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扶貧辦、教育部黨組統一安排部署,2013年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定點幫扶陜西省蒲城縣。近年來,學校充分發揮電子信息特色學科和智力人才優勢,主動對接當地西甜瓜產業發展,量身定制研發了“農掌門”惠農服務平臺,憑借“互聯網+現代農業”精準幫扶模式,“農掌門”高效打通了農業科技信息服務與推廣的“最后一公里”,順利幫助蒲城縣1300戶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極大增強了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取得明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打造了享譽全國的科技惠農服務品牌。
一、項目基本情況
?。ㄒ唬╉椖勘尘?。蒲城地處關中平原東北部,全縣總面積1584平方公里,下轄15鎮2個街道,275個行政村,總人口80萬,農業人口67.8萬人,2011年被確定為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貧困村119個,2018年末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350戶46834人,是典型的農業大縣。西甜瓜產業是蒲城縣傳統優勢產業,2019年全縣西甜瓜種植總面積17萬畝,總產量50萬噸以上,“蒲城西瓜”取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然而,蒲城縣西甜瓜產業因智慧化程度低、附加值低,自然災害頻繁,導致農業生產效率較低,農民收入微薄,落后的農業信息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蒲城縣的經濟發展。
科技扶貧一直是學校十分關注的命題?!胺N什么?怎么種?賣給誰?”借用高科技手段,搞清楚這幾個貧困農戶最關心的問題,也就把準了精準扶貧的“脈”。為了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貧困農戶與市場、貧困農戶與專家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幫助當地貧困農戶快速找到可靠的“幫手和出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劉志鏡教授團隊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緊密結合蒲城縣西甜瓜產業發展需求,深入貧困縣扶貧一線,歷經數日奮戰,終于搭建起了作為農業專家與農戶面對面交流和發展訂單農業的科技惠農服務之橋——“農掌門”。2015年11月,在第22屆“楊凌農高會”上,作為當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科技惠農平臺“農掌門”正式發布并上線運營。
圖1 “農掌門”惠農服務平臺發布會
?。ǘ╉椖拷榻B?!稗r掌門”是集農業專家與農民遠程“零距離、面對面”咨詢服務、以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為基礎的病蟲害分析與災情測報,以及線下配合服務O2O為一體的農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平臺整合農業專家、涉農專利、技術服務等相關數據400多萬條,分為用戶端和專家端,已開發有三個版本的免費用戶端,包含科技大講堂、病蟲害診堂、種養技術咨詢、行業資訊和電子商務等五個板塊。它可以及時播報農業資訊,根據生產季節發布相關科技講座視頻,通過聘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渭南農科所等科研院校的24名農業專家教授和農藝師,為農業生產一線的農民朋友提供豐富的種養植技術服務,隨時接受群眾咨詢,為廣大農民朋友和農業專家教授架起一座科技橋梁,有效地解決了農業科技信息服務與推廣“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實現“零距離,面對面服務”。
“農掌門”平臺還集成了“慧農商城”電子交易系統和全國各縣未來15天的天氣預報系統,將農業生產資料銷售由傳統的線下交易方式轉變為方便快捷且種類繁多的電商營銷模式,為廣大農民提供優質、便捷的農資購銷服務窗口和指導農業生產的氣象預報。
圖2 “農掌門”惠農服務平臺電腦端、手機端界面
二、項目實施進展
五年里,劉志鏡教授團隊40多名專家深入蒲城縣田間地頭實地調研考察70余次,多次走訪對接蒲城縣農業設施服務局、科技局以及農戶,精心設計并不斷更新升級“農掌門”平臺,圍繞“以農產品生產為基礎、以信息服務為主導,以打造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為目標,以農業專家為支撐,以多領域專家融合為紐帶,以農業產品全產業鏈服務為主線,以品牌戰略為商業價值推廣”的全新扶貧思路,探索創建了“高校+政府+縣域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農戶+產品經銷商(網紅、微商、抖音)”的“七位一體”產業助推扶貧運行模式,通過資源匯聚與整合,建立開放式幫扶體系,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幫助更多貧困戶精準脫貧致富。
?。ㄒ唬┚珳蕦有枨?,量身打造平臺。針對蒲城縣西甜瓜產業智慧化程度低、附加值低、農業生產效率較低的產業發展痛點,劉志鏡教授科研團隊深入蒲城產業一線,分析蒲城縣貧困人口的類型,查找貧困產生的原因,圍繞農民最關心的“種什么、怎么種、賣給誰”三個核心問題,將精準扶貧、“互聯網+”與智慧農業相結合,研發部署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掌門”科技惠農平臺,平臺是利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開發的新型農技服務平臺軟件。在功能上,它不僅可以為農民提供豐富的種養植技術服務、病蟲害遠程互動診斷和農業大棚種植可視化監控等。還可以通過大數據挖掘分析,及時、準確地判斷出病蟲害地理位置分布與災情漂移趨勢,實現了農業病蟲災害預警,為農業防災減災提供了科學依據。平臺還創新性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農業專家服務量化評估體系,使服務質量得到有效監管。通過平臺,一個普通農民可以隨時、隨地找到省級知名的農業專家教授,專家教授可以遠距離服務農民?!稗r掌門”打破了傳統的專家歸屬體制,實現了專家的跨體制服務。
圖3 劉志鏡教授科研團隊深入一線,實地對接需求
?。ǘ┙⑹痉痘?,助力產研融合。學校依托“農掌門”科技惠農平臺,按照“一圍繞(圍繞服務幫扶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三專門(專門專家團隊、專門運營場所、專門運行保障資金)、一穩定(長年穩定發揮作用)”的建設標準,于2017年12月正式成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農掌門”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組建了以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12位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為主體的基地專家工作站,每年固定投入10萬元用于基地建設。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基地建設,學校黨委書記查顯友、校長楊宗凱、副校長蔣舜浩多次深入基地,指導基地建設?;嘏c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工業云、國家(楊凌)農業大數據中心、渭南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陜西省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等已經結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圖4 校黨委書記查顯友指導基地建設
圖5 校長楊宗凱、副校長蔣舜浩指導基地建設
基地重點圍繞開展扶貧平臺的研發,目前已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組建跨學科集成攻關研發團隊,針對重點幫扶產業,開展實用技術的研究和成熟技術的推廣,聯手打造“農掌門”科技扶貧品牌,實現價值再造,以品牌為旗幟帶動整體產業發展。2019年“農掌門”基地實驗新品種西甜瓜460余種,屬國內首創,也是一地實驗460種異地瓜種成功的世界首例,2019全國西甜瓜崗位專家品鑒與技術交流會也在蒲城舉行?!稗r掌門”瓜王大賽在陜西、山東等地舉行,通過電視直播、網絡直播觀看農民達300萬人。農掌門已經在西甜瓜領域具有很高的聲譽,其產品現已成為西甜瓜領域全國著名品牌。在“農掌門”的助推下,蒲城縣西甜瓜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圖6 基地舉辦2019年蒲城瓜王大賽
圖7劉志鏡教授分享科技扶貧體會
?。ㄈ┘訌娸椛鋷?,提升經濟效益?!稗r掌門”平臺立足蒲城縣,從西甜瓜單一產業做起,為蒲城縣脫貧工作做出了貢獻,培育發展出一批專業知識較強的農戶,逐步擴展,穩步提升蒲城縣域農業生產效率與水平。發布至今,“農掌門”平臺逐步成熟,具備了走出蒲城,輻射全國,并且具有應用于農業種植生產全領域的實力。農掌門通過自己分布在全國11個西甜瓜試驗示范基地,經過優選出適合當地氣候、濕度、土壤環境等條件下新品種,然后推薦給西甜瓜種植農戶,這樣值得化解了農民擔心的種子優良的擔心,解決了農民種什么的問題,農民們深有感觸地說“要發家、種西瓜”。
“農掌門”積極拓展推廣,立足蒲城,輻射全國,建立酥梨、蘋果、瓜菜等扶貧實驗基地11個,西甜瓜種植、新品推廣等技術服務輻射云南、陜西、山東、甘肅、寧夏、青海、東北等18個省、市、自治區及老撾、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地區及俄羅斯地區,咨詢人數達到10余萬次,在精準脫貧、農民科學種植、縣域經濟發展等領域效果顯著。
2018年8月,“農掌門”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二套財經頻道的“創業英雄匯”節目,當場獲社會融資1000萬元人民幣,“農掌門”品牌一夜形成,獲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可。
圖8 農掌門發展足跡
圖9農掌門參加央視《創業英雄匯》現場
?。ㄋ模┐蛟祀娚谭鲐毮J?,助力消費扶貧。在搭建平臺的同時,學??萍挤鲐殞<覉F隊積極打通上下游,供、求群體兩手抓,積極整合社會各方力量,打造電商扶貧模式,解決農產品銷售“最后一公里”難題。學校先后投入30萬元在蒲城縣興鎮、紫荊街道辦以及洛濱鎮建設3個電子商務扶貧培訓基地,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電商從業者,定期組織舉辦“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蒲城縣電子商務特色產業扶貧培訓班”,邀請學校計算機相關領域教授、京東西北地區運營負責人以及我校優秀創新創業代表“小滿良倉”創始人張旺團隊等作為講師講授電商實操相關課程,累計培訓學員千余名。同時,學校積極推進京東商城“中國蒲城扶貧特產館”建設,幫助貧困戶解決農產品銷售“最后一公里”難題。
圖10 學校深入蒲城鄉鎮開展蒲城縣電子商務特色產業扶貧培訓班
?。ㄎ澹┓鲐毘晒俜鲐?,提升社會效益?!稗r掌門”已經成為學校與蒲城縣人民政府聯合打造的扶貧品牌,也是蒲城縣產業發展的一張新名片,在西甜瓜領域具有很高的聲譽,歷時五年建設發展,“農掌門”積攢了豐富產品生產、市場營銷、品牌打造等多方面的經驗,極具推廣價值。為此,學校黨委抓住要點,總結經驗,創新實施“扶貧成果再扶貧”理念,將農掌門的經驗推廣到學校承擔的另一扶貧點國家深度貧困縣陜西省白河縣。
陜西省白河縣據西安市350多公里,位于陜西省安康市東部,秦巴山區東段。北臨漢江,隔江與湖北省鄖西縣相望,是陜西省深度貧困縣之一。學校專家團隊多次深入山區一線,觀看企業產品生產線、了解產品的特點、通過座談了解制約企業發展核心問題所在,掌握企業希望給與幫扶的要點以及制約縣域企業,特別是貧困縣縣域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學校專家團隊針對企業不同特點、不同類型,實施一對一的幫扶,解決企業的痛點和難點,重點在如何拉伸產品鏈,網絡化產品的點位與產品包裝等幾個方面開展幫扶,2018年12月,學校正式在白河縣成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白河縣“農掌門”木瓜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依托“農掌門”原有平臺以及運營經驗,促進白河縣木瓜產業的發展。
圖11 學校白河縣“農掌門”示范基地
圖12 學校專家調研白河縣基地建設
三、主要成效及特點
“農掌門”平臺于2015年8月設計完成并試運營,11月5日正式上線運營,經過近5年的運營,平臺下載次數達到53000多次,已為用戶解決農業生產問題100000多個,對縣內1300戶種植貧困戶精準跟蹤指導“保姆式”“手把手”服務,直接幫助他們提高經濟收入。同時,“農掌門”平臺先后取得7項軟件著作權?!稗r掌門”已被陜西省列為“秦云工程”“農業云”建設內容,“農掌門”互聯網+農業科技服務系統研發與推廣項目獲得了2017年陜西省渭南市科學技術一等獎、2016年度蒲城縣科學技術特等獎。
圖13 中、省媒體報道農掌門平臺典型示范作用
由于平臺惠農實效顯著,典型示范帶動作用明顯,得到了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陜西衛視、西安日報等媒體的宣傳報道。農掌門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幫助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企業變成了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縣域扶貧企業典型。其主要經驗如下:
?。ㄒ唬┐竽憚撔?,開啟“智慧農業”新篇章?!稗r掌門”科技惠農服務應用平臺體現了三方面的創新:一是定點扶貧理念模式的創新。作為一款農業生產輔助應用的“農掌門”平臺,開創了移動端應用輔助農業生產的先河,成為了智慧農業、科技農業領域的領導者。它開創了農業專家與包括貧困農戶在內的廣大農戶的遠程交流新模式,并通過大數據方式對資源進行記錄和整合,利用網絡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體現了技術的創新,提供了智慧農業發展的更簡易便捷的新方式。二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建立在定點扶貧機制下,創建具有科技扶貧自身造血功能的“農業科技推廣公益服務+微利商業服務”新模式,開辟了農副產品種、產、銷一體的互聯網商業新格局。三是組織管理模式的創新。能夠量化考核并溯源扶貧農業專家的服務質量和水平,是這個平臺最大的創新之一?!稗r掌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農業專家服務量化評估體系,使專家的服務質量可以得到有效監管,打破了傳統的專家歸屬體制,實現了專家的跨體制服務,為應用此軟件的貧困農戶們帶來了更加便捷有效的技術保障,助力蒲城縣西甜瓜產業智慧化發展。
?。ǘ┚珳拾衙},打造最接地氣的互聯網+服務平臺。在農村,農民最關心的三個問題,即“種什么、怎么種、賣給誰”。產業扶貧就是要順著這個“脈”,精準把脈、精細化研究,精細化推進,才能解決扶貧的關鍵難題?!稗r掌門”新服務模式徹底解決了這個難題,一是通過專家指導、新品種選育以及市場動態分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確保農民種植品種收益,有效解決了種什么的問題。二是通過咨詢技術服務通過“零距離、面對面”的遠程專家服務,解決了“怎么種”的問題。三是電商服務平臺將農戶手中的產品及時推送到市場,解決了“賣給誰”的問題。四是大數據統計服務平臺可以掌控相關農產品生產一線數據和市場動態。
四、下一步推廣考慮
“農掌門”科技惠農服務應用平臺是高校教師學科團隊發揮科技人才優勢,參與扶貧的結晶,已經成功在蒲城縣西甜瓜產業得到了驗證,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創新了蒲城縣農業產業發展的路徑,幫助蒲城縣于2019年5月8日被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退出貧困縣序列。下一步,脫貧攻堅進入決勝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將盡最大努力實現“扶貧成果再扶貧”,將先進的科技成果復制到更多需要幫助的貧困縣及相關產業,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學校將繼續以必勝的信心,堅決如期完成各項扶貧任務,不斷完善“農掌門”科技惠農服務平臺,使其持續發揮作用,擴大輻射區域,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增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幫助更多貧困農戶走向“全面小康”和“共同富?!钡纳鐣髁x康莊大道。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