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姚媛)10月14日下午,記者從教育部在京舉辦的“2019教育扶貧論壇”上了解到,目前,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已覆蓋了全國2600多個縣、22萬所義務教育學校。
論壇主題為“攻堅克難,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教育部副部長孫堯指出,一年來,教育部扎實推進義務教育有保障、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定點聯系滇西扶貧等工作,各項扶貧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2012年至今,累計招聘了35.5萬名教師,覆蓋了中、西部3萬多所農村學校,28個省份實施地方師范生公費教育政策,每年吸引4.1萬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從2017年秋季學期起,將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等四類家庭經濟困難非寄宿學生也納入生活補助范圍;實施支教、東西協作計劃,東西協作參與院校近800所,開展教師培訓8600余人次,雙方學生交流2萬余人次,參與各類技能培訓8萬多人次;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年度招生規模從2012年的1萬人擴大到2018年的10.38萬人,2019年,累計有100余萬大學生、22萬名教師、23.8萬個創新創業項目深入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和城鄉社區,對接了農戶74萬余戶,企業2.4萬家。實施推普脫貧攻堅、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赴“三區三州”242個縣的345個貧困村開展相關活動。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夏更生指出,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核心指標之一。在學前教育方面, 2018年起,國務院扶貧辦配合教育部開展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目前試點已經覆蓋涼山州所有縣市的幼教點,約26萬學齡前兒童接受新方式的普通話教育。在高中階段教育方面,在職業教育享受免學費和國家助學金政策的基礎上,免除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讀公辦普通高中的學雜費;把教育支持納入東西部扶貧協作范圍,2016年-2018年,東部地區援建西部地區5700多所鄉村學校,資助13.75萬名學生就讀,選派包括教師在內的2萬多名專業技術人員; 動員東部發達地區縣和現有的部級示范職業學校與對口的貧困縣職業學校建立結對幫扶關系,實現對西部地區結對幫扶的全覆蓋;實施“雨露計劃”,對貧困地區的“兩后生”給予補助,目前每年補助貧困家庭學生超過220萬。在大中專教育方面,協調國家開發銀行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助學貸款支持,以基準利率發放貸款,在校期間,全部貼息,已累計支持建檔立卡貧困學生200多億元,惠及190多萬人。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