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關,記者來到湖北省京山市,沿高關水渠東行,一路風光無限,滿眼是新春勃發的生機。
一大早,記者跟隨京山市實驗中學扶貧工作人員來到五灣村三組一處嶄新農家門口?!俺锌≡趩??”同行老師喊道,不多時,從旁邊養豬場走出一個精瘦漢子,近50歲,不高的身材,黑黝黝的臉膛,忙著和我們打招呼。端上茶水,他高興地和我們攀談起來:去年養豬場收入8萬多元,兒子大學畢業后在武漢順利找到工作,前兩天又買了一輛二手車代步運豬飼料,日子越過越紅火,“感謝市教育局扶貧工作隊的幫扶,讓家里順利脫貧了”。
毛承俊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他的故事還得從7年前說起。
2013年冬天,毛承俊和妻子田先霞在武漢打工,夫妻二人年收入達7萬多元,兒子在武漢讀大學,除去兒子在讀大學的開銷,兩人純收入每年達到5萬元,夫妻二人商量:再過幾年回家翻修新房,過上小康日子。正當他們陶醉在收獲的喜悅中時,一場災難突然降臨在這對勤勞的夫妻身上:田先霞體檢查出乳腺癌。
如同晴天霹靂,突然得了這么重的病,今后的出路在哪里?田先霞住進了武漢同濟醫院,多年積存下來的10多萬元很快花光,還向親戚朋友借款12萬元,這場疾病壓垮了這個家庭。面對未來,夫妻二人感到迷茫。
2014年春天,京山市實驗中學扶貧工作人員丁遠金在五灣村三組走訪村民時,見到了毛承俊兩口子,毛承俊看起來萎靡不振,仔細詢問后,丁遠金動員他把自己的情況寫成詳細材料,并向村委會反映。很快,通過村民代表評議,毛承俊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之列。
隨后,京山市實驗中學駐村工作隊為毛承俊家申報了危房改造資金9800元,經過幫扶人和工作隊的努力,村委會送來了磚瓦,毛承俊自己當泥瓦工,經過大家一個多月的努力解決了住房問題。住進了敞亮的新房,毛承俊高興地貼上對聯:扶貧政策惠民心,新屋落成謝黨恩。
住房翻新點燃了毛承俊“翻身”的希望。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為了實現收入穩定,幫扶隊依據毛承俊的特長,給他制定了養豬致富之路。
2016年春,幫扶隊送來貸款5萬元,并從技術上指導毛承俊養豬再創業。從仔豬養到出欄一般需要6個月的時間,需要選擇飼料、注意管理,打疫苗、定期檢測、保持豬圈衛生、消毒殺菌等,毛承俊事事仔細。
經過幾番奮斗,毛承俊年養豬收入達10多萬元,很快“翻身”脫離了貧困戶。有一次工作隊回訪來到他家,忙碌著的毛承俊喜滋滋地告訴大家:前一天兩頭母豬一頭下了16頭豬崽兒,一頭下了13頭豬崽兒,這些豬崽兒“金娃娃”到年終就會變成一個個“金疙瘩”。一掃貧困的陰霾,燦爛的笑容爬上了他的臉龐!
有了穩定收入,消除了大病后的霧霾,毛承俊家的日子越過越滋潤。(本報記者 程墨 通訊員 雷振興 周小益)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