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2.19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453人;與大型企業訂單式培養996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3195人;組織初中學生13.58萬人次到職業院校參觀、學習、體驗、培訓……在甘肅省平涼市,職業教育和職業院校近年來在教育精準扶貧中“大顯身手”。
2018年3月,平涼開始探索教育精準扶貧國家級示范區先行先試工作,當地以職業教育為抓手,推出職業院校優先錄取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推進職普融合、打造通用培訓平臺等舉措,在提高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的同時,實現了“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目標。
如何引導群眾改變觀念,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欠發達地區如何吸引企業參與協同育人?帶著諸多問題,記者在平涼開展了探訪。
開放校門解決招生難題
在平涼機電工程學校工業機器人實訓室,機電系的學生正通過手持的操作器控制機械手臂完成碼垛工作。隨著工業機器人逐步替代人工完成各類高強度、高重復率的工作,搬運類碼垛機器人在食品、糧食、化工等行業使用日益廣泛。
“職業教育應該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工廠里的生產實踐已經邁向明天時,學校里的教育不能還停留在昨天?!逼經鰴C電工程學校校長王多利說。
近年來,瞄準就業市場需求,平涼市各職業院校相繼開設了工業機器人、無人機、3D打印等新專業。這些專業市場潛力大、就業前景好,但由于是新開設的專業,也容易在招生環節遇冷。
無人機專業就是個例子。平涼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雷志輝介紹,這個專業盡管用人需求增長迅速,但是與職業院校一些傳統的熱門專業相比還是顯得冷清,學校一度連招生計劃都難以完成。
如何幫助學生、家長了解新專業,提高他們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
平涼市嘗試在全市初中施行職業技術“滲透教育”,通過職業技術教育進課表、組織初中生進職校參觀學習等舉措,讓學生感受職業教育的魅力。截至目前,平涼累計完成初中學校滲透職業教育師資培訓1820人次,組織初中學生到職業院校參觀、學習、體驗和培訓13.6萬人次。
“以前只是在電視上看過3D打印,沒想到有一天能自己動手打印出各種小動物,真神奇?!?/p>
“我從小就喜歡鼓搗各種機器,看到這些機械設備感覺特別新鮮?!?/p>
……
在平涼工程技術學校實訓教室里,來自平涼市莊浪縣第四中學的學生們一邊參觀學習、一邊動手實踐。
“以前,很多家長對職業教育不認可,不少家庭寧可讓沒考上高中的孩子直接去打工?!标兾鲙煼洞髮W平涼實驗學校校長袁世武介紹,學校2020屆畢業生中,沒升入普通高中的都上了職業學校。
目前,平涼市全市中職學校每年招生穩定在1萬人左右,在校生規模穩定在2.4萬左右,職普比達到4∶6。
針對明顯厭學的學困生,各職業院校還設立了職教預科班,在確保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教學得到落實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學生興趣意愿、家長態度,吸納部分學生進入預科班學習。
“在初中階段滲透職業教育已經成了我們控輟保學和助推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蓖醵嗬f道。
狠抓辦學贏得企業青睞
靜寧縣靳寺村村民王武,是全村第一批脫貧戶。提起這份“驕傲”,王武說,這離不開當時在平涼機電工程學校園藝專業讀書的女兒王伏帥。
王武上世紀末就開始種植蘋果,但是由于品類單一、技術粗放,收益十分有限。
2017年,王伏帥免費進入平涼機電工程學校學習。在她的幫助下,王武的果園管理知識和理念經歷了一次更新迭代,蘋果種植效益穩步增長。利用所學,王伏帥還給家里建起了反季節油桃、杏種植園,當年家庭收入增加達4萬元,在村里率先脫貧。
“選中一個學生,培養一項技能,脫貧一個家庭,影響一方農民?!苯陙?,平涼拓展中職生免試直升高職接受高等教育渠道,優先錄取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確保貧困家庭中職學生全部參加單獨測試招生和推免招生。自2017年以來,平涼市12.23萬人次中職學生享受了免學費資助,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學生3.25萬人次。
拓寬了貧困家庭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的通道,如何解決出口問題?
崔小紅是平涼理工中等專業學?!按蠼鸢唷睂W生。這是學校與大金空調(上海)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人才培訓基地,以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子女為主。企業為“大金班”學生提供獎學金、幫困金等幫扶資助,學生畢業后可直接進入企業工作。
“可以理解為這些學生既是職校學生,又是我們公司的員工?!贝蠼鹂照{副總經理沈繼紅表示,這種訂單培養為學生穩定就業、家庭脫貧提供了保障。
近年來,平涼探索與企業開展協同育人,在中高職院校設立定向班、冠名班,保障貧困家庭學生優先就業、穩定就業。目前,該市訂單培養學生996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3195人。
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平涼有“隴上旱碼頭”美譽。但進入近現代,深處西北內陸的平涼,一缺區位優勢,二缺工業發展基礎。不是梧桐樹,如何引鳳凰?
“最初校企合作的過程是比較艱難的,很多教師打退堂鼓,到底能給人家企業帶來什么?憑什么讓企業出錢、出人、出設備?”王多利回憶起最初的那段日子,“企業一開始都瞧不上我們,認為只會空講、觀念陳舊、技術落后?!?/p>
最后破解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在教學上下功夫,在人才培養質量上下功夫。近年來,各職業院校不斷改革教學模式,補齊學生專業技能短板,政府加大對職業院校硬軟件改造升級投入……“可以說是上下齊心,企業只要愿意來學??匆豢?,就都愿意和我們合作?!蓖醵嗬f。
整合資源做強技能培訓
來到距離平涼市100多公里的靜寧縣,什么景觀最具特色?答案是遍布縣城山川河谷的蘋果種植園。
靜寧縣位于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光照充足,是黃土高原優勢蘋果產區之一??h域蘋果種植面積連年保持在100萬畝以上,是群眾增收的主要來源。但是隨著產業發展,技術人才短缺、苗木繁育滯后、管理粗放、高端市場難以進入等問題也逐漸凸顯,如何提高老百姓蘋果種植的技能和適應,讓“小蘋果”成為脫貧致富的“金蘋果”,平涼將解決的“鑰匙”放在了職業學校。
“老師,冬剪時,咋選要剪的枝條?”
“給果園做地膜覆蓋有啥用處呀,聽說要做高地面,能不能給我講講?”
……
2020年11月初,在平涼機電工程學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通用培訓平臺——“靜寧蘋果產學研聯盟基地”的露天果園,來自附近村莊的果農三三兩兩地圍著學校園藝系教師王博博。
“這是農牧部門組織的一次扶貧技能培訓,由我們學校具體承擔?!蓖醪┎┙榻B,“培訓就在果園里進行,果農有啥問題,隨時過來就成?!?/p>
為了提高培訓效果,確保培訓長效化實體化,平涼以8所職業學校為載體,將分散于教育、人社、扶貧、農牧等多部門培訓資源、培訓活動整合,成立了87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通用培訓平臺。
“如今各部門再有培訓需求,只需定下人數和方向,由我們學校來安排場地、內容和師資?!崩字据x表示,與以前各自為政的培訓相比,如今的培訓質量更高、實效更強,“既幫助我們職業院校實現了承擔社會責任,服務地方經濟,也讓老百姓更了解、更認可職業教育”。
緊密結合當地建筑、果業兩大產業,平涼機電工程學校面向334個行政村、數千名建筑工、數萬名果農開展了建筑施工和果樹栽培及田間管理技術培訓;平涼理工中等專業學校送培訓下鄉,將致富課堂開進田間地頭……近年來,平涼市各職業院校累計完成各類培訓約5萬人次,通過精準培訓基地培訓2.19萬人次,眾多農戶夯實了脫貧致富根基。(本報記者 梁丹 徐越 鄭芃生)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