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到2020年中國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也是黨中央向全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4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再次吹響脫貧攻堅決戰的號角。學校自2012年9月接受中央和四川省的定點扶貧任務,中央任務是定點幫扶涼山州甘洛縣,四川省的任務是定點幫扶廣安市岳池縣,當前,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按照中央關于脫貧攻堅工作部署要求,學校切實履職盡責,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發揮學校四個附屬醫院的優勢,在基本醫療有保障方面精準發力,以自身優質醫療資源為核心,聯合社會公益力量,對貧困地區兒童進行免費普查,對疑似先心病患兒開辟綠色通道,團隊累計幫扶救治先心病患兒25000余人,在西部貧困地區扶植及培訓了七支先心病介入手術團隊,逐步構建全新的先心病篩查網絡,最終實現對貧困地區“兒童先心病精準扶貧”救治的全新模式。
一、西部貧困地區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救治現狀
近年來,因遺傳、環境污染、高齡生育等因素影響,我國每年約有15萬先心病患兒出生,居出生缺陷的首位,先心病并非不治之癥,若治療及時,90%以上的患兒可以完全治愈。然而,令人震驚的是,在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得不到及時救治,如未經治療,約1/3的患兒在一歲以內死亡。
各種先心病介入治療技術的進展使先心病的治療和愈后正在發生重大的轉變。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的成功率均高達99%以上,并發癥發生率低。
兒童期先心病多集中在醫療資源落后的農村貧困地區,現在的醫學技術通過篩查能夠早期識別先心病,使患兒能夠在最佳時期實施介入及手術治療,將顯著降低嬰兒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然而對于貧困家庭而言,少則幾千、多則十幾萬的手術費成了先心病患兒一道邁不過去的坎兒。據了解,四川省每年通過介入、外科治療的先心病病例約2500例,據此估算,每年大約有3500-5000例新增患者不能得到治療。
二、打造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先心病扶貧救助模式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兒童先心病篩查治療團隊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兒科心血管亞專業之一,也是國內最早開展兒童先心病介入診治的??茍F隊。診療水平位列全國前三甲,保持著“心臟介入手術體重最輕、年齡最小的中國紀錄”。團隊在職職工47人,高級職稱11人、中級職稱12人,其中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人,四川省衛生廳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人。先后被授予四川省婦聯 “婦聯優秀巾幗志愿服務組織”稱號(2016年),四川省婦女聯合會 “四川省三八紅旗集體”(2017年),全國婦聯 “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2018年)等多項殊榮。
?。ㄒ唬┡囵B七支先心病介入手術團隊。自2005年始,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先心病篩查治療團隊憑借自身優勢,常年奔赴川內的川東、川北革命老區以及涼山、阿壩、甘孜等邊遠少數民族貧困地區進行兒童先心病防控知識宣講、基層醫師培訓、患者篩查以及救治工作,團隊通過各方面優勢資源的整合,采取授之以漁的方式,創立并構建“先天性心臟病精準扶貧新模式”,將國家級重點學科技術傳授到各地,通過主動輸血方式,激發我國基層醫療機構和人員的內生力量,為西部地區培養了七支先心病介入手術團隊,使西部先心病救治水平與發達地區保持同步。
目前先心病的介入手術治療技術僅有為數不多的醫院和醫生所掌握,技術普及率差。在貧困地區,很多基層醫生及家庭健康及醫療保健知識匱乏,“重治輕防”意識根深蒂固,對兒童先心病的特征及危害認識不足,缺乏相應的篩查技術和手段。因此,積極引導醫療專家與學者成為醫療衛生科普創作的主力軍,積極開展全民普醫熱潮,加強健康教育體系建設,完善醫療衛生知識普及體系,營造醫學科普發展的良好氛圍具有重要的意義。
?。ǘ└柏毨У貐^免費篩查救治。轉變既往“等待患者上門就醫”的傳統模式為“主動尋找患者救助”的服務模式,對先心病兒童“從救治到預防,從預防到管理”,開創了“兒童先心病精準扶貧”的全新理念。
團隊奔赴新疆、西藏、川東、川北以及涼山、阿壩、甘孜等老少邊窮地區進行先心病防治宣講及篩查救治工作,十四年來,從疆北邊陲到海拔4700米的那曲,行程超過30萬公里,挽救了數以千計的患兒,創造了高海拔地區手術成功率100%、零死亡的醫療奇跡。
在四川省貧困地區以及西部老少邊窮地區,與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四川省青少年基金會聯合啟動“共青希望新心-兒童心臟病基金”慈善救助項目,對疑似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進行免費普查,為已接受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的兒童進行免費復診,為當地兒童開展免費先心病義診篩查,對符合資助條件的患兒開辟入院綠色通道,使得家庭經濟困難、病情復雜的兒童得到及時救治,至今已開展了6次大面積篩查,覆蓋了20個貧困縣20000余名兒童,發現百余例先心病患兒并及時進行了治療。
在藏區,與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聯合啟動先心病“愛心工程”救助計劃。利用節假日先后16次赴西藏高海拔地區進行義務先心病篩查、義診及手術治療。迄今共完成了300余例藏族兒童先心病手術,創造了高海拔地區手術成功率100%的驕人成績。
?。ㄈ┩ㄟ^慈善機構及愛心企業籌集資金,搭建慈善救助彩虹橋。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共同促進兒童先心病救助事業發展,聯合國內、外多家慈善機構、愛心團體及個人,如愛佑華夏慈善基金會、宋慶齡基金會、神華基金、三生愛心“1+1”基金、扶輪社、平安集團、置信實業等,共募集救助資金3000余萬,共免費救助了先心病患兒1200余人。
陽陽是一個5歲的小女孩,來自大涼山,自幼發現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母親得知孩子的病癥后離開了他們,父親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只會種幾畝地,一家人的生活緊緊巴巴,看著孩子的疾病越來越重,悲傷的父親咬牙帶著孩子揣著幾年來積攢下的幾千元錢,輾轉兩天來到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浦魅稳A益民教授帶領團隊為她做了詳細的檢查,診斷為先天性室間隔缺損,可以通過介入治療,對這個滿懷希望的父親來講無疑是一個喜訊,可當得知手術費需要幾萬時,他臉上的笑容瞬間尷尬起來,最后無奈地說等把唯一房子賣掉湊足了錢再來。了解陽陽家里的情況,每個隊員都痛心了,一個如花的生命難道因為經濟原因就要凋萎嗎?作為一個醫生能為患者做的就只有治病嗎?強烈的使命感驅使隊員們多方奔走,經過無數次的努力及溝通,募集資金。陽陽也成為第一個接受慈善救助的孩子,她的手術很成功,出院那天,孩子燦爛的笑容、憨厚父親滿心的謝意,父女倆讓每一個隊員內心充滿了滿足感和成就感。
?。ㄋ模嫿ňW絡綠色救助通道。2016年1月,中國移動樂樂醫聯合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及國內多家慈善機構與愛心團體率先開啟“四川移動樂樂醫精準扶貧項目—孤貧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康復行動”。此項目率先在甘孜、阿壩、涼山地區展開,為孤貧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及家庭開辟一條慈善救助線上申請“綠色”通道,便捷申請慈善救助基金,讓患兒及時得到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先心病專家的治療。
團隊通過“樂樂醫”平臺迅速找到小珍并制定緊急救助方案,工作人員在鹽源找到海玉珍及家人,并協助患兒家人完成先心病申請救助資料填寫、上傳等工作。3天后審核通過,海玉珍及家人坐汽車、火車輾轉一天一夜來到了成都,迅速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進行了會診檢查,并辦理了住院手續,入院第二天海玉珍就順利進行了手術,第四天即康復出院,至今通過樂樂醫平臺繼續與主治醫生保持聯系。
中國移動樂樂醫是由幾十位四川大學華西醫學博士自主研發的集健康咨詢、診后隨訪、慢病管理和雙向轉診等功能為一體的患者院外管理平臺。該項目充分整合了四川移動大數據資源和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的醫療專家資源,在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斬獲金獎,成為醫療行業內備受關注的在線診療平臺。迄今,“樂樂醫”在線用戶已逾600萬,200余名先心病患兒得到及時救助,大量邊遠貧困地區的兒童患者足不出戶便能得到最專業的醫學專家指導。
三、遠景規劃
?。ㄒ唬嫿ㄎ鞑績和刃牟『Y查治療網絡。依托于醫院“醫聯體建設”及現有的醫療保健網絡資源,借助“中國移動樂樂醫”互聯網平臺,聯合基層醫院,建立以鄉鎮和社區為基礎的篩查網絡。充分調動和發揮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積極性,建立先心病篩查、轉診網絡。在常規的兒童保健服務和管理中增加了先心病篩查、轉診的內容,即將先心病篩查、轉診貫穿于常規新兒訪視、兒童定期健康檢查中。同時,對基層兒科醫生做定期和不定期培訓,增加先心病篩查的內容,培養先心病篩查、轉診網絡構建中所需要的大批篩查人員。徹底改變既往“被動等待患者上門就醫”的傳統醫療模式,逐步轉變為“主動尋找患者救助”的全新醫療服務模式,將團隊的優質醫療服務范圍不斷向外延伸,從而提升醫療服務效能。
?。ǘ┓鲋布芭囵B扎根于當地的兒童先心病醫療人才隊伍。對具有一定基礎和規模的基層醫療團隊進行先心病介入診療技術培訓,協助地方完善學科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機構學科能力,使其能夠在當地開展先心病的篩查和介入診療工作;二是點對點、手把手實地對口幫扶,實地幫助培訓貧困地區的人才,培養能夠留得住、穩得下來、能夠扎根的鄉土人才,更好地為本地群眾提供健康服務,建立當地“永不離開的先心病介入治療團隊”, 在中共中央“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的工作要求指導下,真正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及醫療同質化發展。
?。ㄈ幦≌С?,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幫扶救助先心病兒童。嬰兒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針對先心病這一主要死因,向政府呼吁開展貧困地區兒童先心病的篩查和治療工作,并逐漸建立完善的管理和救助體系。同時,不斷動員社會各界力量,與公益組織以及社會愛心人士溝通與合作,促進兒童先心病愛心慈善救助事業發展。
同時,在已經建立的先心病篩查及治療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建立長效機制,定期進行老少邊窮地區先心病患兒篩查及治療,構建實際可行有效的“先心病精準扶貧新模式”在西部地區甚至全國推廣。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