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迪杰(右)與村民交流油茶樹種植技術。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舉辦直播活動,學校駐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豐稔鎮禮堂村第一書記郭迪杰為越王貢華禮絲苗米等禮堂村農特產品“帶貨”。這是華南農大專家團隊為禮堂村量身打造的扶貧特色產品,已幫村集體、貧困戶分別增收超過5.5萬元。
禮堂村地處山坳,曾是省定貧困村。2016年4月,華南農大定點幫扶禮堂村。2018年,郭迪杰主動申請到禮堂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在接連經受蚊蟲關、生活關、人際關等考驗后,摸清禮堂村“病癥”,“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未能充分發揮,部分貧困戶因病、因殘、因學等難以脫貧,種植產業規模小、技術弱”。
華南農大量體裁衣,開出“脫貧藥方”。校黨委書記王斌偉說,學校堅持黨建引領、因戶施策,按長短結合、種養結合和培育主導產業相結合等“三結合”幫扶原則,探索構建黨建+企業+村集體的脫貧奔康模式。學校全面強化校村黨組織結對共建,努力把禮堂村黨支部打造成特別能攻堅的戰斗堡壘。郭迪杰帶動開展黨員踐諾亮身份活動,建立“一幫一”黨員幫帶貧困戶制度??箵粜鹿诜窝滓咔闀r期,50多名黨員輪流在村口全天候值班。
“扶貧重在扶,要激發貧困戶自立自強的內生動力?!惫辖苊磕甓紟ш犆榇謇镓毨舻闹仑氃?,推進“一人一策、一戶多法”。他還推動華南農大每年出資7.2萬元,在村里設立5個保潔員公益崗位。華南農大每年還投入15萬元,按其年收入的10%,對禮堂村外出打工就業的貧困戶進行獎勵。
“要讓更多村民致富奔康,就得幫村里栽好產業這棵搖錢樹?!比A南農大校長劉雅紅說,該校打出建服務平臺、組專家團隊、引進新品種、配套良法等組合拳,將禮堂村種養資源轉化為優勢產業經濟,助推該村種植業、養殖業高質量發展。
“做大做強村里種養產業,我們撤后,禮堂村也能自我造血奔小康?!苯刂?019年底,禮堂村村集體收入提高到15萬元,村民、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提升到1.49萬元、1.18萬元,禮堂村甩掉了“窮帽”。(本報記者 劉盾 通訊員 楊志群 黎鑒遠 )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