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前往武漢的鐘南山院士,把膽留在武漢的張伯禮校長,無數忙碌在疫情防控前線和后方的教育工作者……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阻擊戰中,教育戰線留下了諸多令人難忘的身影,發生了眾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此刻,我們把目光聚焦于這些師者,記錄他們的勇氣、他們的汗水、他們的拼搏、他們的擔當。
馳援一線,生死競速
“加油!”
“加油!”
2月7日晚,緊急馳援武漢的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療隊在武漢天河機場相遇,互相致意。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這一幕感動了無數網友。
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氨眳f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來自高校附屬醫院的醫護人員星夜馳援、盡銳出戰,用血肉筑起了一道生命防線。
59歲的安友仲是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專家組組長,這位曾經血氣方剛的“重癥敢死隊隊員”已雙鬢華發。登上前往武漢的飛機前,他在朋友圈寫下:“老夫聊發少年狂,赴漢口,跨長江,醫亦凡人,匹夫盡責滅疫狼?!?/p>
由于連續奮戰,在武漢指導中醫醫療隊開展臨床救治的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膽囊炎發作,中央指導組領導強令他住院治療。接受微創膽囊摘除手術后,張伯禮雙腿出現血栓,必須臥床,醫生說要至少休息兩個星期。張伯禮急了,他說自己盡量聽話,多給點藥,最后住院一個星期。他說:“這回我把膽留在了武漢,更加與武漢市民肝膽相照了!”
為確保援鄂醫護人員不被感染,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教授吳安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李六億等專家臨危受命。在武漢,吳安華為120多支醫療隊共1.5萬名隊員做了院感方面的培訓。最終,4萬多援鄂醫療隊員無一人感染,創造奇跡。
這樣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守望生命,讓人民多了一份心安,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抗疫英雄。
防控疫情,志愿出征
同樣勇敢無畏的,還有沖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師生志愿者。
7月24日,大連灣中學操場走來了一群由教師組成的核酸采集應急隊伍?!?·22”疫情發生以來,大連防疫一線急需大量人手,不少教師主動報名,參與到抗疫工作中。大連南關嶺小學教師王萍剛從貴州支教歸來,便申請加入應急隊伍?!敖虝耸俏覀兊墓ぷ?,保護大連,抗擊疫情,我們這些教書先生同樣也可以!”她在抗疫日記中寫下了自己的心聲。
湖北省大悟縣濱河學校教師羅桂梅曾三次寫下“請戰書”,考慮到她家庭的實際情況,前兩次學校都沒有批準,在她的堅持下,學校黨總支最終批準她負責竹林小區疫情防控工作。
降雪降溫時,羅桂梅搶著到小區卡口執勤。沒有防護服,便穿上做飯用的罩衣,沒有頭套,便戴上太陽帽。然而,在疫情防控一線連續“戰斗”7天后,羅桂梅因過度勞累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去世。而就在幾天前,羅桂梅還在微信群中與大家商量組織少先隊抗擊疫情的專題活動。
“戰疫時期,我不僅是一名教師,也是一名戰士?!绷_桂梅生前留下的話語,依然感動、激勵著無數人。
守好校園這方凈土
除夕夜,在甘肅省的一個小村莊,北京化工大學數理學院輔導員惠永強手捧著電腦,焦急地從村頭跑到村尾尋找網絡信號。網絡信號時好時壞,惠永強必須保持移動才能保證和學生不失去聯系。直到與第209名學生確認情況后,他才長舒一口氣。
生命之下,責任重于泰山。守護好校園這片凈土,是對教育系統的一場大考。一切為了師生的生命安全,為了這個承諾,教育系統集結起一股強大的力量。
每所學校的大門,都是責任開始的地方。平日里,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白米中心小學教師錢程寬除了負責學校的體育教學,還是學校的“門神”,守校護校,常年堅持一日三巡。疫情發生后,這位有著40多年教齡的老教師便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一步也沒離開。
“留在武漢的那幾名同學怎么樣了?還好嗎?有什么困難?……”3月18日上午,鼻子里插著氧氣管、剛從重癥監護室轉到普通病房不久的湖南科技職業學院副院長盧文濤,見到同事第一句話便是詢問學生情況。盧文濤是學校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第一副組長,防疫期間,他平均每天工作15小時以上,連續奮戰40天,最終累倒在辦公室。
在浙江衢州常山縣,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完成作業,宋畈中心小學東魯完小教師王金良每天走遍8個自然村,往返20多公里,給班上35個學生送作業本、批改作業,風雨無阻;備課、磨課、上課、聽課、評課、批改作業,晚上參加培訓、寫培訓心得,西安航天城一中教師王雅云的一天,成為春季學期很多教師為保障線上教學而忙碌的真實寫照。
3月18日,武漢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疑似病例首次雙雙清零。春季學期結束前,已有超過75%的學生回到了校園。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要求確保安全開學、正常開學、全面開學,全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明確了秋季學期開學安排。
當我們把時間拉長,順著重要的時間節點回望,方能體會其中的艱辛,也更珍惜來之不易的瑯瑯書聲。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恢復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全國教育戰線將繼續守土盡責,維護校園穩定,守護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本報記者 王家源)
賈新華:一線的“抗疫榜樣”
2019年年底,武漢出現了不明原因肺炎,作為一名呼吸科醫生,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副院長賈新華一直在關注著疫情的發展。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當天,賈新華便寫下請戰書,要求參加援助湖北抗疫工作。
作為山東省首批援鄂醫療隊普通一組組長,賈新華1月25日便趕赴湖北黃岡進行醫療援助工作。1月29日,他又被山東省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任命為山東省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
剛剛到達黃岡的時候,當地還沒有實現集中救治、集中隔離。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賈新華帶領135人的醫療團隊,協助當地基建、工程團隊改造了黃岡的“小湯山”——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并建設了第一個新冠肺炎隔離病區,這個隔離區擁有100張床位,其中包含12張床位的ICU,在關鍵時刻派上了用場。
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賈新華發揚共產黨員不怕苦、時刻沖鋒在一線的精神,連續多個日夜持續奮戰,改造了病房,并首批接診了98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尤其是建設的ICU病房,在重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中提供了重要的支撐,有效地降低了當地新冠肺炎的病亡率。
作為一名有著20年工作經驗的呼吸科醫生,賈新華對中醫中藥在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中的作用有著很強的信心。在臨床工作中,他非常重視中西醫結合方法的應用,所在的三個病區中藥湯劑的使用率達到95%以上,并在病區開展了中藥湯藥、中藥熏蒸療法、艾灸療法等多種中醫療法。
在黃岡援助期間,賈新華還組建了由多學科專家組成的新冠肺炎救治專家團隊,定期對其他醫療機構、縣市區進行醫療技術支持。梳理成文了山東醫療隊工作手冊,涵蓋了工作流程、診療護理方案、重癥患者救治、中醫、院感等多個方面,為后續醫療隊提供了支持。在57天的援助工作中,共救治新冠肺炎患者148人。
2020年3月5日,賈新華被國家衛健委等三部門授予“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6月26日,又被山東省委組織部授予“抗疫榜樣”稱號。(本報記者 魏海政)
華雨辰:甘當一顆“螺絲釘”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義務為武漢方艙醫院患者廣播、給患者和醫護送餐、幫助運送分發物資、到高速路口測體溫;疫情后,參加武漢市青山區青年教師志愿隊,前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進行支教援助……“90后”志愿者華雨辰,是小學音樂教師,卻主動選擇成為一顆“螺絲釘”,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在疫情正嚴峻的時期,武漢青山區方艙醫院,每天早晨8點多鐘,廣播就會準時響起:“親愛的患者朋友們,下面為大家帶來美文欣賞……”
武漢鋼花小學的音樂教師華雨辰是這里的志愿“播音員”。
方艙醫院里沒有專門的播音間。為防止感染,播音的小臺子搭在與病房一墻之隔的過道里,桌子幾十公分高,擺上電腦、架上話筒,人往小塑料凳上一坐,聲音就會傳到墻的另一面,方艙內的新一天開始了。
“早中晚各1個小時的廣播播放,每小時內有10—15分鐘為播音員口播,其他時間為音樂播放?!比A雨辰告訴記者,雖然播放時間不長,但背后的信息篩選工作卻是海量的。
華雨辰告訴記者,2月份來這里報到時,防護服等裝備還沒到位,全身裝備只有一個口罩。她的志愿者小伙伴們聽說以后,連夜幫忙找來了兩套防護服,第二天一早就送到了她的手中。她介紹,志愿者們大都身兼數職,司機、搬運工、檢測員……哪里需要哪里上。
時間倒回1月23日,華雨辰得知青山區團委在招募志愿者,立即報了名。1月25日,看到醫護人員用車情況明顯好轉,華雨辰又申請加入了疫情防控志愿隊,成為二七橋上檢測值守的一員,配合交警檢測來往車輛人員的體溫。因為要人人過關,車輛過檢緩慢。大多數司機很配合,小部分有些著急的,華雨辰也能理解,她微笑著道一聲“體溫正?!?,急躁的司機也會點頭致謝,還有人甚至會支援他們一些口罩和酒精噴霧,囑咐他們多保重。最長的一次值班,華雨辰在橋上站了8個小時。
在“保衛大武漢”的戰斗中,華雨辰當志愿者80余天,她說:“我不覺得當志愿者很辛苦,因為干著充滿力量的事就不覺得累,還有什么比為自己最愛的家鄉作貢獻更有力量呢?作為90后,我們不煽情,我們直接上,我們能吃苦,我們夠堅定?!保ū緢笥浾?程墨 通訊員 李維波)
陳麗:為自由呼吸而戰
“在戰疫一線,我們上崗前練習防護服穿脫,練到凌晨2點。因為面對未知的敵人,我和你們一樣也是‘新手’,多的只是專業實踐經驗的積累?!苯?,在指導十多名規培生實操時,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麗跟他們分享戰疫故事。
自2002年從暨大畢業后,陳麗18年來始終堅守在臨床、教學和科研一線,擔當好“醫者”“師者”兩份職責,“作為教師黨員,我希望能用實際行動給學生樹立榜樣”。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除夕夜,陳麗剛值完夜班,得知暨大一附院組建醫療隊支援湖北的消息后,她立即遞交了“請戰書”。陳麗是經歷過“非典”特殊時期的呼吸??漆t生,也是有20年黨齡的老黨員,“這是需要我們黨員挺身而出、走在前面的關鍵時刻”。
陳麗和隊友帶著前線急需的防疫物資,隨廣東省第一批馳援湖北醫療隊出征武漢。大年初一凌晨1點45分,飛機降落在武漢,“當時整個城市籠罩在陰暗中”。稍作休整,陳麗便投入戰斗。
“有病人呼吸驟停,急需搶救?!甭牭阶o士的呼叫后,陳麗立即沖上去給病人做心肺復蘇,“那是一位雙肺已經發白的危重型病人,當時沒有想到害怕,就想著緩解病人痛苦”。
武漢漢口醫院呼吸六病區是陳麗所在醫療隊的戰場,該病區近80名患者中,70%以上都屬于危重癥,且多有基礎疾病。醫療物資緊張、工作強度大等困難接踵而至,陳麗鉚足了勁兒,勤奮鉆研、攻堅克難,積極探索新療法,努力救治每一位病患。
問病史、查體、制定診療方案、搶救……在武漢抗疫的59天里,作為醫療小組的組長,陳麗帶頭協同作戰,經常搶先收治危重病人。自己負責的病人病情穩定時,陳麗就趕忙幫其他組員救治病人??吹阶o士忙不過來,她還主動替病人換氧氣,七八十斤的氧氣瓶說搬就搬。
在繁重緊張的救治工作之余,陳麗利用休息時間總結新冠肺炎臨床診治經驗,并把教書育人的課堂從廣州移到了戰疫的最前線。她不但繼續承擔本科生臨床帶教、規培生培養等教學工作,還在線上指導學生們制定實驗計劃、方案。
“關系到學生的事情都是大事,我不能有任何一點馬虎?!标慃愓f。(本報記者 劉盾 通訊員 蘇運生 劉麗芳 張紫欣)
趙新芳:一襲白衣當戎裝
“到了武漢,已接近清晨,做完準備工作,我和隊員們隨即投入到緊張的戰前培訓中?!闭f起今年2月赴武漢抗擊新冠疫情的情景,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醫二科副主任趙新芳,仍然記得每一個細節。
“我工作的地方是武漢東西湖(武漢客廳)方艙醫院。2月9日晚是我所在的小組第一次進艙?!壁w新芳說,“我在門口接診病人、分診,外面診療室的溫度接近室外溫度,披著羽絨服、旁邊放著電暖器都覺得冷。但我們沒有退縮,認真完成著每項工作任務?!?/p>
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巡查問診,研究調整診療方案;帶著患者做八段錦,幫助他們恢復健康……
一個多月時間里,趙新芳日夜奮戰,用心用情守護生命、守護患者健康。
艙內的診療工作,煩瑣而復雜,每次值班都要嚴格防護,密不透氣的防護服、手套、眼罩和口罩把趙新芳包裹得只能看見兩只眼睛,都是憑借身上寫的名字去辨別隊友。嚴密的防護,讓她汗流浹背,呼吸短促。哈氣讓護目鏡起一層霧氣和水珠,艱難地通過護目鏡去處理醫囑,完成病歷書寫,一個班6小時下來,頭暈眼花,但趙新芳沒有叫苦叫累?!翱粗∪瞬《竞怂徂D陰的越來越多,我心里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壁w新芳說。
武漢東西湖(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2月16日,醫院成立了中醫診療專家小組,有著20多年臨床經驗的中醫專家趙新芳被任命為該小組副組長。小組確定國家中醫藥救治組專家推薦的“新冠肺炎二號方”為救治患者的中藥協定方,制定以“新冠肺炎二號方”湯劑為主、中成藥為輔的中醫藥救治方案,并迅速實施。
“那時每天艙內中藥湯劑使用量在1000劑,中藥顆粒劑在400余劑?!壁w新芳說。
雖然完成戰疫使命回來了,但是心里始終還惦念著武漢。趙新芳說,“支援武漢,作為一名臨床醫生,認認真真工作,努力解除患者的病痛是我的目標。身在武漢,及時轉變角色,轉變工作方式,更好地服務病人,讓更多的病人早日康復,是我們現在的使命。完成使命離開抗疫一線,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抗疫的工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p>
趙新芳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認可。不久前,趙新芳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本報記者 蔣夫爾)
查瓊芳:勇敢逆行戰疫情
“武漢這座城市生病了,作為共飲長江水的上海人,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他們?!?/p>
1月24日,除夕夜。年夜飯吃到一半,接到了當晚出發去武漢的通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查瓊芳放下碗筷、收好行囊,帶上親人、朋友和同事的囑托,隨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一起奔赴武漢。
4個月前,查瓊芳還曾到武漢參加全國呼吸年會,這一次卻成了勇敢逆行。這支逆行的隊伍最早從上海出發、最少思想準備,也面臨著最艱巨的任務。作為這支隊伍里交醫系統唯一的女醫生,查瓊芳用語音發回了第一天的工作匯報,記錄著周圍發生的一切。
最初,查瓊芳寫日記主要是“為了讓后方放心”,穿著厚重的防護服一進艙就失聯,脫下防護服,無論多累她都堅持把當天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發回后方,讓大家放心。漸漸地,寫日記成了思考和減壓的一種方式。在與病毒的奮戰中,查瓊芳總是被身邊的一股股力量激勵著,她用樸實的語言把這些都記錄了下來。
除了逆行的醫護人員,還有很多平凡的感動走進了查瓊芳的日記。社會愛心人士源源不斷地運送物資和美食,酒店服務人員默默無聞地送上貼心服務,冰天雪地中司機師傅睡在車上等候接送凌晨4點下班的醫護人員,康復后主動幫醫護人員干活的病人溫暖了整個病區,不遠處的方艙醫院迅速建了起來……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一道光,照亮了通往勝利的路。
從1月25日凌晨抵達武漢天河機場,到3月31日結束在金銀潭醫院重癥病房的工作返滬,這難忘的68天里,查瓊芳寫下了67篇日記,堅持用正能量記錄著那段特殊的日子。查瓊芳說:“我在這里見證了中國速度,也見證了中國人民眾志成城的決心?!?/p>
終于迎來了疫情好轉,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決定將這67篇日記結集出版。從不給任何書寫序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教授欣然為《查醫生援鄂日記》作序,并在課程講座中以醫者情懷為這本書“帶貨”:“這既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抗疫史料,也是一部難得的醫學人文教育的讀物?!?/p>
而今,這本書包括英語版在內的9個語種已實現版權輸出,中國醫生的抗疫故事傳向了全世界。(本報記者 任朝霞)
高杰英:與學生相聚“云端”
“最近有一句話比較流行,‘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我想問問大家,你愿意去漢朝強盛的時代,還是愿意去軍閥割據的時代?”
“當然是強盛的漢朝?!蓖瑢W們紛紛回答。
“投資就像這樣,有時候需要的是常識!你看,你們都輕易地做了正確的選擇?!?/p>
這是疫情期間首都經貿大學價值投資公選課第一次網絡授課時的場景。2018級工商管理學院學生白梓豪對此記憶猶新,高杰英老師用這樣一種方式,輕松地帶他進入了“投資的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共有1993門次課程完成了網絡教學,各教學單位根據情況,選用了直播、錄播、實時在線指導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698位教師、6萬余人次學生,相聚“云端”,在教學方式、交流空間的變化中,積極應對挑戰,努力讓教與學保持最佳狀態。
金融學院教授高杰英的課程一向很受歡迎,疫情期間,她一周共有14課時的課程,為了更好的授課效果,她特意針對本碩博每一門課程的特點選取了包括直播與錄播不同形式及不同的線上學習平臺?!敖處熞粩鄵肀录夹g,不斷學習不斷進化,才能站好課堂,做好榜樣?!?/p>
2018年,高杰英就獲批學校慕課建設。2019年暑期,在完成了一系列的撰寫腳本、課程組討論、制作教學課件之后,9月,價值投資慕課上線。在高杰英的研究生通識課——證券投資分析師實務課堂上,“慕課+SPOC”的線上線下翻轉教學方式得到了學生認可。
為了達到最好的授課效果,她花了很多心思。如設置上課下課鈴聲,讓網絡課程更有儀式感地進入課程狀態;設置課前回顧提問,課程結束部分就本章內容提問總結;設置新聞播報、電影配音,提高學生參與度;設置任務點、作業、考核等多項工作,通過超星平臺進行教學反饋質量監控,保證學生處于學習狀態等。
在她的精心準備下,網絡課程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霸凇虡I銀行經營管理’這門課中,老師會在課前播放國際熱點新聞,課上,我們與老師一起見證了美股的四次熔斷,國際金融市場的震蕩,見證了中國市場的韌性和中國銀行業應對疫情的及時舉措……大家都很喜歡這門課?!?017級金融學院學生姜子華說。(本報記者 施劍松 通訊員 張佳寧)
劉卓:非遺技藝助抗疫
“爸,又賣出一幅團花作品?!焙邶埥〗椈瘜W院2017級聽障生郭志濤的微信零錢包又有進賬,越來越多的人轉發、購買他的剪紙作品。這個26歲的小伙子坐在桌前、揮著剪刀,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十分投入。
“是劉卓老師日復一日手把手地教讓我有了今天?!惫緷浅8卸?。
32歲的劉卓是黑龍江省綏化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教師、剪紙藝術工作室主任、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自從2017年起承擔特殊教育學院聽障生的剪紙課教學任務,他就靠著一把剪刀走進了這些特殊學生的心里。由于剪紙技法的特殊性,手語有時也無法表達其中的內涵,劉卓和學生之間就用書寫或畫插圖的方式進行溝通,慢慢地,有些人煩躁的心變得沉靜了,坐得住板凳,從好奇、好玩到真正熱愛,剪紙成了很多聽障學生的生存技能。
“剪紙是藝術品,是有性情和靈魂的,希望能夠幫助這些聽障生剪出屬于他們自己的多彩光亮的未來?!奔苤坨R、斯文儒雅的劉卓有著一雙靈巧、纖長的“藝術手”。
全國優秀科普工作者、中國剪紙德藝雙馨獎、中國美術書法百杰……各種頭銜、榮譽一連串,但劉卓更喜歡教師這個職業,“努力上好每一節課,指導好每一名學生”是他多年的堅持和情懷。
劉卓對剪紙的酷愛受母親、外祖母的影響和啟蒙。在家庭的熏陶下,8歲的劉卓就好奇并沉醉于花、鳥、魚、蝶傳統紋樣的畫和剪當中……拜師、繼承、創新,從孩童到青少年,劉卓不斷打磨技法、創新表現力,打破傳統剪紙藝術的空間感,創作了以《青花瓷》題材為代表的系列立體剪紙,引起界內外的關注與肯定。
“黑土地是我藝術創作的源泉,也為我的成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滋養?!?011年,劉卓留在綏化學院任教,課余時間,致力于剪紙藝術的衍生品開發,床上系列家紡用品、陶瓷茶具等都融入了剪紙元素,已有七項獨創技藝和創新作品申請國家專利。在劉卓的教學、引導下,一群大學生走上了創新創業之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劉卓還專門錄制了系列剪紙教程發至網絡平臺,非遺技藝被賦予了戰疫的精神和力量,短視頻日播放量破萬,他創作的剪紙作品《鐘南山》被中國文聯文藝志愿者協會在全國推送。(本報記者 曹曦)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