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一中火了,食堂成了“傳說中別人學校的食堂”,升學率在湖南500多所高中里遙遙領先。
為什么會是它?冬日冷雨中,記者走進這所學校,試圖尋求答案?!皼]有什么高大上的經驗,就是抓好‘兩堂’,食堂和課堂?!痹趯W校工作32年的校長燕立國,用樸素的語言簡單概括。
食堂,立德樹人好地方
2006年8月,在這所學校工作了20年的燕立國出任校長。工作千頭萬緒,從哪兒抓起?“先抓食堂?!毖嗔f,當時學校整體搬遷負債較多,社會上還有議論說學校會從食堂賺錢來還債?!安毁嵰环皱X?!毖嗔鴱娪脖響B,并且承諾還要價廉物美。
12月4日中午12點,小雨,4000多名學生按年級分三批奔向食堂。高三學生趙天浩說,同學們稱這為“跑飯”,因為教室離食堂有點遠,“家里的飯都沒食堂的好吃”。能同時容納1000多名學生就餐的食堂,5元區、8元區、10元區,還有特色窗口,學生各取所需。一葷一素三四兩米飯還有免費骨頭湯,只要5元,而且這個“5元餐”堅持了12年。
端著大飯碗和記者們一起吃食堂的主管副校長邵華文介紹,一是堅決不外包,二是所有食材直接從廠家進。每天需求量相當大的豬肉,就直接從屠宰場進,這一項每天就省了2000多元。湖南人最愛吃米粉,學校食堂多年來每天派兩名工友晚上守在廠里,在米粉發水前直接過秤拉走,“一年能省20多萬元”。
價廉并不是不要質量。記者在學校上百萬字的校史“大事記”中發現,每年學校對所有的食堂商品組織一次大型招商會,大米和食用油等商品,當場做成飯菜讓師生及家長代表品評打分。
“食堂是立德樹人的地方?!毖嗔f,一日三餐上萬人次在食堂吃飯?!澳憧吹孛嬗杏退疁瓫]?那么長的隊伍有人插隊沒?碗里也沒什么剩飯菜,培養好習慣就從這兒開始?!毖嗔f,學校每年畢業1000多名學生,學生來來往往,一定會記得印象深刻的老師和食堂的飯菜。2015年10月,學?;I備校友獎勵基金,走訪時好多人反映對食堂念念不忘。他打趣道:“當場籌集1600多萬元,食堂應該有點功勞吧?”
課堂,素質教育主陣地
按時作息,即使高三也是活動不斷,也堅持每周兩節體育課;學生基本不刷題、不補課、不熬夜,多年來升學率相當高,2017年一本上線率高達81%。
秘訣是什么?這就是學校推行多年的“生本課堂”。燕立國當校長后,在全校推廣“生本課堂”,激發起學生熱愛學習的本能,讓學生對讀書就如吃飯喝水一樣必需。
記者現場聽了高三的兩節課,吳佳敏老師的政治課和張玉美老師的語文課,兩人的課堂有一個共同點:學生精力非常集中,跟著題目和問題思考,搶著舉手發言……“科學的課堂不是滿堂灌?!睂W校副校長陳淑平說,“生本課堂”就是把思維權、動手權、話語權、總結歸納權4種權利還給學生。
“我們從來不補課,因為課堂效率真的好”“作息表全校統一,十幾年不變”……記者找了20多名學生座談,大家七嘴八舌地夸贊自己的學校。
抓課堂的另一重要舉措是關注后進生。在桃源一中,這樣的學生叫“后勁生”,學校規定,“后勁生”享有談話、排座位、輔導、作業批改“四優先”,對班級考核,是“以班上的后25%學生成績及表現為評價標準”。學生譚思敏,高一時成績一度嚴重下滑,掉到1238名,倒數。譚思敏享受了“四優先”,教師多次找她談話,幫助分析原因查找問題,高二時她又漸漸趕上來了。
抓課堂還包括體育課和活動課。桃源一中是全封閉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不能帶手機進校,每天的跑操、大課間堅持不輟。十幾年了,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學校會組織高一高二全體學生徒步到桃花源,往返30多公里。(記者 李倫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