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校在鎮康縣建立了“木場鄉科技小院”,也是我校在國家級貧困縣建立的第一個科技小院??萍夹≡和ㄟ^教師與研究生常年駐村幫扶,進行定點技術服務,探索實踐了更加精準的扶貧模式,讓木場鄉的支柱產業實現了“脫胎換骨”。
一、項目基本情況
鎮康縣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是云南省25個邊境縣之一,2012年被列入國家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滇西邊境片區縣,轄4鄉3鎮74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18.4萬人。鎮康縣存在著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產業組織化不高、邊境戰亂影響、教育發展滯后、鄉村發展動力能力差等問題。農業產業發展面臨著干部與農技人員能力難以適應農業發展需要、農業產業結構單一、科技程度較低、農業整體效益低下、難以形成規模經濟等一系列的發展難題,為鎮康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困難和挑戰。
根據鎮康縣的實際情況,我校以“鎮康之所需、農大之所能”為原則,選擇鎮康縣木場鄉為試點,自籌資金40余萬元,建立了首個扎根國家級貧困縣的科技小院。
我校第一所科技小院始建于2009年,是建立在農業生產一線,集科技創新、示范推廣和人才培養于一體的綜合平臺,特色是以研究生與科技人員駐地研究,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圍繞“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開展科學研究,為農民提供“零時差、零費用、零距離、零門檻”的全方位服務。截至2016年4月,全國已建立74所科技小院。
2016年12月,科技小院正式落戶鎮康縣木場鄉。木場科技小院通過教師和研究生長期駐村、扎根基層生產一線的模式,針對木場鄉冬桃、重樓、蜜橘、澳洲堅果和甘蔗等產業的生產問題,推廣示范新技術,傳播新理念,進行點對點、人對人的精準扶貧,提高農業品的產量與品質,促進支柱產業盡快實現適度規?;?。
木場鄉科技小院的實施,讓農民嘗到了科技帶來的甜頭,讓當地干部與農民破除了陳舊觀念,讓學校收獲了科技小院在貧困地區的運行經驗,為全國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可復制、可參考的模式。
二、實施進展
?。ㄒ唬┬录夹g帶動特色產業發展,實現增產增效。鎮康縣木場鄉是典型的高原山區,自然資源豐富,適宜多種類型作物生長。我校發揮多學科優勢,組織相關專業領域教師共同參與和充分研討,選擇了冬桃、重樓、蜜橘、澳洲堅果和甘蔗等支柱產業給予重點技術支撐,采用“科技小院+政府+貧困戶”模式,依托科技小院引入種植技術,完善園區與產業規劃,打造種植園示范園,讓建檔立卡貧困戶直接獲益,帶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1.建立了“木場鄉道地中藥材示范園”,推廣了“林下種植中草藥”、“黃精種植與栽培”等技術,種植重樓20畝、草果5畝、火鐮菜及樹頭菜10畝、滇黃精2畝、大白合2畝、山茶8畝、三七1畝、香花椒2畝,輻射周邊農戶731戶2907人,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423戶1546人,為園區內及周邊農戶帶來每年2000~5000元的經濟收入。
2.2010年開始,木場鄉開始種植冬桃,面積從100多畝發展到2000畝,但冬桃品質差、價格上不去,許多種植戶甚至有棄種冬桃的想法??萍夹≡郝鋺翩偪的緢龊?,我校派駐科技小院的教師和研究生,針對生產問題展開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及田間指導,為農民提供“保姆式”服務,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目前,木場鄉累計發展冬桃5000畝,掛果1200畝,實現經濟效益1344萬元,農民人均增收1400多元。
3.科技小院還對當地的其他農業產業進行了幫扶,如經過科技培訓和提高管護技術,山茶畝產值7000元以上,增幅1000元以上。
?。ǘ┬吕砟钪凄l村旅游發展,推動三產融合。根據木場鄉獨特的鄉村旅游條件,科技小院師生經過考察調研,幫助策劃鄉村旅游項目,優化鄉村旅游模式,將科技與鄉村旅游相結合,助推一二三產融合,木場鄉村旅游得以蓬勃發展。
1.科技體驗模式。在木場鄉桃花島景區,科技小院成為了木場鄉村旅游名片。游客游玩桃花島的同時,都會到科技小院來參觀庭院中藥材種植,并購買木場鄉特色中藥材重樓、黃精、三七等,帶動了周邊農戶的經濟收入??萍夹≡恨r戶及周邊農戶開設的農家樂,還開發出了“全藥宴”的特色旅游餐飲,吸引了周邊縣和鄉鎮的大量游客,推動鄉村旅游全面發展。
2.特色產業拉動模式。我??萍夹≡航Y合木場鄉“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現代特色農業構想,參與策劃了木場鄉共享莊園項目,讓產業發展與鄉村旅游緊密結合,讓游客參加采摘體驗活動。木場共享莊園規劃占地面積161畝,涉及農戶49戶,環繞莊園周邊全部以自行車道為主共2.8公里。木場共享莊園的主題是“收入共享”,原來這里的農民每畝土地的收入大約2000元/年,現在將土地集中流轉,農民的租金為第一收入,待莊園建成后,返聘農民入園務工,務工收入為第二筆收入,整個莊園交由第三方合理經營,在按收入的比例反饋村級經濟組織為第三筆收入,最終達到政府(集體)、承包人、農民、市民共享發展成果的良好格局。莊園建成后,將給49戶農戶租地農戶戶均增加每年不低于2萬元的收入,每年可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可帶動周邊300多戶農戶1575人共同發展、共同致富。
三、主要特點
通過木場鄉科技小院的實施,創建了科學家與農民深度融合、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輸血”與“造血”有機結合的科技小院精準扶貧新模式。獲得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
?。ㄒ唬┰鶎?,零距離接觸三農,提高扶貧精準性??萍夹≡号c基層群眾、特別是困難戶親密接觸,建立了互信關系和緊密聯系,及時了解他們實際增產增收中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2016年12月6日,我校江榮風教授和崔振嶺教授帶領博士后王紅葉、博士生尹宇龍入住科技小院,深入調研,聽取農業生產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詳細了解了病蟲害發生的類型、掛果面積、修枝剪枝方式、施肥用藥等情況,并就提高農民管護意識、改善生產方式、科學施肥、提質增效等問題給出合理化建議,為制定和優化全鄉農業產業發展尋找方案。通過產業帶動群眾增收、促進脫貧,取得明顯成效。
?。ǘ孔】萍挤鲐殹芭1亲印?,提升脫貧攻堅的科技含量??萍夹≡壕劢褂绊懏數剞r業主導產業高產高效的關鍵制約性因素開展科技攻關,實現農業高產高效發展?!拔壹曳N植冬桃已經好幾年了,從傳統管理到運用滴灌、套袋等新辦法,我感覺自己的技術很不錯。但聽了農大的專家、教授現場培訓后,我才發現什么才是真正的‘科技’?!蹦緢鲟l木場村村民楊東衛興奮地說。經過測土配方施肥、實行果樹精準滴灌以及給幼桃套袋等科學管理。僅一年,楊東衛就嘗到了甜頭,他家運用新科技種植管理的冬桃個頭大、甜度高、賣相好,最低每斤賣到5元,而別家的桃子最高每斤賣3元。
?。ㄈ┛萍寂c產業緊密結合,帶動農民增收??萍夹≡好芮薪Y合當地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因戶制宜,推動當地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民增收。木場鄉楊柳橋村養牛戶陶有華多年堅持傳統養殖,可他家的黃牛越養越瘦??萍夹≡赫垇砹藝耶a業肉牛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曹兵海教授。曹兵海教授現場為陶有華家制定“山繁川育”養殖模式,并開出低成本飼料配方,2個月后牛肥了、毛亮了、肉質感增強了,陶有華嘗到了甜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周圍鄉村養殖戶、技術人員,都來學習,討要飼料配方。
?。ㄋ模┓鲐毰c扶智、輸血與造血,建立扶貧的長效機制??萍夹≡涸谘芯?、推廣高產高效技術解決小農戶增產增收問題的同時,高度重視當地干部與農民的培訓,推動扶貧(研究推廣高產高效技術促進增產增收)與扶智(開展廣泛的農民培訓緊密結合),輸血(推廣技術)與造血(提升科技素質)的緊密結合。他們住在小院隨時找得到,行在地里隨時看得見,下到田里隨時解難題,實現“零距離、零門檻、零費用、零時差”的科技指導和技術示范,提供手把手、面對面的技術服務,解決了農民與科技人員脫節、科研與生產脫節、農業發展與后備人才培養脫節的問題。為了培養“永久牌”農村科技人才,科技小院探索建立了多元化農民科技培訓方式,利用科技小院、農民家里、村委會、農村街巷等不同地點采用面對面講課、田間觀摩等多種方式,向農民普及農業技術,提高了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建立了科技扶貧的長效機制。
四、成效經驗
截止2019年5月,木場鄉累計脫貧退出7個行政村1533戶6082人。貧困發生率從37.94%下降為0.79%,建檔立卡貧困戶從1571戶6211人減少到38戶129人。
2019年5月7日,臨滄市委書記楊浩東同志深入鎮康縣木場鄉調研時指出,“木場鄉的變化雖然達不到翻天覆地,但可以肯定是做到了‘脫胎換骨’,木場已經做到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步并做一步走,做得很不錯,已經做到了總書記說的下足‘繡花功夫’?!边@是對木場鄉脫貧攻堅的評價,也是對我校創新發展科技小院扶貧模式,幫扶木場鄉脫貧致富工作的肯定。
科技小院將育人與社會服務結合,把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放在農業生產第一線,既為國家鍛造了一批懂農業、愛農民、愛農村的應用型人才,又將高校農業領域先進研究成果引入地方,助力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繼科技小院助力鎮康脫貧攻堅工作成功后,這種以扎根農村的科技小院為核心、以“科教專家、政府推廣、校企合作”為平臺的精準扶貧模式,迅速在全國進行應用推廣,在吉林通榆,陜西洛川等地建立了扶貧攻堅科技小院。張福鎖院士以科學家與農民深度融合、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輸血”與“造血”有機結合的科技小院精準扶貧新模式,獲得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2019年,鎮康縣如期脫貧摘帽。我校計劃將鎮康縣作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研究重點,進行創新引領示范、完善規劃布局,繼續做大做強科技小院,打造中農樣板。
?。ㄒ唬┟撠毑幻撱^,進一步做強特色農業產業。繼續圍繞鎮康特色產業發展,加快我??蒲谐晒阪偪悼h落地轉化,引入新技術、新成果、新理念,整合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助力產業發展。
?。ǘ┩卣箍萍夹≡汗δ?,助力鄉村振興。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總結科技小院的工作經驗,拓展科技小院功能,依托我校各個學科的特色優勢,全面助力鎮康鄉村振興。
?。ㄈ┘訌娍萍夹≡航ㄔO,在全國推廣經驗。根據地區特色農業與鄉村社會發展需要,推廣科技小院,重點面向貧困落后地區合理布局科技小院,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實現區域農業綠色增產增效。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