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教材發揮鑄魂育人、啟智增慧的功能。多年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高度重視教材工作,在政治引領、育人導向、特色彰顯、保障落實上多措并舉,促進教材工作上水平、上臺階。
一、體制機制強化政治引領
全校上下自覺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材建設的重要論述上來,不斷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一是堅持黨管教材。學校成立由黨委書記、校長任雙組長的教材工作領導小組,各教學單位組建由黨政一把手親自抓的教材工作小組,確保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到教材建設的各方面、各環節。二是把握政治方向。學校重新制定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課程教材建設與使用管理辦法》,教材建設須通過“規劃-立項-編寫-出版-使用-評價”流程,教材選用須遵照“選用-學院初審-學校審查-公示備案”流程。每一個流程均加強政治把關,堅決抵制和防范各種錯誤思潮對教材的滲透。
二、編審選用堅持育人導向
學校形成了“教材的核心功能是育人”的基本共識,在教材編審、選用上堅持育人導向。一是教材編寫突出課程思政。2018年開始設立“讀懂中國”系列通識課程及教材建設項目,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進行總結和思考,引導學生“讀懂中國”,堅定“四個自信”,涵養家國情懷,激發使命擔當。二是教材審核嚴守意識形態陣地。學校規定教材“凡編必審”“凡選必審”。將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作為首要標準。三是教材選用堅持先進適用。學校明確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統一使用馬工程重點教材,積極推動馬工程重點教材統一使用,涉及國家主權、安全及民族、宗教等內容的課程,必須統一選用由國家統一編寫審查的教材。
三、學科學理彰顯學校特色
學校積極探索教材內容和教材體系創新,在學科學理上突出特色,充分發揮教材正本清源作用和在人才培養各環節中的統領作用。一是打造財經政法深度融通的精品教材。全校通用、多次再版的《經濟學通論》《法學通論》《管理學通論》已成為學校實現融通性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二是構建特色優勢專業系列教材。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建設,學校財政學、金融學、法學、會計學、勞動與社會保障等傳統優勢專業的系列課程教材基本形成。三是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中擔當作為。教師參編馬工程重點教材14部,積極申報首批9種中國經濟學教材編寫任務,《世界遺產在中國》《數字經濟與中國實踐》等24門“讀懂中國”系列通識課配套的學理化教材正在陸續出版。
四、保障體系形成支持合力
學校從領導體制、運行機制、經費投入、績效引導等多個層面構筑教材建設的保障體系,形成教材建設的合力。一是成立學校教材工作領導小組、教學單位教材工作小組,吸收資深教授、學術領軍人物、學術水平高且教學經驗豐富的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優秀教師組建校級教材專家庫。二是明確“十四五”時期學校教材建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標,突出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作用,有計劃、有步驟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優秀教材。三是開展優秀教材評選活動,選樹教材工作典型。四是把教材建設作為教學單位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學科建設、教學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納入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標。將編寫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國家規劃專業核心課程教材建設作為參評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成果,將教材編審工作作為職務評聘、評優評先、崗位晉升的重要指標。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