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西城實驗中學(山東省實驗中學西校)共有學生近3000人,學校各類圖書近10萬冊。近年來,學校堅持將閱讀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從“高標準的資源選擇、最適切的資源推送,全維度的閱讀校本課程”三個維度打造以課程建設為架構的“人文素養基地”,全面發揮讀物育人功能。教育部陳寶生部長在全國政協網絡議政協商會上肯定學校做法——“將優秀傳統文化推送到離學生最近的地方”。
一、高標準的資源選擇
學校嚴把閱讀資源入校標準,將圖書入校作為第一關口。逐步形成了基于學生成長“思想性、需求性、前沿性、普適性”為框架標準的選擇依據,定期開展師生自主選書活動,配合常態審查機制,確保推送到學生身邊的閱讀資源標準嚴格、適切、優質。
閱讀資源選擇形成思想引領高標準。學校每學年拿出20萬元左右的預算,專項用于圖書采購。每學期選派教師和學生代表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習需求到新華書店選購圖書。根據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生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學校圖書選擇標準逐步完善。所選圖書要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科學精神,彰顯家國情懷、社會關愛、人格修養,開拓國際視野,涵養法治意識。
常態審查形成閱讀資源綠色生態。依據上級要求對館藏圖書實行常態審核制度。學校建立以分管校長任組長,圖書管理員、學科教師、學生代表為組員的閱讀資源審查小組,不定期開展圖書審查,一般每學期一次。每次審查按照標準審查說明、學生意見征詢、教師意見征詢、組織審查組成員、審查不少于1/3的圖書、提出下架說明等程序,把不適合高中學生閱讀的圖書列入下架名錄。三年以來,累計審核下架圖書138冊,凈化了閱讀環境,把最適切的閱讀資源推送到學生身邊。
二、最適切的資源推送
圍繞“圖書資源建設和推送到學生最近的地方”目標,通過“空間覆蓋、時間連續”兩個維度,不斷優化人文素養基地建設,優化校園閱讀環境,讓讀書成為一件更容易的事情。
依托人文素養基地建設,立足培養“終身的閱讀者,獨立的思考者,負責任的表達者,文化的傳承者”,學校提出每名學生三年600萬字閱讀量目標。學校形成了資源集中地“圖書館”—高端資源聚集地“觀瀾書院”—分布式資源集散地“淺閱讀區”—長在教室里的“班級書房”—24小時圖書借閱“電子書柜”閱讀資源推送鏈條,基本實現了閱讀資源校園全空間、全時段推送。
人文素養基地的建設,師生年度人均圖書借閱量15冊,有記錄的借閱冊數由日均100余冊上升為200余冊。
三、全維度的校本閱讀課程
依托文科素養基地建設,圍繞學科核心素養,以聽說讀寫體系為抓手,學?;陂喿x的校本課程群基本成形。
校本課程全面涵養。學校以促進學生成長為核心,立足教師課程開發需求,遴選了《個性化閱讀》《跟著二十四節氣去讀古詩詞》《閱讀的魅力,寫作的快感》《演講與口才》……遴選圖書與校本閱讀課程開發相結合,全面服務學生成長,實現育人育才目標。
打造閱讀品牌活動。著眼閱讀,開展校園讀書節、名師薦書、百字薦書、師生共讀共寫、基于整本書閱讀的“經典書趣展演”等活動,閱讀成為校園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落腳寫作,積極參與新概念作文大賽、葉圣陶杯作文大賽等活動,學生閱讀寫作素養獲得更多更高層次的認可。
智慧化閱讀服務成長需求。加強智慧閱讀服務,通過大數據分析,在班牌等設施每月推送師生圖書借閱數據和最受師生歡迎的圖書榜單,引導學生閱讀風向,引導價值導向。
引領性閱讀樹立成長標桿。設置優秀教師圖書推薦區,以名師閱讀帶動群體閱讀,推薦的圖書借閱量有明顯提升;設置優秀畢業生圖書捐贈區,學長們的圖書、習題集、書法作品等豐富了館藏資源,以典型閱讀帶動成長性閱讀。(濟南西城實驗中學(山東省實驗中學西校))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