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你為什么一定要去武漢’,家人也說‘孩子還小,你再考慮考慮’……如果在疫情面前,我們都回避、逃跑,那還有誰去幫助被病毒折磨的病人呢?”
3月2日,是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原定的開學日,因為疫情,新學期課程轉到了線上。當時正奮戰在武漢的該院教師、華西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士長劉逸文,用一封信向學生講述了自己走上戰疫一線的心路歷程,讓不少學生流下感動的淚水。
援鄂期間,不管工作多累,只要一有時間,劉逸文就用“錄播授課+在線答疑”的方式給學生上課。這學期她主講的“急危重癥護理學”“護理倫理學”“護理管理學”等課程,一節也沒落下。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劉逸文將戰疫過程中的點滴融入課堂化為思政教育素材,讓學生對職業責任有更深刻的認知。
“劉老師,一線的情況怎么樣?”見學生對疫情很關切,劉逸文就把正在發生的抗疫一線故事與相關課程相結合講給學生聽。
劉逸文援鄂期間所在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23病區,收治的都是重癥患者,其中多數年齡在60歲以上或有基礎疾病,護理人員缺口很大?!霸鯓硬拍茏層邢薜娜肆Πl揮最大效能?”反復摸索和研究后,她所在的醫護小組將所有病人按病情輕重,分成綠、黃、紅3個區,把人員和精力重點放在以危重病情患者為主的紅區。
“病人的病情是動態變化的,經過積極的治療支持,紅區的患者可以‘轉綠’,綠區患者也可能‘轉紅’,必須靈活調配資源,降低重癥死亡率?!碑斕焱砩?,劉逸文用現實中的案例,給學生講解“護理管理學”課程中的相關知識點。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專業,增強職業認同感,劉逸文將課程思政的理念融入課堂的各個環節。
她在給護理專業學生的信中這樣寫道:“現在,對于我們,對于護理,外界褒貶不一,我們被稱為‘天使’,卻一次次被現實環境所束縛,你們也許會迷茫失落……將生之希望帶給患者的,就是被稱為‘天使’的我們?!?/p>
有學生曾提出疑問:“學護理讀完本科就足夠了,為啥還要讀碩士、博士?”劉逸文回答學生:“這次搶救危重癥患者使用的ECMO(體外心肺循環系統)、PICC(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等設備和技術,許多普通護士平常見都沒有見過,如果專業知識不夠,怎么能更好地搶救病患呢?只有專業,才能把病患從死神手中搶回來!”
4月21日,四川最后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解除隔離,作為其中的一員,劉逸文也平安返家。短暫休整后,她又開始給學生在線上課,同時梳理著在武漢一線經歷的案例和故事,把其中與課程相關的內容加入自己的教案中。
“這段抗疫經歷是寶貴的人生財富,我要把從中獲取的智慧和精神繼續傳遞下去?!眲⒁菸恼f。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