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不少貧困鄉村,長期駐扎著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有才干、特別有擔當的隊伍,他們擔任著“駐村第一書記”的職務,成為群眾與黨之間真情聯結的紐帶、帶領農村脫貧致富的引路者、切實為農民排憂解難的知心人,昔日貧窮落后的鄉村因他們而大變樣。本報第四版今天就報道了教育系統“駐村第一書記”們的故事,他們為全力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產業、改善生活、改變精神面貌而日夜奮戰,他們的故事集中展現了教育系統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而努力奮斗的拼搏精神。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那些尚未脫貧的偏遠鄉村,的確需要學識扎實、理想遠大、情懷高尚的高學歷專業型人才輸送新理念、新技術;在廣袤的農村大地,教育系統要有所作為,且大有可為,尤其是那些優秀黨員,積極參與教育扶貧,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便是在時代大潮之下發揮自我價值,實現自身光榮使命。
依托教育系統豐富的人力資源、優質的智力資源、學科資源、物質資源、網絡資源等,包括高校在內的教育系統駐村第一書記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具有獨特優勢。事實證明,像北京林業大學駐村第一書記張驊、河南理工大學駐村第一書記楊波等,不負所托,不辱使命,已經逐漸成為農村扶貧致富的領頭雁、最美的鄉村引路人;他們是高校立德樹人、培養人才辦學理念下的生動體現,是教育系統值得學習的榜樣;他們不斷錘煉韌勁耐性,充分發揮文化專業優勢,開闊思路眼界,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千方百計讓貧困鄉村與信息時代對接,讓農業重新煥發活力,為農村發展注入活水。
每一位駐村第一書記的付出與經歷,都是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都讓我們看到教育系統優秀黨員身上的寶貴品質,看到他們在教育扶貧之路上的堅定付出以及鄉村振興的巨大希望。例如,河北省教育廳駐淶源縣南馬莊村第一書記智學致力于產業脫貧,養殖業和光伏發電兩手抓,全面解決了困擾村民多年的飲水難、出行難、用電難問題,點燃了村民們的致富熱情。陜西師范大學駐嵐皋縣四季鎮天坪村第一書記杜炳志不辭辛勞走訪貧困戶,因地制宜制定增收規劃,帶動全村400多人穩定脫貧,還成立紅燭勵學基金,激發山區孩子奮發圖強……他們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著眼長遠、敢作敢當,全心傾注、實干為先,讓脫貧好點子有了好著落,讓致富好思路變成好出路,早日實現精準脫貧指日可待。
駐村第一書記是中央政策的落點,是精準扶貧的支點,也日益成為精準扶貧聯通上下的中堅力量,為貧困鄉村燃起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之火;面向未來,打贏脫貧攻堅戰,在中國大地上消除絕對貧困現象,以及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需要更多的駐村第一書記接續努力,在帶領村民脫貧之路上展現教育系統優秀黨員的風采風范,在踐行鄉村振興國家戰略過程中堅定理想信念,以永不停歇前行的腳步,矢志拼搏奮斗,踐行初心使命。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當這些最美的鄉村領頭雁、教育系統的優秀代表,站在脫貧攻堅的最前線,用自身行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使命而不懈奮斗,他們注定將在中國的大地上書寫出壯麗無比的篇章,他們的生命也注定濃墨重彩,意義非凡。(本報評論員)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