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有關部門對校外培訓機構展開專項治理,嚴加規范整治。如今,絕大多數校外培訓機構已納入監管之中,存在突出問題的校外培訓機構基本完成整改。
一場疫情,加速了校外培訓機構業務向線上轉移的進程。面對新形勢,如何鞏固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成果,進一步引導其規范辦學,嚴防“線下減負、線上增負”卷土重來?記者采訪了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培訓機構規范治理是“連續劇”
北京海淀黃莊,曾是培訓機構扎堆的地方。最興盛時,黃莊地鐵站500米之內,至少有105家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自2018年多部門開展聯合治理專項行動以來,這里的很多違規培訓機構被清理。
類似的情形發生在很多地方。在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看來,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專項治理已初見成效?!笆崂斫陙硇M馀嘤枡C構治理的政策導向,從把線下培訓機構納入規范有序軌道,到鞏固治理成果、應對線上培訓新情況,再到出臺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對什么是超標超前內容有了剛性要求等??梢哉f,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政策一步一個腳印,效果也是實實在在的?!备鸬绖P說。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可以“鳴金收兵”。全國政協委員、同濟大學副校長顧祥林在調研中發現,疫情使人們對在線教育的認知程度大大增加,對其接受度在逐步提高,線上教育的用戶活躍度也將大大提升。
“培訓機構規范治理既是一場攻堅戰,又是一部不斷解決新問題、回應社會關切的‘連續劇’?!比珖f常委、安徽省政協副主席、省教育廳廳長李和平說,“面對新問題、新趨勢,有關部門必須時刻高度關注,及時出臺政策,把治理推向深入?!?/p>
健全線上線下培訓機構治理長效機制
“培訓機構授課內容超出規定范圍,加重學生學業負擔,這是教育問題;違反合同,用一般教師冒充名師,攜預付款‘跑路’等,是市場問題?!比珖f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說,“教育、工商等多部門要進一步完善聯動、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機制,提高執法、監管效率,促進培訓機構市場良性健康發展?!?/p>
目前,已有多地就此建立治理體系。不久前,上海市發布新規,由教育部門牽頭協調培訓市場工作,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牽頭實施培訓市場綜合執法,各相關職能部門分別依職責對培訓機構的各類行為進行監督管理,有效避免了“無人管”和“多頭管”現象。
不過,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吳碧霞擔心的是,目前對在線教育的監管難度依然較大?!奥摼W經營服務的行業標準或政策性規定較為零星分散,相互之間規范不一。各部門職責不清,現有行政管理體制既沒有足夠的管理力量,也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p>
吳碧霞建議,要積極推動在線教育立法,加強在線教育市場監管。建議由市場監管、教育、互聯網管理等多部門聯合成立在線教育培訓平臺審查管理機構,包括開辦資質、運營、服務質量、師資準入、內部管理、收費標準等各個方面,構建緊密銜接的監管制度體系。
綜合施策,標本兼治
中小學生課后涌入培訓機構,有的是因為在校內“吃不飽”或“跟不上”,有的是為了發展音體美特長……這實際上與教育供給有關。一些代表、委員提出,可考慮從供給側增加資源,使家長、學生擁有更多選擇。
疫情期間,各地統籌整合教學資源,搭建網絡云課堂,取得積極成效。全國人大代表、東北育才學校校長高琛建議,建設完善系統的數字化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優質校外學習資源。全國政協委員、民盟重慶市委會專職副主委黃燕蘋則建議,各地可成立教師資源中心,鼓勵剛退休的教師提供符合全面發展要求的課后服務,保證學校課后托管質量。
采訪中,多名代表、委員表示,校外培訓實際上指向的是基礎教育的深層次問題,要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綜合施策、系統推進。
培訓機構治理是學生減負的突破口,而學生減負指向的則是基礎教育的系統性改革。全國政協常委、民進湖南省委主委潘碧靈認為,關鍵要發揮教育評價的“指揮棒”作用,用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重新梳理教育評價體系,完善對學校和教師的考核激勵辦法。包括家長在內,全社會要一起努力,轉變錯誤教育觀念,扭轉“唯分數”傾向,真正解決“一考定終身”問題,實現公平、科學選材。(本報記者 高毅哲)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