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學習,拓寬了職業方向,改變了我的一生?!泵赖┰鼍妹勒f。2010年,美旦增久美到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創業培訓、職業意識養成等課程,在校期間就開了一間小店,畢業后又創辦了3家公司,形成了將食品、餐飲、特產融合的西藏旅游品牌,帶動了當地村民致富。
職業教育是教育扶貧的排頭兵,是見效最快、成效最顯著的扶貧方式。近年來,江蘇職業院校立足“賦能”,發揮職業教育優勢,在技能培訓、產業發展上精準發力,助力脫貧攻堅。
協作辦學,扶貧先扶智
扶貧先扶智。2017年以來,江蘇面向云南省大理州、普洱市開展中職兜底招生行動、實施職業教育基礎能力提升計劃等相關工作。江蘇共安排了11所優質中職學校參與兜底招生,3年累計招收滇西建檔立卡“兩后生”2700余人。
“如果不是國家的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我可能永遠沒有機會走出大山?!睙o錫汽車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李紅斌說。2019年11月,李紅斌首次代表學校參加無錫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得汽車噴涂項目第二名。2020年1月,他又在省賽中獲得一等獎,被推薦到江蘇理工學院學習師范類汽車服務工程專業?!拔蚁M厴I后能回大理做一名職校教師,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崩罴t斌說。
“職業教育扶智的關鍵在扶志?!睙o錫汽車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季玲莉說,“職教扶貧要讓學生有目標、有動力、有內涵,要讓他們追求工匠精神?!?/p>
除了在云南滇西地區兜底招生外,江蘇安全技術職業學院等3所學校承擔新疆內地中職班招生與人才培養任務,累計畢業1859人;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等7所院校承擔西藏內地中職班任務,累計畢業1828人。
在實際辦學中,江蘇職業院校不僅負責學生培養,還通過資源共享、提升教師水平等方式幫助對口扶貧地區提升辦學質量?!胺鲐殔f作和對口支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苯K省教育廳副廳長曹玉梅表示,在助力脫貧攻堅的歷史進程中,江蘇按照“西部職業教育所需,江蘇職業教育所能”的原則,共享職業教育先進理念,共同打造職業教育優質育人平臺。
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
隨著電商直播的興起,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已成為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近日,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制作的“我的家鄉我代言”電子商務直播課程第一季最后一期在央視平臺正式開播。
“開展電商直播培訓,是助推農民以技能就業、以技能脫貧的非常好的方式和抓手,更是職業院校共擔技能扶貧,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使命擔當?!痹撔I虒W院院長孫君告訴記者,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客流線上化,相比其他行業,直播電商行業人才需求逆勢猛增,是職業院校商學院轉型的重要契機。
經過精心策劃,該校從電商直播必備的人、貨、場三要素著手,系統設計了第一季共5期課程,累計吸引11萬名網友參與?!爸泵嬷r需求,開展直播電商課程與培訓,讓職業院校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課程有了新的呈現方式,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意義?!睂O君說。
培養一批區域產業結構急需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養培訓的針對性和質量,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是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產業發展能力的重要體現。
來自甘肅平涼靈臺縣的郭金偉,在江蘇學習期間對攝影產生了濃厚興趣,在創業培訓課程上受到啟發,立志要將東部發達地區的攝影理念和技術帶回家鄉,畢業后返回家鄉從事婚紗攝影工作,目前帶動5人就業,在當地小有名氣?!拔覀儾粌H在江蘇學習期間有創業補貼和優惠政策,返鄉創業之后,學校還會提供創業指導咨詢,在公司開創期間提供了很多寶貴的幫助?!?/p>
在江蘇職業院校,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培訓,為來自西部的貧困學子提供創新創業技能和平臺,已經成為常態?!把椡ê健笔墙K省重點產業援藏項目,2016年由江蘇若爾通用航空發展集團聯合拉薩布達拉文旅集團組建而成。為幫助涉藏州縣解決通用航空本土化人才緊缺難題,適應通航產業需求,江蘇主動承擔學員學歷教育,讓學員以學徒身份直接上機進行飛行訓練,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完成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
“能夠當一名飛行員,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眮碜岳_的加措是西藏“雪鷹通航”培養的首批藏族民用直升機飛行員之一,“現在我每月收入有1萬多元,可以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蹦壳?,8名藏族學員已取得直升機駕駛執照并在“雪鷹通航”就職。
校地合作,促進就業創業
產業發展是徹底擺脫貧困的動力源泉。在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有一個“旬石路”微景觀設計中心,陳列著許多以石頭為元素的工藝作品。這些石頭叫旬石,產自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在當地隨處可見。
該校在扶貧調研中發現,旬石是工藝品加工的優良材料。2020年1月,旬陽縣高新區與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等單位聯合打造蘇陜扶貧協作項目“旬石路”,由該校學生對旬陽豐富的土石進行文化創意設計,將設計圖發送至陜西,陜西的農民根據圖樣加工出來,形成“多肉、綠植、花瓶、煙灰缸、奇石擺件、大型山水”為主打的系列微景觀產品,再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銷售,極大改善了當地村民生活。
“采用線上電商、線下實體相結合,運用新媒體宣傳、設計、銷售,搭建專業‘一條龍’對應模式介入,既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創業發展平臺,又能為當地政府緩解百姓就業壓力,提高當地群眾的經濟收入?!背V萋糜紊藤Q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校長秦益霖介紹,項目啟動前,當地農戶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如今,每款產品都能賣到幾十到上百元不等,幫助農戶每人每月增收2000到4000元。預計3年內將與1000戶農民簽訂協議,保障每戶每年增收8萬元,切實搭建一條致富“旬石路”。
在江蘇,像“旬石路”這樣的項目還有很多。一方面,通過職業教育為貧困地區人員進行技術賦能、文化賦能;另一方面,讓在校學生直接面向市場、客戶,進行實踐教學,探索出一道“點石成金”的職業教育扶貧雙贏之路。
在常州工程學院,學校推進產教深度融合,開辟鄉村振興、精準扶貧新空間。學校與電凱實業(上海)有限公司聯合成立了“智慧植物工廠協同創新中心”,將我國西北部地區多余用電就地轉化為當地缺口量較大的牧草。目前,植物工廠項目已經在新疆、寧夏、內蒙古、陜西、黑龍江、北京等地穩步推進。
“堅持以促進本地就業為導向,深入調研受援方的人文、教育、產業、社會等各領域基礎,精準把脈,探尋受援方最大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制定出緊密貼合區域發展的幫扶內容?!苯K省教育廳職教處副處長徐慶表示,江蘇將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產業發展能力,扎實走高質量產業精準扶貧的新路子。(本報記者 繆志聰 通訊員 王瓊)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