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驊(右)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高育良家了解庭院經濟。
2020年初,北京林業大學駐村第一書記張驊在內蒙古興安盟遠新村兩年駐村任職到期,正趕上孩子出生。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導致村里農產品滯銷。一邊是剛剛脫貧的遠新村,一邊是剛分娩的妻子,內心的掙扎沒有持續太久,他主動延期,趕回村里。
為了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他發起當地優質農畜產品產業發展協會,對接北京市場。他親自當主播,一場直播吸引20萬人觀看,銷售30余萬元。隨后,他廣泛動員,完成銷售230萬元,600多名群眾受益。
2017年底,正籌備婚事的張驊得知了將被選派為第一書記的消息,面對親人朋友的不理解,他說:“我是共產黨員,是國家培養多年的博士,我不上誰上!”
剛開始入戶時,群眾只講恭維話,甚至有人背后議論“這小伙子估計是來鍍金的,咱可不能多說啥”。為了讓群眾信任,他從小事做起。部分群眾穿衣難,他發動學校師生為遠新村貧困群眾捐贈900余件衣物和49床夏涼被;玉米黏蟲病暴發,他協調無人機全村噴防……一件件實事,讓張驊成為群眾的貼心人。
沒有產業發展帶動,扶貧就缺乏造血機制。2018年經過調研,他決定組建合作社,帶動村民改變種植方式??墒堑谝徊骄陀龅絾栴},原計劃入社的13名村民聽說要真金白銀入股時大部分打了退堂鼓。為了打開局面,他自己投錢不要股權,自費采購種子化肥。
合作社成立后,他帶領社員攻克黑糯玉米種植難題,搭建電商平臺,把“遠新”牌五谷雜糧賣到全國20多個城市。合作社從無到有、由弱到強,2019年產值突破百萬元大關,創造就業崗位24個,土地畝產值由800元增至2400元。三年時間,遠新村以滿分成績全面脫貧摘帽,由國家級貧困村成長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國家森林鄉村、自治區“三務公開”示范點。(本報記者 施劍松)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