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細雨蒙蒙,果香四溢的晚熟柑橘垂掛枝頭,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鎮背馬山村貧困戶王承剛家迎來好收成。
“感謝教育局扶貧工作隊幫我發展產業,今年我家養豬、養魚、種柑橘,足足增收了5萬多元,也多虧易書記給我當扶貧‘軍師’,讓我的生活有盼頭、有奔頭!”王承剛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三年前,夷陵區黃花鎮張家口小學原黨支部書記易正剛來到省級貧困村——夷陵區黃花鎮背馬山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全身心為全村謀發展,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被村民親切地稱為“扶貧軍師”。
61歲的貧困戶王承剛先天殘疾,沒有左臂,一家五口生計全靠他一人操持。2014年,隨著夷陵區教育局駐背馬山村工作隊的到來和一系列扶貧政策的實施,王承剛家的面貌得到改變,2016年順利脫貧。
“光脫貧不行,我還要致富!”為把貧困線遠遠甩在后面,2019年,王承剛又貸來3萬元小額免息貸款準備開農家樂。了解情況后,易正剛來到他家里商量產業發展計劃?!胺鲐毠ぷ麝爩ν醭袆偧彝デ闆r、周邊環境等進行了綜合分析,覺得他還不具備開辦農家樂的條件,就給他反復做工作,勸其把錢用在刀刃上,發展產業來致富?!币渍齽傆洃洩q新地說。
思前想后,易正剛為其規劃起一張家庭發展藍圖:喂養生豬,開發魚塘,種植柑橘、李子。隨后,村里又為他安排了一個公益性崗位?,F今,王承剛一家生活過得紅紅火火,今年柑橘豐收產量近1.6萬斤,賣了24頭小豬崽,人均收入一萬多元,一家人的精氣神足了不少。
背馬山村群山環繞,是一個集柑橘和特色小水果、農旅融合為一體的小村落。易正剛考慮到產業發展是背馬山村脫貧出列的基礎和關鍵,遂在綜合考量村內每家貧困戶經濟實力、勞動能力的基礎上,對全村果蔬種植產業統籌施策,統一布局“橘園、果園、茶園、菜園”,因地制宜、因戶施策,使得每家貧困戶的產業“生根發芽”。
扶貧要“輸血”,更要“造血”。為讓村民致富,易正剛想了不少法子。
“我們工作隊為市場主體牽線搭橋,引進了大成航?;??;芈涞睾?,背馬山村引進市場主體2家,發展專業合作社5家、家庭農場2家,并幫助24戶貧困戶解決了就業問題;還帶動了周邊農副產品的銷售,每年銷售額達25萬元?!币渍齽倢υ摯宸鲐氶_發項目如數家珍。
在易正剛看來,扶貧工作猶如教書,每家貧困戶都是他的學生,在這場扶貧大考中,任何一個都不能落下。
“我們工作隊要再接再厲,對貧困戶‘扶上馬還要送一程’。繼續加大扶貧力度,重點幫扶特殊群眾,確保脫貧不返貧,讓背馬山沿著我們的規劃藍圖繼續前進?!币渍齽倛远ǖ卣f。(本報記者 程墨 特約通訊員 吳宏福 周小益)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