大家都很喜歡你,你就像你的名字一樣,是天之寶貝?!碧鞂毢屯瑢W們都笑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天寶漸漸變得開朗、懂事起來,后面經常主動幫老師倒垃圾,幫小同學端水、掃地,回家也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了。
丁海燕常說,學校和班級是一個集體,要讓孩子們手拉手一起進步一起成長,不能落下任何一個。而在她的心里,還裝著一個更大的集體。
她所在的地方,有好幾個民族,以漢族和回族居多,丁海燕經常利用工作和家訪等機會,給大家講述民族團結,和諧穩定的重要性,默默做了許多增近民族感情,維護團結穩定的事情?!安还軡h族還是回族,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只有緊緊的團結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里,和諧穩定的發展,才能讓祖國這個大家庭更加富強文明和諧?!?/p>
近兩年,因身體原因,丁海燕轉型做了體育教師。開始不會教,她就對著教學視頻一遍遍地學,趁著周末在操場一次次地練,等學會練熟了再給孩子們教。備一節體育課她常常要花兩三天時間。
校長張平說,丁海燕的體育課,比專業老師教得還好。
有個學生因身體協調性差、反應慢,體育課分組活動時,同學們都不愿意和他一組。丁海燕就耐心講道理,在活動設計上花心思,讓學生們切實體會到團結友愛的好處,從而真正接納了那名同學。
她還想方設法設計教具,激發學生運動興趣,提高訓練效果。去年教學生學夾球,沒有專用球,籃球又太大,小學生不好掌握。她便找來廢報紙團成球讓學生們夾著練,練習一段時間后再換成籃球。學校只有中學生籃板,小學生個子矮不好投籃,幾下投不中就沒興趣了,丁海燕便提出和學生“比賽”。玩地盡興了,學生“耍賴”著又是推又是拉她,師生們笑成一團,投籃命中率卻從開始只有一兩個學生投中,提高到一大半學生都能投中了。就這樣哄著帶著,一年以后,學生們的體能都得到了明顯提升。
這些年,無論上文化課還是體育課,丁海燕都堅持不給學生施加太大壓力。如果學生犯了錯,她批評后,當天一定會想辦法寬慰、平復學生情緒,消除其心理負擔,否則她就覺得這一天有事沒做好,晚上睡覺都睡不安穩。
自從教書以來,丁海燕一直吃住在學校,凡事只要涉及到學校、學生的,她看到了、想到了就去做,很少去想這是不是自己的責任范圍。
學校實行寄宿制后,她課余經常到學生宿舍指導孩子們整理內務,教他們如何和同學友好相處。搬進新校舍,她沒事就在校園轉悠,看看哪里存在安全隱患。她總說將心比心,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她不想看到因為自己漏想一點、少做一步,學生出現啥問題、啥閃失。
正因為如此,丁海燕從教34年,盡管工資不多,病痛纏身,但她從未產生過放棄的念頭。她說:“當看到這些山里的孩子一撥一撥健康成長,離開學校,飛向更廣闊的天地時,我由衷地感受到身為人師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為了讓這些孩子們不再像父輩那樣在貧困中掙扎,我一定要做好深山里的紅燭,照亮孩子們前進的道路?!?/p>
2011年,她當選為咸陽市第六次黨代會代表;2012年,當選為陜西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2014年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2016年選市縣兩級黨代會代表,2018年月當選為陜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2019年,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面對紛至沓來的榮譽,丁海燕說,我只是做了一名人民教師應該做的事。從教30多年來,她就如一枝永不凋謝的馬蘭花,盛開在革命老區馬欄的山野里,用愛和堅守詮釋著生命的不凡和偉大。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