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南京農業大學充分發揮組織人才與科技成果優勢,精準對接貴州省麻江縣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需求,組織10個學院結對幫扶麻江縣10個典型村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多措并舉激發學院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整合資源服務助力鄉村五大振興,努力探索具有南農-麻江特色的定點扶貧與鄉村振興新路徑。
一、基本情況
2018年,中共麻江縣委、麻江縣人民政府1號文件《關于麻江縣2018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確保整縣實現國定標準脫貧退出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2018年是全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確保整縣實現國定標準脫貧退出年,也是邁上鄉村振興新征程的關鍵之年。
針對麻江縣脫貧攻堅新形勢與鄉村振興新需求,南京農業大學同麻江縣充分溝通協調,創新性地提出并深入實施“南農麻江10+10行動計劃”,由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動醫院、資環院、植保院、生科院、動科院、食品院、人發院、園藝院和經管院分別結對幫扶麻江縣咸寧村、樂坪村、新場村、水城村、仙壩村、河壩村、蘭山村、卡烏村、谷羊村和黃泥村,嚴格落實《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責任書》,按照《教育部關于做好新時期直屬高校定點扶貧工作的意見》,深入開展黨建扶貧、智力扶貧、產業扶貧和消費扶貧,協同開展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精神扶貧以及招商引資、人才培訓等工作,助推10村產業、人才、生態、文化和組織振興,取得積極成效。
二、實施進展
2018年以來,南京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等5位校領導4次赴麻江調研指導定點扶貧工作,部署實施“南農麻江10+10行動計劃”:加大經費投入與資源整合,直接投入幫扶資金513萬元,幫助引進幫扶資金1000萬元;推進黨建扶貧,組織10個學院結對幫扶麻江縣10個典型村,開展黨建共建活動15場次,培訓基層干部407人次,培訓村兩委42人次;推進產業扶貧,組建技術專家團隊9支,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1個,引進展示新品種700余個,示范新技術、新模式20余項,助推建設產業發展聯盟4個,培訓技術人員622人次,輻射服務農業生產面積超過10萬畝次;幫助打造農業旅游品牌節1個,吸收游客超過10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超過1億元;推進智力扶貧,幫助完成10村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推進消費扶貧,直接采購農特產品218萬元,幫助銷售農特產品236萬元;推進教育扶貧,選派研究生支教團2批8人,支教服務鄉鎮中學1所,募集各類物資與捐贈共計86600余元,資助“禾苗”學子75人,投入教育扶貧資金20余萬元,資助優秀學生實踐游學56人,獎助優秀學生60人,惠及鄉村學校5所。
三、主要特點
——以黨建扶貧為核力。2018年以來,10個學院累計有8位學院黨委書記、4位黨委副書記和2位副院長組團或帶隊共15次、48人次深入考察10個幫扶村,先后開展聯合黨日活動、黨建培訓活動、基層黨建交流、“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共建、網上支部共建、學生黨(團)支部暑期社會實踐、村支部黨建學習考察等活動與工作15場次,把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與黨建共建同謀劃、同部署、同督導、同落實。幫助聯系麻江縣、村等干部赴江蘇等地參觀考察6次,開拓工作新思路、新理念,幫助結對村兩委更好地聚焦扶貧、推動振興。2018年劃撥黨費100萬、2019年劃撥幫扶經費100萬元,專項用于結對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集體經濟發展。積極開展黨建募捐活動,經管學院“雙帶頭人黨支部”帶領全院黨員教師為麻江黃泥村募捐,動醫學院聯系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旭日居委會,公管學院聯系江蘇省南京市玄武高級中學青年教師成長共同體等捐贈幫扶經費36800余元。
——以產業扶貧為動力。與麻江縣農業農村局、麻江縣農業文化旅游園區管委會、麻江縣供銷社聯合,針對10村梳理出在全縣有一定影響的鋅硒米、菊花、紅蒜、稻漁、油菜、蔬菜、草莓、肉雞、花卉、蕨菜和藍莓等11個特色產業,10個學院組建了9支專家服務團隊,建設起科技示范基地11個,引進新品種700余個,展示菊花脫毒育苗、草莓無土栽培等新技術、新模式20余項,調研與指導紅蒜蒜種退化、鋅硒米綠色優質栽培、肉雞養殖生物營養調控、藍莓保鮮操作規范等關鍵技術問題35個,幫助成立麻江縣稻米產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盟,推進麻江縣花卉、蔬菜和藍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盟建設,促進產業鏈條共建共發展,培訓技術人員622人次,編制產業技術手冊11份,輻射農業生產面積超過10萬畝次,幫助引進麻江藥谷江村菊花園等產業項目發展資金1000萬元,指導農業龍頭企業與農產品加工企業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幫助建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點2個,幫助打造“貴州麻江品菊季”吸收游客超過100萬人次,實現綜合旅游收入超過1億元。
——以智力扶貧為引力。2018年,對接蘭山村鄉村振興案例打造、卡烏村藥谷江村菊花休閑園建設;2019年,組織規劃設計研究院覆蓋10個幫扶村進行全面考察調研與總體規劃,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融合生態自然和美麗鄉村資源,創新實施“黨建+鄉村旅游”,全面改善人居環境,打造“景村”黨建品牌,制定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規劃。以卡烏村、新場村、河壩村等為重點,持續在麻江縣有機農業發展規劃、有機農業示范縣創建、“1258”建設工程、藍莓產業發展等重大項目中提供智力支撐。
——以消費扶貧為磁力。10個學院同校工會、后勤集團、資產經營公司等共同配合,積極推介10村農特產品進校園、進超市、進食堂、進社區,廣泛聯系社會資源定向采購麻江縣特色扶貧產品,吸引貧困戶積極參與扶貧產業。以咸寧村、樂坪村等為重點,組織采購采購鋅硒米190噸、170萬元;以新場村、水城村等為重點,組織采購紅蒜等48萬元;以卡烏村、黃泥村等為重點,舉辦“我消費、我扶貧”定點扶貧麻江藍莓“黔貨出山”現場展銷會,展銷藍莓鮮果、藍莓果汁果干、山核桃及干竹蓀等農產品共計110214元;以卡烏村、谷羊村等為重點,聯系江蘇省南京市翰苑賓館采購菊花茶等農特產品40萬元;幫助舉辦“貴州麻江品菊季”,展銷麻江縣農特產品185萬元。校長辦公會預留每個學院2019年采購經費各5萬元,重點采購結對村扶貧特色產品,進一步鞏固扶貧成果。
——以教育扶貧為助力。扶智優先,“一對一”資助幫扶“禾苗學子”,對每一位“禾苗”學子制訂針對性的學習計劃,截止到2019年6月,資助“禾苗”學子共計75人,所籌資金達70000余元。扶志根本,2018年開始,精心組織開展實踐游學,每年捐贈游學經費約15萬元,2批56位品學兼優的麻江學子走出大山,種下向上的種子?!爸侵窘Y合”,設立愛心獎助學金5萬元/年,激勵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家庭命運,首批獎助優秀學生60人。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力求解決教育軟硬件“卡脖子”的問題,實現社會化公益“精準助力”,2018年以來募集各類物資及資助共計86600余元,惠及河壩村小、蘭山村小等幫扶村和龍山中學、宣威中學等鄉鎮中學。
——以特色扶貧為活力。面向幫扶村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個性化需求,廣聚資源、多措并舉推進幫扶工作精準落地,拓寬工作格局,激活扶貧內生動力。委派3位教授擔任貴州省“三區”科技人才,對接服幫扶村農業科技指導工作。組織大學生藝術團和武術隊參演“貴州麻江品菊季”,積極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幫助開發藍莓藝術節策劃、河壩村瑤族楓香染技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議鄉村團組織、留守兒童、婦女團體等的發展。特邀請麻江縣在學校2019年校友代表大會上開展項目招商引資推介,重點推薦卡烏村、黃泥村等藍莓產業和烏羊麻鄉村田園養生養老項目。組織校友企業家赴麻江考察,聯系江蘇沃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旌德縣朝輝綠色食品有限公司、邳州市黎明食品有限公司、江蘇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對接幫扶卡烏村、黃泥村、新場村、蘭山村等的藍莓產業、紅蒜產業、蕨菜加工產業和食用菌項目等發展。組織校醫院專家團隊開展專家坐診、基層巡診和業務知識講座等系列健康扶貧活動。園藝學院與黔東南州唯一本科院校凱里學院開展學生培訓與項目合作,豐富扶貧工作內容。人社系黨支部開展勞動保障調研,助力就業扶貧。
四、成效經驗
到2018年底,麻江縣所有貧困村全部出列,剩余貧困人口1382戶3280人,貧困發生率由三年前的16.8%降低至1.57%。2019年4月2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文同意麻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2019年1月29日,我校定點扶貧案例入選微言教育“奮進之筆我來寫”專欄攻堅篇兩個高校案例之一。1月30日,貴州省省長諶貽琴向我校發來感謝信,提及:南京農業大學一年來卓有成效的幫扶工作,有力推動麻江縣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果。6月,南京農業大學定點扶貧麻江縣入選第一屆高等學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鄉村振興暨脫貧攻堅十大典型案例,并在全國新農院會議上作典型經驗交流。
作為農業高校,南京農業大學也認識到必須充分利用“三農”領域科研與資源優勢,結合貧困地區需求與資源稟賦,全力引領與服務幫扶地區鄉村振興,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推進鄉村產業振興。通過11個特色產業扶貧工作,支撐麻江縣“一減四增”“1258”工程等現代農業發展重大戰略,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麻江縣鋅硒米、蔬菜、藍莓和花卉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聯盟的建設,以幫扶村特色產業基地與發展主體為理事單位,引領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以藍莓、菊花和花卉產業為重點,幫助開展招商引資,推進幫扶村輻射全縣帶動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發展,助推產業全面振興。
——推進鄉村生態振興。以智力扶貧總體規劃為引領,促進10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幫助10村加快轉變生產生活方式。產業扶貧推動10村農業綠色發展,促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開發,改善畜禽養殖清潔化繁殖方式模式。黨建扶貧參與生態治理創新工程,幫助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推進鄉村文化振興。黨建扶貧促進幫扶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廣泛聯系社會資源捐贈幫助建設文化服務載體。積極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幫助策劃麻江藍莓藝術節、發展河壩村瑤族楓香染技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營造敬農、重農、愛農的氛圍。
——推進鄉村組織振興。黨建扶貧全力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助推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推動幫扶村團組織、留守兒童、婦女團體等的建設,助力鄉村組織事業。產業扶貧協同消費扶貧精準幫扶產業發展組織與專業生產合作社,健全運行規程,提升發展質量。
——推進鄉村人才振興。黨建扶貧助力村兩委培訓共建,幫助聯系考察學習,推動村兩委更具凝聚力與戰斗力??萍挤鲐毤涌炫囵B新一代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幫助加強農技推廣人才隊伍建設。教育扶貧助力鄉村學子全面發展,“禾苗計劃”、實踐游學等扶智扶志特色活動幫助培養自立自強的新時代人才。
五、下一步工作舉措
隨著工作進一步拓展與深入,如何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校地雙方不斷面臨新局面、新挑戰。南京農業大學將繼續以“南農麻江10+10”行動計劃為指南,統籌推進黨建扶貧、智力扶貧、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和精神扶貧各項工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1.加強組織領導。及時召開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聽取定點扶貧工作匯報,深入麻江調研考察,根據實際部署定點扶貧工作,進一步統籌資源,有組織、有安排、有創新地推進幫扶工作。
2.推進行動計劃。發揮人才和科技優勢,繼續深入實施“南農麻江10+10”行動計劃:形式多樣地開展特色黨建活動,進一步增強村支部的凝聚力與戰斗力;進一步完善10村鄉村振興產業規劃,邀請多方專家咨詢論證;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圍繞扶貧產業積極引進新品種、示范新技術、推廣新模式,推進產業聯盟建設,拓展鄉村旅游;創新消費扶貧新舉措、新渠道,加強電子商務發展與平臺建設指導,全力提升麻江農特產品市場競爭力。
3.開展特色扶貧。持續做好支教服務,開展好“禾苗計劃”、實踐游學等扶智扶志特色活動,拓展鄉村學校師資培訓。廣泛開展調研與智力扶貧活動,就鄉村組織振興、人才振興等方面多選題地提出調研論證建議。廣泛邀請社會資源參與定點扶貧、鄉村振興工作,服務產業、生態、文化、組織與人才等多方面。組織新一批校友企業家和友好企業赴麻江縣考察,促進招商引資。
4.加強總結宣傳。繼續加強對定點扶貧工作的政策解讀及總結宣傳,發動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積極為定點扶貧工作獻計獻策。堅持主動發聲、適時發聲,常態化公布工作進展,積極回應社會關切。進一步總結梳理南農-麻江定點扶貧工作經驗,凝練學校鄉村振興助力模式;選樹表彰先進典型,營造南農-麻江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正能量”。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