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1456、1554、1678、1778、1810,這是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烏石學校2015年至2020年的學生數,以平均每年100人的速度增長。
近年來,像烏石這樣明顯出現學生回流的學校,在瓊中不是個例。瓊中縣教育局局長傅永東列了一組數據:2015年以來,瓊中累計回流中小學生3000多名,占瓊中基礎教育階段在校生增長規模的60%,一些鄉鎮學校成為吸引學生回流的主要力量。同時,瓊中縣的中考綜合評價指數從2009年的全省倒數第一躍升到近4年連續位居全省前八,穩居海南中部六市縣第一。
在瓊中,此前但凡“有點門路”的家長都會把子女送到??诘鹊厣蠈W,近年來卻出現民族山區學生“回流潮”,“家門口的學?!闭J可度不斷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效顯著。2019年才摘帽脫貧的瓊中,教育“逆襲”的秘密在哪里?
改善條件,小財政辦大教育
瓊中縣位于海南省中部山區,是集山區、革命老區、民族自治地區于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貧困發生率曾達34.6%。
瓊中灣嶺學校校長包瑞2016年初到任時,學校的面貌讓這個在甘肅干了18年鄉村教育的人十分震驚:教學樓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舊樓,門窗破損,墻磚外露,校園里竟然還有人放牛養羊……學生大量流失,包瑞數了一下,全校只剩下81名學生,面臨撤并風險。
短短4年過去,灣嶺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蘊含民族特色的教學樓和宿舍、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塑膠操場、標準游泳池……一所山區農村校和城里學校在硬件條件上并無差別。學校的變化家長看在眼里,4年來,學生回流超過400人,學位一年比一年緊俏。
灣嶺學校的變化僅僅是瓊中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傅永東有一本厚厚的硬皮冊子——專門請設計院為全縣38所公辦中小學設計的校園規劃效果圖?!澳銈兿肴ツ乃鶎W校都可以,每所學校都很漂亮!”傅永東自豪地說。
財政收入本不高的瓊中縣壓縮一般性支出和新增財力優先安排保障教育支出。2015年以來,瓊中縣累計投入財政資金6億余元,實施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改薄、標準化學校建設、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程和瓊中中學創建省一級學校工程及兩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投入1.6億元新建縣實驗小學,投入3000多萬元新建縣幼兒園。
一系列的教育投入讓瓊中縣各中小學校都基本達到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全縣38所完全小學以上學校和22個教學點及15所公辦幼兒園的辦學條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資源重整,強校托底農村校
傅永東2014年上任縣教育局局長時,對瓊中教育做了一個全面調研?!皩W校破破爛爛,教師無精打采,學生流失不回”是他對調研的總結。
學校辦學條件差可以靠教育投入改善,但是后面兩個現象怎么扭轉?
彼時瓊中縣的鄉村小學、教學點都是由鄉鎮中心校托管?!班l鎮中心學校本身辦學水平不高且精力有限,根本無法帶動村小發展。要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必須通盤考慮,對全縣的教育資源重新整合?!备涤罇|說。
2016年,瓊中縣教育局對全縣村小、教學點重新調整歸屬管理,安排縣城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學校參與承擔村小、教學點的全面管理工作,形成強校捆綁弱校、縣城帶動鄉鎮的幫扶格局——全縣61所學校,其中34所農村完小、教學點與20所優質縣城校、中心校結對捆綁,形成34個“一幫一”“一幫二”或“一幫多”教學幫扶體,捆綁資源,相融共進。
瓊中縣高田小學曾是一所薄弱黎族鄉村校,2016年9月,該校的歸屬學校由鄉鎮中心校調整為瓊中縣第二小學,兩者結成“一幫一”對子,高田小學更名為瓊中縣第二小學高田校區。
“學校發展有了方向,教學管理有了辦法,特色課程也辦得有聲有色?!闭勂饸w屬校調整后學校的變化,在高田小學教了28年書的校長黃家裕說。
以前在黃家裕的眼中,縣二小是縣里的“優等生”,高田小學是鄉村?!昂筮M生”,兩校差距明顯,“后進生”想提升總不知往哪兒發力。重新整合辦學后,縣二小“空降”管理高田小學?!斑@個‘優等生’和盤托出,校長、教導主任到村里手把手指導工作,廢、改、立教學管理制度,共享優質師資、教學資源,使高田小學脫胎換骨,有了大變化?!?/p>
入校指導、入戶家訪、共享資源、捆綁考核,優質學校的帶動激發了村小的內生動力。瓊中縣第二小學校長王日認為,捆綁行走的基本理念是同進退、共擔當,“高田小學缺什么我們就幫什么,少什么我們就給什么”。
有了優質學校的幫扶,高田小學改變了過去保守、封閉的工作狀態,逐步形成開放、和諧、濃郁的教研氛圍,有效促進了教師水平、教學質量提升。學校還發展特色課程,把富含黎族特色的農耕文明融入校園文化,開設種山蘭稻、釀山蘭酒、識黎族草藥等課程,打造學校特色品牌。
紅島小學、大墩小學、中朗小學……翻開瓊中縣各??己顺煽儐?,辦學成效進步的鄉村校比比皆是?!啊疖囶^’的精準帶動,消除了農村校的‘惰性元素’,補齊了短板,全縣教育才能一個步子走更遠?!备涤罇|說。
外引內培,打造優質教師隊伍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傅永東看來,瓊中教育等不了那么久,要徹底改變教育落后面貌不能僅靠改造本地學校和教師,還必須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和教育人才。
恰逢海南大力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瓊中抓住機會,一方面與華中師范大學開展合作辦學,成立華中師范大學瓊中附屬中學,并將瓊中思源實驗學校納入一體化管理,輻射全縣,為瓊中教育注入“優質基因”;另一方面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優秀校長和教師,2015年以來共引進優秀校長24名、中小學學科骨干教師133名。
“在這里,教書育人的成就感更大?!饼徯l華是烏石學校2018年從湖北引進的學科帶頭人,承擔學校兩個班級的語文教學,還擔任九年級班主任、年級組長、語文教研組組長。瓊中為龔衛華等引進教師在縣城提供保障性住房、一次性發放20萬元安家費,每年績效考核優秀者還有4萬元獎金,各類津貼、補貼加起來,比以前待遇提升了很多。不僅如此,為了讓引進教師安心從教,瓊中還為引進教師的家屬、子女安排對口工作和學校,提供貼心服務。
人才引進了,但如何讓優秀教育人才向農村學校流動,彌補農村校急需的優秀師資?2019年,瓊中試點在鄉鎮及以下學校設置高層次教育人才公開競聘崗位,面向全國公開競聘引進農村省級骨干校長7人、農村特級教師5人、農村省級學科帶頭人58人,農村學校骨干教師比例從10%上升到16%,改善了農村學校教師結構。
烏石學校校長鄧士志、灣嶺學校校長包瑞等都是瓊中面向全國引進的優秀教育人才,在他們的帶領下,處于生源流失窘境的農村校短短幾年間就成為瓊中吸引學生回流的主要力量。
為最大限度發揮引進人才作用,將先進教育經驗、管理方法輻射全縣教師和學校,瓊中打破學校界限,在全縣構建129個學科區域教研組,將2200多名專任教師均衡組合在各學段學科區域教研組中,安排面向全國引進的學科骨干教師和本地優秀教師擔任學科區域教研組長。
在引進教育人才的同時,瓊中為了激勵本地教師,實施本地校長教師與引進的中小學優秀校長和學科骨干教師同臺競爭,競聘成功者授予“本地拔尖優秀教育人才”榮譽,一次性發放本地拔尖教育人才獎,聘期內同等考核,同等享受引進教育人才年度考核補貼,此舉極大地激發了本地教師積極鉆研教育教學業務、大力提升個人專業素養的熱情。
2020年8月,“瓊中出現首位北大生”的消息傳遍全縣,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瓊中附屬中學的曾詩涵成為瓊中縣有史以來第一個考上北京大學的學生?!斑@是瓊中的驕傲,也是瓊中教育發展的生動注腳!”瓊中一名學生家長在朋友圈轉發了這條新聞,并寫下這句話。人們為曾詩涵歡呼,更為瓊中教育歡呼。(本報記者 歐媚 劉曉惠 易鑫)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