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抗疫的日日夜夜,被90后援鄂醫療隊醫生吳超視為自己“最好的成長禮”。
作為第一批90后,在吳超30年的人生歷程中似乎沒有遇過“大風大浪”,考試、升學、畢業后順利入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一直風平浪靜。在同事眼中,他臉上總帶著笑意,“淡定而堅韌”。
然而,從武漢返京那一刻,向來淡定的吳超“忍不住了”。4月6日下午,援鄂醫療隊返程。吳超和同事坐在開往機場的大巴上,一路望去,武漢街頭站滿了為他們送行的人。他強忍了許久的淚水終于奪眶而出,“沒想到最后走的時候還真是忍不住了”。
市民們戴著口罩,手拉橫幅,列隊送別,“他們遠遠地向我們使勁揮手,還有的市民舉著國旗一路把我們送到機場?!眳浅f,“愛熱鬧的武漢終于回來了!”
兩個月前的武漢,在吳超腦海中閃回。那時,街道空無一人,寂寥冷清。剛進病房的吳超,心里也在打鼓,但當他開始診治病人,與病魔交手時,便把恐懼拋到腦后,“就想爭分奪秒地投入戰斗,早些把病人從死神手中搶救出來?!?/p>
他忘我地投入工作,常常從半夜1點忙到早上9點。厚重的防護服包裹著他,汗水浸透全身,護目鏡蒙上一層霧氣,“雙手可能被汗水泡脹,臉上會留下勒痕?!?/p>
吳超和一批年輕的90后醫生,在給危重癥病人氣管插管時,相當于與病毒“零距離接觸”,“壓力非常大,但是無一人退縮”。
在最難熬的時候,吳超發現,身邊比他年齡還小的同事甚至更有耐力和戰斗力。一位1997年出生的心臟外科重癥科護士讓他印象深刻,“他是一位黨員,是我們醫療隊中年齡最小的,看護的危重病人最多?!?/p>
“有人說90后是‘嬌滴滴的一代’,這個標簽我們不背?!眳浅f,面對艱險與危難,自己的90后同事們挺身而出,英勇無畏,“不光是我們醫療隊,在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三分之一是90后和00后”。
在武漢戰“疫”的每一天,吳超都被鼓舞與激勵著,也漸漸萌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把我們90后在這場戰‘疫’中所經受的考驗、成長感悟,以及無畏戰斗的決心表達出來,寫一封信,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向全國人民匯報?!?/p>
于是,他和90后同事王奔寫下了這封信。但吳超沒想到,4天后,他們就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疤@喜了!”吳超說。
總書記在回信中寫道:“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彼托』锇閭兩钍芨袆?,“大家瞬間元氣滿滿,戰斗力爆棚”。
受到鼓舞的不只是醫護人員,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顯示,76.1%的受訪青年認為,人們不該再擔心他們是“垮掉的一代”。
興奮的同時,吳超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油然而生,現在更加覺得醫生不只是一個職業,更是神圣的職責?!眳浅X得自己“成長了,更有擔當,心理素質也更好了”。
經歷了戰“疫”的出生入死,他對自己的職業也有了更多感悟:要不斷精進醫術,救死扶傷,也要走進患者的內心,“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三十而立,很慶幸能‘立’在戰‘疫’一線?!眳浅锌?,“我們90后‘立’起的不只是信心和能力,更是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無論面對什么風浪考驗,我們青年一代一定會凝聚起闖關奪隘、攻城拔寨的先鋒力量?!保?span style="font-size: 12pt;">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戴月婷)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