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52名“00后”本科生志愿者積極響應學校號召,組建“引源筑夢——精準扶貧社會實踐團”,用實際行動助力教育扶貧。5支小分隊,22天,110余份教案, 2300余小時的課程……他們通過線上云支教的方式,搭建起愛心“云課堂”,精準幫扶云南施甸縣第二完全中學的在線英語教育,在為孩子們打開一片新天地的同時,也展現出新時代地大青年的責任與擔當,投身實踐活動中擁抱鄉土中國、踐行青年擔當,為教育扶貧貢獻青春力量,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留下生動的青春印記。
精準施策,播撒成長之種
困難需求在哪里,幫扶重點就在哪里。云南施甸地處西部邊陲,當地教育資源相對落后,山區網絡資源、硬件條件都非常有限,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給這里的教學又帶來了新的問題,年齡稍大些的老師,對新興的課堂教學軟件也比較陌生。在社會實踐團同云南施甸完全中學的老師和學生深入地溝通交流之后,他們發現,當地的英語教學尤其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和挑戰。會實踐團隊堅持精準施策的原則,將滿足幫扶學生的實際需求作為工作導向,團隊成員提前了解學校英語教學進度和教學特點,逐一聯系自己的幫扶學生,曉學情、明校情、摸學情,了解學習短板,收集幫扶學生的學業情況,掌握學生的幫扶需求,將收集的信息整理存檔,作為教學備課重要依據,為后續開展具體的教學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社會實踐團第二小分隊隊長,公共管理學院2018級本科生牛心茹同學說:“在前期了解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不同地區教育資源的差距,這使得我們更要全力以赴在師資力量上做到點對點的輔導,針對現階段中學生個性化的英語學習下好功夫?!?/p>
多措并舉,培育成長之苗
在整個備課過程中,社會實踐團的成員們積極發揮專業優勢,以“普適性教育+個性化幫扶”為原則,參考課程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接受能力進行集中備課,集中討論并解決被幫扶學生普遍存在的學業問題,筑牢他們的基礎學習能力。社會實踐團第三小隊隊長,工程學院2018級本科生楊熙同學說:“令我特別感動的是,受疫情影響,雖然實踐團成員天各一邊,彼此尚不太熟悉,但大家在備課過程中都心往一處想,盡往一處使,為了給孩子們“量身定制”課程而共同努力著?!?/p>
除通過“一對一”課程幫扶和“私人定制”滿足個性化需求外,實踐團成員還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薄弱點,例如:聽力、口語、作文等方面進行點對點的查缺補漏,并分享“學習秘籍”,將“備課”和“促學”合二為一,不斷提升幫扶效果,全方位助力學業提升。在1+1大于2的備課基礎之上,實踐團成員們統一化身“小主播”,充分融合運用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等手段,創新課堂模式,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還采取微信、微博、抖音等載體融入互動課堂,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點燃’了,也得到了老師和家長的一致好評。有家長表示?!昂⒆觽兎浅O矚g老師的上課風格和學習氛圍。雖然不能回到學校,但每天都在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特別充實?!?/p>
勇擔使命,共綻成長之花
在實踐團隊成員們的共同努力下,受幫扶的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激發了學習興趣,拓展了課外視野,培養了自主意識,養成了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習慣,也和實踐團成員彼此之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和深切的感悟。社會實踐團第一小隊隊長,外國語學院2018級本科生伍娜斯同學說:“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同學們敢于面對自己缺點的勇氣和敢于為此付出的堅定,不懂就問,積極配合,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一步步腳踏實地向前邁進。這二十多天我們都在成長,未來可期,我們還需一起加油!”?!芭c我搭檔授課的小伙伴從初見時的陌生、羞澀,到最后彼此的相知、相識,這也是一種慢慢的收獲,我們在備課時互相鼓勵,在講課時互相配合,都給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鄙鐣嵺`團第四小隊隊長,體育學院2018級本科生楊一鳴同學如是說。
用溫暖帶給學生照亮心靈的陽光,用付出賦予學生風雨兼程的力量。即使在疫情面前,也依然無法阻擋地大學子心系遠方的熱情、陪伴遠方貧困地區孩子的愿望,以及為他們帶去夢想的步伐。社會實踐團第五小隊隊長,珠寶學院2018級本科生楊丁華同學感慨到:“正值你我青春年華,我們愿像一顆星星,能夠陪伴,照亮學生們這段短暫時光,而我們2020年的夏天,也會因為他們閃閃發光?!狈残乃?,素履往之。高校學子行走在中國土地上的實踐步伐一直向前,他們心懷祖國、與人民共呼吸同命運的初心也不會更改,他們后續會讓愛和希望傳遞,讓青春的希冀在教育扶貧的征程中絢麗綻放。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