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一落山,遼寧西部群山深處的朝陽縣二十家子鎮南三家子村便烏漆麻黑的,村民們早早就睡覺了,除了幾聲狗吠,村子一片寂靜。當然,這是村里以前的景象。今年6月20日,50個新裝的太陽能路燈驟然亮起,照得全村各處亮堂堂的。
再也不用摸黑走夜路了。勞作之余,村民們愿意出去溜達溜達,更愿意去新修的村民廣場轉一轉,在健身器材上壓壓腿、扭扭腰。婦女們更是每天都歡快地跳上一陣廣場舞。
眼見南三家子村一天天熱鬧起來,村支書李守輝喜在心上。他由衷感謝從省城來的駐村書記劉洪添:“他到村里后幫我們去掉了‘三塊心病’,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帶勁兒了?!?/p>
“三塊心病”多年來一直折磨著全村人:天旱少雨,想打井但沒錢;山路難行,想修路但沒錢;集體經濟缺失——這是沒錢的主要原因。
南三家子村位于朝陽縣南部山溝里的一個村落。朝陽素來缺水嚴重,干旱嚴重制約著當地經濟發展。南三家子村的窮自然與“旱”脫不了干系。8個自然村300多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40多戶。
大棗是朝陽縣的特產,南三家子村山上產的大棗特別甜。背靠大山,村民幾乎家家都有百余株棗樹,但他們的收入并未因此增加多少。干旱缺水嚴重影響著大棗的產量,村民一直靠天吃飯。多年來,全村人一直渴望打一眼井抗旱,怎奈籌錢難上加難。
沒想到,這塊心病在2018年春天被遼寧大學青年教師劉洪添解決了。
來南三家子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劉洪添了解村里現狀后,很快聯系大學同學捐款7萬多元,在半個月內為村里打了兩眼抗旱機井,徹底解決了周邊300多畝棗樹的灌溉問題。當年,全村大棗喜獲豐收?!皸棙湓僖膊慌潞盗?!”村民們長舒了一口氣。
鮮棗不耐儲存,上市時間比較集中,價格波動較大。劉洪添又多方協調爭取資金,2019年秋季在村里建起一座300立方米的冷藏庫,把大棗儲存起來,等價格高時再出售,棗農從此有了穩定收入。
幾十年來,南三家子村只有一條土路通往山外,狹窄崎嶇,近幾年陸續出現5處坍塌,重型車輛走不了,村民出行艱難。行路難,是村民們的又一塊心病。
劉洪添四處尋求贊助,籌得20噸水泥和100立方米石頭。2019年5月,他帶領全村男女老少百余人搬石頭、揮鐵鍬、拌水泥,奮戰近一個月,將危險路段的路基全部修好,村民們高興地管這條路叫“黨群同心光明路”。接著,村里的街路也全都修成了水泥路,村民們出門再也不是一身土了。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農村脫貧致富和農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長久以來,南三家子村集體經濟為零,這是全村人的最大心病。
經過深思熟慮,劉洪添為村里開拓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養羊。他跑項目、拉客商,籌措資金60余萬元。2018年秋季,南三家子村開始發展集體經濟,按照“黨支部+經濟實體+貧困戶”模式,在村里建立扶貧羊舍,購買200只母羊進行試養繁殖,年收入的一半分給貧困戶,一半用來壯大集體經濟。今年8月初,母羊開始陸續下羔了。通過養羊,每年可以為村集體增加8萬元收入,同時帶動100多人脫貧。
短短兩年間,南三家子村面貌大變:路面平整了,灌溉的機井打好了,塘壩蓄滿水了,養殖場建成了,村廁所也改建一新,貧困村民的合作醫療費有了著落,16戶人家的危房被重新修建……好事紛至沓來,村民干勁十足。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