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虹橋鄉橋亭村是鉛山縣14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之一。全村共有642戶2638人,中共黨員43人?,F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9戶,主要是因病、因殘和缺勞力致貧,“耕地少,勞力弱,路難走,妻難娶”,是橋亭村貧困落后的真實寫照。按照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江西財經大學自2015年起定點幫扶橋亭村,江西財經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重大政治任務扛在肩上,以求真務實作風堅定不移把黨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落到了實處。
面對橋亭村貧困落后現狀,江西財經大學堅持黨建引領,立足脫貧退出目標,立足橋亭村自身資源優勢,因地制宜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脫貧之路,切實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落實到位,打造了“一心二基三產四扶”1特色扶貧工作格局,確定了“大力推進產業扶貧,發展村集體經濟,建設特色產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增收”的扶貧主攻方向,以期不斷提高村集體經濟和貧困戶的“造血”能力,向徹底改善橋亭村貧困落后面貌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脫貧之路。
二、具體做法
——堅持黨建引領,打造脫貧攻堅堅實堡壘
江西財經大學牢牢抓住黨建核心,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選派駐村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壓實駐村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主體責任,著力推動脫貧攻堅各項舉措扎實有效落實。出資20萬元重修了橋亭村黨員活動中心,打造了“1+5”為民服務站和會議室、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愛心小屋,配置了投影儀、電腦、網絡、打印機等設備,極大的方便了黨員、群眾開展各項活動,使活動場所真正成為“村民之家、黨員之家和村干部之家”。加強對村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確立了“將致富能手培養發展為黨員,讓黨員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和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積極發展優秀大學生、退伍軍人和致富帶頭人加入黨組織。2018年新增入黨積極分子2名,發展對象1名,預備黨員轉正1名。3年來開展義務勞動、重溫入黨誓詞等支部活動30多次,組織黨員到產業扶貧基地開展義務勞動3次,不斷增強村黨支部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了黨支部的凝聚力和黨員同志的服務意識,提高了黨員干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充分發揮了黨支部的脫貧戰斗堡壘作用。
——主攻產業扶貧,激發脫貧攻堅活力因子
江西財經大學把脫貧攻堅重要責任扛在肩上,充分發揮擔當實干精神,積極開展實地調研,充分依托江西財經大學科教資源優勢,邀請專家學者為橋亭村把脈開方,根據橋亭村有山有水庫而村集體經濟非常薄弱的狀況,積極找準項目,盤活資源,整合資金,打造特色扶貧產業。先后直接投入和協調產業扶貧資金2000多萬元,幫助村集體落實了優質高山油茶、藍孔雀特種養殖、石斑鱖魚特種養殖三項產業幫扶項目,打造了“做優一壺油,育好一群鳳,養成一庫魚”的特色品牌,牢牢牽住該村脫貧的牛鼻子。
石斑鱖魚養殖是橋亭村精準扶貧探索試點項目。為了突破資金與技術“瓶頸”,養好“一庫魚”實現“開門紅”,江西財經大學首創“校企政社”合作模式,即學校搭臺、當地政府主導、校友企業來融金服引“資”、龍頭企業加合作社的形式,帶動貧困戶脫貧?!百Y源變資本、農民變股東、貸款變股金”,模式運轉,效果“三變”,是項目順利落地并取得成功的關鍵。虹橋鄉和橋亭村整合了橋亭水庫800畝水面20年經營管理權,永成水產有限責任公司提供技術,來融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募集資金并作為貸款發放給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合作社提供資金,貧困戶用貸款入股合作社并參與分紅,養殖公司提供貸款擔保并負責還款還息。橋亭水庫已經建成100多個養殖單位,年內預計產出2000萬元,入股的貧困戶每人每年可獲得分紅1000元以上。橋亭村集體經濟在2018年獲得分紅7.2萬元,橋亭村貧困戶當年獲得分紅175000萬元,為橋亭村脫貧退出和貧困戶生活改善做出了貢獻。
江西財經大學還積極強化政策導向,進一步推動項目建設,努力讓產業扶貧“多點開花”,貧困戶“多維受益”。爭取政府政策扶持成立高產油茶合作社,45戶貧困戶以扶貧資金入股,從2016年起共分紅26年,每年每戶可獲得分紅1000元以上。江西財經大學投入資金50萬元,援建橋亭村集體經濟1500平米孔雀特色養殖大棚一個,養殖孔雀1000只,貧困戶每年每戶可獲得分紅450元。積極發揮江西財經大學學科優勢,編制完成《鉛山縣虹橋鄉七彩孔雀生態休閑園概念性規劃》,計劃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著力打造產業扶貧“鳳飛魚躍”的生動局面和閃亮品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江西財經大學駐村工作隊帶領橋亭村群眾成立了雪蓮果種植合作社,于2019年4月份在橋亭村牛頭源試種雪蓮果50畝,目前雪蓮果長勢良好,預計今年10月份可收獲雪蓮果30萬斤,通過示范帶動作用,帶動貧困戶參與雪蓮果種植,激發了橋亭村脫貧攻堅活力因子。
——加強技術培訓,托舉貧困群眾致富夢想
橋亭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以富民興村為目標,積極發揮村黨員模范的示范引領作用,貫徹“將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以黨員模范引領群眾致富”的思路,因地制宜抓牢“產業與就業”兩業,在江西財經大學駐村工作隊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橋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村特色扶貧產業等資源,成立興橋富民技術培訓學校,建立藍孔雀養殖基地和雪蓮果種植基地兩個興橋富民技術培訓學校實踐基地,著力推進黨建+技術培訓,增強貧困戶和農戶的“造血能力”。
興橋富民技術培訓學校著力宣傳貫徹黨的富民政策、法律法規、艱苦創業精神、傳統美德、社會公德,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和致富創業能人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強對村民和貧困戶勞動力的精準技術培訓和創業就業服務,致力于培訓農民、提高農民、轉移農民、富裕農民,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努力打造橋亭村農民培訓、產業扶貧、富民興村的特色品牌。具有如下工作特色:一是培訓團隊接地氣。橋亭村成立了以橋亭村黨員、致富創業能人陳青、吳雪軍等人為骨干的首批興橋富民技術培訓學校講師團隊,用個性化、本土化、通俗化語言將農民教育與寓教于樂相結合,以務實的學習培訓引領農民群眾創業;二是培訓方式多樣化。采用“課堂式大集中、互動式小分散”的方式實施分類施教。積極組織群眾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集中宣傳培訓教育;組織講師團隊深入到各自然村,通過走訪交流、微課堂等方式進行政策宣傳和技術宣講,在橋亭村雪蓮果種植基地和藍孔雀養殖基地成立了興橋富民技術培訓學校實踐基地,講師團隊實地指導手把手教村民學習養殖技術。三是培訓內容實用化。根據橋亭村勞動力資源實際情況,整合江西財經大學和鉛山縣相關部門資源,依托橋亭村黨員模范隊伍和特色產業扶貧產業,精心設計精準實用的培訓課程內容,著力宣講黨的富民政策,扎實開展創業技能、養殖種植技術、電商營銷技能等培訓。
——整合資源,凝聚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江西財經大學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突出黨建帶動,突出政策引導,突出道德感化,著力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將“扶德、扶智、扶志、扶勤”貫穿在脫貧攻堅全過程,整合資源凝聚起脫貧攻堅強大合力。常態化覆蓋式走訪5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力宣傳黨的精準扶貧政策,與貧困戶交流談心,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設計制作宣傳標語22塊、宣傳欄12塊、文化墻近100平米。開展國家扶貧日和MBA校友會橋亭慈善行活動,向貧困戶子女發放助學金和學習用品。向橋亭村貧困戶捐贈液晶電視80臺。動員校園企業捐資設立星河獎教獎學基金和世紀海通獎學金,出資維修橋亭小學基礎設施并捐贈電腦等設備。校友基金會出資在橋亭村設立貧困戶公益崗位22個,包含防火宣傳員、文化宣傳員、計生宣傳員、衛生保潔員等崗位,每年發放貧困戶公益崗位補助金52800元。協調校友企業蘇州和基投資有限公司捐贈和基投資扶貧車間建設基金20萬元,用于建設橋亭村布粒子加工“扶貧車間”,就近解決貧困戶就業增收問題。協調了江西財經大學59個校屬單位一對一結對幫扶5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為貧困戶購買生產資料,指導貧困戶發展生產增加收入,3年來累計走訪幫扶400多人次投入幫扶資金30多萬元,著力讓貧困戶脫貧有保障,奮斗有動力,讓扶貧工作“扶得起 站得住 走得穩”。
三、取得成效
江西財經大學扎實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的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任務,攻堅克難、善做善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后直接投入自籌扶貧專項資金139.65萬元,投入和協調產業扶貧資金1700多萬元,共實施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項目6個,產業扶貧項目3個,教育扶貧項目1個,結對幫扶59戶 149人。協調各級基礎建設扶貧資金2000多萬元,完成通村通組道路硬化25.84公里,新農村建設點13個,安全飲水工程9個。建成村級衛生室1個和文化活動室3個,完成流源秀美鄉村建設。橋亭村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的3.79%下降至2019年的0.27%。2018年11月26日,根據上饒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2018年度退出貧困村的批復意見》(饒扶貧辦字〔2018〕16號)文件精神,橋亭村批準退出貧困村。江西財經大學先后兩次榮獲省派單位定點扶貧先進單位,駐村第一書記羅偉華同志榮獲省派單位定點扶貧先進個人。江西省、上饒市各級領導先后到村調研指導并高度評價了江西財經大學定點幫扶工作,江西衛視、江西公共?農業頻道、江西教育電視臺等媒體先后對江西財經大學定點扶貧成效進行了專題報道。
四、工作啟示
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建強組織是保障?;疖嚺艿每?,全靠車頭帶,要切實抓好村黨支部規范化建設、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村集體經濟發展和壯大特色產業產業等重點工作,推動“黨建引領、富民興村”行動有效落實,探索推廣橋亭村黨支部“黨支部+合作社”、“一對一”結對幫扶等黨建促發展工作模式,全面建強基層戰斗堡壘,增強村黨支部自我發展功能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實力。
扎實推進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是重點。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如果依靠政府一家“輸血”性幫扶,工作實效將大打折扣。因此,我們要圍繞大力推進產業扶貧,發展村集體經濟,建設特色產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增收這個核心思路,緊密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積極推廣橋亭村“校企政社”合作模式,即學校搭臺、當地政府主導、校友企業來融金服引“資”、龍頭企業加合作社的模式,積極引進帶動力強、組織化程度高的龍頭企業,推進集約化經營,探索企業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做大做強產業,增強“造血”功能,實現穩定脫貧。
扎實推進脫貧攻堅,群眾參與是根本。打贏脫貧攻堅戰,歸根結底要靠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發揮脫貧攻堅中的主體作用。因此,我們要注重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加強黨的扶貧政策宣傳,把貧困群眾組織起來、發動起來,引導他們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堅決克服依賴心理和“等靠要”思想。進一步加強對貧困群眾的技能培訓,讓貧困群眾掌握一技之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同時,要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爭取和引導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扶貧開發,實現社會幫扶資源和精準脫貧有效對接。
〔1〕一心—黨建核心,二基—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貧困戶脫貧增收兩個基本著力點,三產—高產油茶、藍孔雀養殖、石斑鱖魚養殖三項產業幫扶項目,四扶—扶德、扶智、扶志、扶勤。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